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郭台铭,今年投了100亿



记者丨覃毅 编辑丨谭璐


郭台铭,在创投圈刷足了存在感。


富士康可谓隐形投资巨头。15年前,富士康曾投资阿里巴巴,2020年两次卖出股份,轻松获利超20亿元。


至今,富士康投资控股22家上市企业,滴滴、旷视、小鹏汽车、宁德时代等,都被纳入其投资版图。


早期投资带来可观收益,富士康尝到“甜头”。它很快构建了一套全新的投资逻辑。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至今,该公司进行了密集的投资活动,大体呈现“纵向深度挖掘电子制造业链条,横向拓宽半导体、汽车及大健康等产业布局”的特点。


在合适的时机入场,富士康在补足产业拼图之外,还有“意外收获”。


来源:视觉中国



根据鸿海的公告,最近三年,公司在中国大陆的投资,确认损益金额共计3822亿新台币(约867.3亿元),近乎是一家细分行业巨头的营收规模。


重金投资仍在继续。今年,工业富联已对外投出100亿元。


郭台铭投出的5个头部项目,现在尤其引人关注。



紫光集团



紫光集团是富士康获得成熟产业链的捷径。


今年7月,紫光集团重组案步入股权转让实质阶段,在接手100%股权的智广芯控股投资机构当中,出现了工业富联投资的兴微基金。


根据鸿海公告,通过工业富联99.99%持股的兴微基金,向晟粤(广州)投资53.8亿元,富士康获得后者48.91%的股权。晟粤(广州)投资的“智广芯”(持股20.04%),通过司法重组获得紫光集团100%股权。


富士康成为紫光集团的重要投资方。基于后者版图横跨存储器、IC设计等半导体产业链,为富士康串联自身上下游和智能汽车业务发展助力。


来源:视觉中国



工业富联称,半导体产业是其打造第二成长支柱的重要板块,未来将继续通过投资,向核心技术延伸,满足对晶圆的大量需求。



思灵机器人



在机器人赛道,思灵机器人是富士康看好的一家,近三年两次投资。


成立于2018年,思灵是一家智能机器人系统研发及应用服务商,核心产品包括七自由度轻量化机械臂、通用机器人控制器、机器人视觉系统等。



创始人陈兆芃是德国宇航中心机器人研究所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曾经承担过“天宫二号”上的机械手和机械臂项目研发制作。


2021年9月,思灵拿到2.2亿美元的C轮融资,软银愿景基金二期领投,高瓴创投、红杉中国、工业富联跟投。


其中,工业富联投资450万美元。融资后,思灵机器人的估值突破10亿美元,跻身独角兽行列。


今年4月,工业富联再发布公告,宣布完成对思灵的独家战略投资,金额达3000万美元。目前,思灵机器人已经获得6轮融资,金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



拜腾汽车



跨界造车,让富士康在过去两年备受争议。


富士康入局汽车领域,并非一时心血来潮。早在2015年,富士康就牵手腾讯、和谐汽车打造了和谐富腾项目。


出师不利,富士康和腾讯相继撤出,而和谐富腾孵化出两个新造车企业——爱驰汽车和拜腾。


据多家调研机构信息,2021年1月,富士康与拜腾汽车达成战略合作,为后者注资输血,推进量产。


拜腾汽车成立于2017年,是最早成立的造车新势力之一。遗憾的是,烧光了84亿元融资后,M-Byte车型仍未实现量产交付。


来源:拜腾官网



对于富士康来说,近几年手机电子业务增长明显放缓,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新能源汽车成为其重要抓手。


富士康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投资是全方位的


2017年,它就与IDG设立了一家基金,专门投资汽车科技创业公司,其中最有名的是宁德时代。


2020年1月,富士康与菲亚特克莱斯勒组建合资公司,生产电动汽车并经营车联网业务。同年10月,又与裕隆合作推出MIH电动平台。



AutoCore.ai



在智能汽车上下游,富士康频频出手。


成立于2017年的AutoCore是富士康早早入场的一家。


公司业务覆盖无人驾驶系统计算机以及辅助驾驶,主要车联网技术、智能车载平台、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ADAS /自主无人驾驶 AD 平台的开发,为用户提供基于多种车规芯片、搭载人工智能算法的自主驾驶系统等产品。



2021年11月,AutoCore宣布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富士康和高瓴、IDG资本联合领投。


对于跨界造车的富士康来说,正需要打造兼容的车载软硬件系统平台。目前,AutoCore已获得富士康以及智能汽车主流厂商的认可及采纳。



凌云光



在产业技术前沿,富士康眼光独到。


凌云光是一家在光学成像、视觉软件与算法、核心视觉部件等领域有20余年技术积累的企业。


2020年4月,凌云光获得富士康2.5亿元战略投资,投后股权占比5.88%,投后估值42.52亿元。2022年7月,凌云光成功上市,最新市值达130.99亿元。


招股书显示,凌云光是富士康、京东方、华为、小米、宁德时代,以及苹果公司的供应商。2021年,凌云光实现营业收入24亿元,归母净利润1.7亿元。


纵横交错的资本棋局,隐藏着富士康向高科技、高利润型企业转型的野心。


未来,这些不断延伸的触角,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重塑富士康,还要打个问号。


(实习生方对本文有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宁德   紫光   灵机   机器人   股权   融资   视觉   工业   汽车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