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系”人才外溢:有人走上一号位,有人开启创业新阶段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作为国内领先的综合金融集团,平安不论在公司的发展还是体系的建设上,都在国内同业公司中占据前列。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对优秀人才的持续吸收,而优秀人才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则需要公司提供更大的平台,对于金融行业就业者,平安都是一个不错的发展平台。

过去很长时间,“平安系”在保险、资管、银行等行业都涌现出了许多人才,这些人中有部分选择继续留在平安发光发热,也有不少人选择离开平安选择自主创业、加入新平台证明能力,客观的说,“平安系”在过去很长时间为国内金融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而对于平安自身来说,面对人员的变动,马明哲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回应对业务影响的疑问,在马明哲的解释中,真正成熟的公司不惧人才流动。他称,平安是一家靠制度经营的公司。制度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制度要建立在流程上,流程要建立在系统上,制度的执行不以任何个人意志为转移。只要有稳固的平台和成熟的体制、机制正常运转,任何高管的离开都不会影响其既定的航向。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梳理一下平安集团过去两年中出走的这些“大将”们,如今在各自行业中过的怎么样?


两大“接班人”离任

李源祥遭遇友邦滑铁卢,任汇川走向台前

最近几年离开平安的大将中最引发轰动的两人一定非李源祥和任汇川莫属,两人均在平安系中任职已久,身居高位且受到集团重点培养,他们的出走在当时也引发了业内对平安未来发展的讨论。

具体来看,李源祥毕业于剑桥大学财政金融专业,取得硕士学位,曾经担任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中国平安集团总经理,一度被视为接班人,在2019年离开平安,加入友邦保险集团担任首席执行官兼总裁。



在加盟平安的第15年,李源祥辞去了他在平安的一切职务。作为当时平安三个联席CEO之一,李源祥主要分管个人客户综合金融业务,此前,也一直主攻保险方面业务。当时,时任集团资深副董事长孙建一在解读联席CEO机制时表示,在李源祥的带领下,平安在保险产品、服务、渠道和管理领域持续开拓创新,寿险、产险、养老险、健康险等个人业务的发展均领先于行业。

有关于李源祥出走的原因众说纷纭,有声音认为是友邦“给的实在太多了”。对于李源祥,友邦保险在当时开出了高达约702.53万美元(约为4946万元人民币)的2020年年度目标总薪酬。而李源祥当时在平安税后报酬低于千万,相当于一次跳槽收入便翻了好几番。

而在李源祥跳槽友邦后的第一年,就遭遇了滑铁卢。据年报显示,2020年全年,友邦保险总收入为503.29亿元,同比增长6.6%,净保费及收费收入为333.28亿美元,同比增长2.2%。


在固定汇率基准下,友邦保险2020年年化新保费下降20%至52.19亿美元;税后营运溢利上升5%至59.42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友邦保险的新业务价值从2010年上市到2019年期间,公司的新业务价值增长了5倍,然而这一指标在2020年首度出现下滑。

而在2021年,友邦的保险营业收入也出现了下降,为3030.05亿元,同比下降7.76%。今年上半年,友邦保险更是破天荒的录得亏损,9月22日,港股友邦保险发布2022财年中报。公司在2022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归属母公司净亏损5.71亿美元,同比止盈转亏,去年同期净利32.45亿美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05美元。

在新冠疫情、俄乌战争等因素的干扰下,经济呈现较大的不稳定性,未来李源祥和友邦还需要面对更大的考验。

在李源祥官宣离开平安后不久,任汇川也在2020年3月选择离开平安,辞去公司执行董事、副董事长职务。

2020年6月,任汇川正式入职腾讯,担任腾讯集团高级顾问。而就在上月,三星财险发布公告称,经该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21次会议决议,吉庆燮辞去总经理职务,并指定任汇川担任公司临时负责人,代行总经理职权,彼时腾讯刚刚以增资的方式正式成为三星财险第二大股东。

这也意味着任汇川正式走向台前,在平安时期,任汇川深度参与了平安集团在科技领域的布局、投入以及新技术在金融业务中的具体应用,同时在执掌平安产险时期,任汇川带领平安产险一举打破多年财险老三家的江湖排名,奠定平安产险的领先优势。

从履历上来看,任汇川完全有能力带领三星财险走向新的阶段。从业绩来看,2019-2021年,三星财险历年保险业务收入依次为9.82亿元、10.12亿元、9.04亿元。净利润依次为5577.8万元、6527.47万元、7284万元。2022年上半年,三星财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0.38%,净利润6613万元,同比增长17.8%。分支机构方面,目前三星财险在北京、深圳、江苏、青岛、天津和陕西共设立了6家分公司。


不难发现三星财险过去几年业绩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大幅度的波动,而在任汇川正式官宣加盟后,腾讯系有望给三星财险带来更大的场景和营销支持,预期三星财险在未来保费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业内财险公司牵手互联网公司的案例三星财险也并非头一家,京东安联便是很好的例子。德资安联财险是2003年独资成立的外资保险公司,2018年7月获批增资引入京东等股东变为中外合资财险公司,同年10月公司名称获批被冠以“京东”字样。京东持股占比30%,安联保险集团仍持有50%的股份。并购以后,京东安联搭上了快速增长的列车。2019年,公司保险业务收入从前一年的12.41亿元翻倍至25.29亿元,此后两年保持双位数增长,至2021年达到49.3亿元。

现在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了三星财险的身上,我们也相信三星财险有机会迎来新一轮增长,而如何利用腾讯系能够提供的资源优势让三星财险的业务质量更上一层楼,则是任汇川目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大将出走:有人加盟同业,有人重返科技公司,也有人自主创业

除去上述两位平安重量级的大将出走外,最近两年平安科技也出现了一些重要人员变动的情况。

2021年,平安科技旗下首席信息官庞晶、首席数据官翁志选择离开公司,其中庞晶在2017年加入平安之前,曾经是渣打银行的CIO,负责渣打在中国的技术及团队运营。来到平安之后,她的主要任务是“推动集团综合金融平台建设、中后台管理职能平台的管理、业务流程的梳理优化。”

翁志则擅长数据存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分布式计算、网络安全、云计算等领域,曾任职于京东、Google、Oracle、Sybase等公司,有着超过二十年的海内外高新技术研发管理经验。

而在此前的2020年下半年,CEO陈立明、CTO兼总架构师方国伟等人也已经相继离职平安科技。

其中陈立明于10月1日担任苏黎世保险公司CIO兼CDO,而方国伟则是重返华为担任首席产品官。

不同于上述高管离任后选择加入大型公司,也有不少高管选择自主创业。如平安前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首席信息执行官陆敏在从平安退休后,于2021年正式创办了第三方中立保险信息平台——“懂保汇”,瞄准第三方保险市场赛道,旨在帮助消费者激活需求,用工具辅助消费者在专业、全面的保险认知下做购买决策,让居民“明明白白”买保险。

前平安人寿团险事业部市场营销部总经理、企划部总经理钱佩华在离开平安后创办了君岭健康,作为第三方健康险数字科技服务平台助力保险公司,君岭健康提供健康险“服务+运营风控”整体解决方案与实施,主要合作客户覆盖头部保险公司、大型流量平台与顶尖医药企业,与超过50家保险及渠道平台公司达成健康险科技服务合作。君岭健康也已经成功进行了两轮融资,分别来自于夏尔巴和比邻星创投。

还有曾经担任平安健康医疗网络部、重点客户部总经理的王艳萍在2017年创办了优加健康,作为一家数字化医疗健康服务运营商,优加健康提供医-护-健-药-支付一站式健康管理及保险产品定制开发服务,致力于为保司、渠道及用户提供涵盖医疗+健康+保障的全流程定制解决方案。


据王艳萍透露,2021年优加健康的收入已达亿元级,已实现了盈利。今年上半年,优加健康还实现了同比3倍以上的增长。截至目前,优加健康已达成和平安、泰康、人保等超过120家大型机构客户的合作,服务用户数超过3000万。


目前优加健康已完成多轮融资。

尾言:其实对于任何一家大型公司来说,“大将”的流失都是正常的现象,如何做好应对策略和人才储备解决该问题的关键,也正如马明哲所说的:“平安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有很好的梯队构建,而不是依靠任何一个个人。像我个人对平安的作用是越来越小”。近两年平安所面临的困境也基本上是由于大环境所致,公司内部的控制管理影响较小。

换个角度看,这些“大将”的离开实质上也是平安给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涵盖了保险、科技、医疗、大健康等各个行业,不论出路如何,我们都希望这些出走“大将”都在各自行业中做出更大贡献,这也符合平安培养人才的初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三星   平安   腾讯   友邦   大将   新阶段   友邦保险   集团   人才   健康   平台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