一个人最好的状态:静时读书,闲时散步,烦时写作


毛姆说:


“人就像一朵花苞,读的书、做的事大都看不见痕迹,可某些东西会留下来。你会因为这些东西,一瓣一瓣地绽放,直到完全盛开。”


静下来,读书;闲下来,散步;烦恼时,写作。


日子很难,往往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让我们找到生命的出口。


01

静时读书


有人在莫言的公众号里留言,问他:


“如果遇到人生艰难时刻,该怎么办?”


莫言为此分享了个故事。


他小学五年级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同龄孩子都在学校上课,莫言孤一个人放牛、割草。


那时,在农村,人们没钱买书。莫言偶然间得到了一本《新华字典》。


每天干完活,他就窝在角落看字典,读的津津有味。


没法去学校学习,莫言就跟着字典,一个字一个字的拼写,自学完大部分汉字。


在孤独穷困的时候,他靠读工具书渡过了艰难时刻,也为以后写小说奠定了基础。


莫言说:“我对阅读的渴望,不亚于对饺子的渴望。”


读书所带来力量,一半是抵御困难的勇气,一半是成长所需的养分。


如果命运抛来难题,那么解决办法一定藏在书里。


作家雨果写到:“各种各样的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作用下,仿佛烤在火上的纸一样渐渐燃尽。”


一个人的灵魂,需要不断滋养。


静心读书,是行走世界的底气,也是丰富自己的捷径。



02

闲时散步


《黄帝内经》中记载:


“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


散步,是最低成本的养生。


清朝大臣曾国藩,当年在准备翰林院的考试期间,亲眼看自己到一岁多的儿子因病死去,这让他悲痛万分。


此后,他把“养生”看做人生中的大事。


他告诫儿孙们,每日必须早起,并且坚持散步数千步。


曾国藩在书信里写到:


“每日饭后走数千步,是养生家第一秘诀。


尔每餐食毕,可至唐家铺一行,归来大约可三千余步。三个月后,必有大效矣。”


当你开始行走,身体就在自我疗愈。


从医学角度来看,散步既可以刺激大脑皮层,消除疲劳,提升思维能力,也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肠胃消化能力。


古代名医孙思邈说:“食毕当行步,令人能饮食,消百病。”


空闲时散步,既舒缓了压力,也锻炼了身体。


最好的运动,不一定要大汗淋漓,也可以是平静的走走停停。



03

烦时写作


我的朋友小叶,她有段时间常常焦虑失眠,于是去看心理医生。


医生给了她一个建议,那就是把每天发生的事情写下来。


一句话也可以,一篇文章也行,只要每天坚持记录就好。


于是小叶开始写日记,有时写在本子上,有时就记在手机里。


时间久了,她发现自己有了一点改变。


她不再把烦心事积压在心里,而是学会通过文字,梳理事情的前因后果,让自己冷静下来。


她说:“写的越多,我的情绪越是稳定,睡觉前也不再胡思乱想了。”


写作,是一次心灵的按摩。


作家七堇年说:


“生活常常令我暴躁,唯独写作的世界是令我平静的。像在大雾的清晨于林中漫步,你心有山海,身轻如燕。”


如果烦恼太多,无处可逃,那就躲到文字世界去。


没人打扰,也不会被嘲笑,你可以好好安顿自己的悲伤与不安。


人生在世,万般滋味,说不出口的话,就写出来吧。


04


成年人的自律是:没时间矫情,没功夫抱怨。


静时读书、闲时散步、烦时写作,于无声处修炼,于沉浮时扎根。


每一个无人问津的日子,都在好好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闲时   翰林院   割草   黄帝内经   雨果   小叶   字典   艰难   状态   时间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