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之死

最近读了一些书和短篇文章,不经意间“梦想”一词就会跳入眼帘,频率很是不低,以前从无认真思考“梦想”是个东西,因为生活让人无暇思考梦想。所幸今天又看到了一段文章,写的就是人的梦想。而我也认真思考了我的梦想到底是什么。

经过长久的思考,我终于放弃。因为我真的不知道我现在的梦想是什么,金钱、权力、荣誉、健康或者美好的家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我的梦想,每一个都想拥有,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每一个都闪闪发光,唯美而触不可及。

我深入思考,我的梦想真是浅薄、自私,我能想到的、排在前面的梦想,都是基于自身的享受和幸福,社会公德、造福人类、造福桑梓梦想在脑海中浮现出来的位置是那么的靠后,那么的黯淡。

再进入更深层次思考,我到底对社会的本质,对生活的本质的理解是什么?又了解多少?当世界上很多地方还战火纷飞,人民流离失所,幼无所养,老无所依的时候,我们应该理所当然地享受这太平盛世的荣景吗?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对我们日常教育的又都是些什么样的内容呢?怎么教我们理解和平、幸福与苦难呢?

我们几乎所有的教育都是歌功颂德,倡导和平,国家繁荣昌盛,未来美满和谐。我们对苦难的教育只限于课本上祖辈的艰难困苦,却缺乏对现实世界苦难的教育和体验。我们知道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我们知道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我们已经无力理解先辈们杀身成仁、殚精竭虑,救国图存的奋斗精神与强兵富国的梦想。

当某天打开信息的国门的时候,我们教育出来的小白们的精神世界,很快就会被世界上各种苦难的、悲剧的、血腥的、邪恶的、恶心的,甚至堕落的信息击垮,精神的堡垒不是隔绝,而是接触、感受与学习。

我们身处和平,商业发达,大多数人的梦想与权力和金钱挂钩,我们的社会接受“笑贫不笑娼”,“宁愿坐在宝马车后面苦,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后面笑”的现象,也许有些人想反驳,但大多数人认为这就是现实。

现代中国人的梦想大多惨白和空洞,不是梦想已经破碎,就是走在梦想破碎的路上。

我们的教育千篇一律,缺乏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空间,教育的多元性不足,导致大多数人的接受的信息比较片面,梦想也因而缺乏灵性和韧性,同样地,很多梦想缺乏进取心和慈悲心,这样的梦想不会持久,而且无法为人提供努力和进步的持续动力。

好了,说了这么些批判性的言语,再说就啰嗦无趣了。

关于我已死的梦想,我将尝试重塑一个可以令我为之努力和奋斗的梦想。

读者,请问你的梦想还活着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杀身成仁   有教无类   笑贫不笑娼   梦想   苦难   本质   和平   精神   社会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