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份额不是衡量京东云成功的唯一标准

本文中,我们将对云服务市场重要玩家之一的京东云做出分析,核心观点如下:

ꔷ 衡量京东云是否成功不应该只看市场份额,而要看生态价值;

ꔷ 京东云是更垂直的云、更专注的云、更符合京东生态的云;

ꔷ 京东云横向切入差异化路线对应激烈的竞争,即“从数智化供应链来,落实到产业中去”。

巨头财经「产业观察」第33篇。

主笔 / 李雷

文章架构师 / 静静

出品 / 巨头财经

01 衡量京东云是否成功不应该只看市场份额,而要看生态价值

根据公开数据,2021年,京东云实现超过110%的高速增长,已经深度服务80多座城市、1800多家大型企业、195万多家中小微企业。

不过,从市场份额上看,京东云和其他厂商有较大的差距。

国际权威咨询机构Gartner发布了2021年IT基础设施市场追踪数据,京东云在中国IaaS市场占有率位居第四,排名较去年上升一位。

另据IDC数据,2021年中国大数据平台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中,阿里云位居市场第一,亚马逊云科技和华为云分列市场第二和第三位,腾讯云排名第四。前四大厂商共占据81.7%的市场份额,百度智能云、微软 Azure、京东云等瓜分了剩余的市场份额。

然而,服务多少企业、占据多少市场份额,已然是过去衡量云计算厂商的标准。

对于京东云的衡量标准,不是市场份额,而是要看生态价值。巨头是为了生态而布局TO B。例如,阿里云更向底层技术平台延伸,更重服务;华为云拥有强韧技术“功底”,力从科技制造业拓展;京东的优势及战略打法更注重产业结构本身,深度聚焦生产到销售全链路式管理增效。

对于京东云的衡量标准,不是市场份额,而是以实战功底为基础升级优化的京东生态链。京东云的兼容性实为京东品牌本身对于产业供应链的游走,通过实战化的起盘-增盘-固盘优化产业数智化供应链。凭借对电商市场的熟悉以及消费型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版图,京东云更具实战深耕能力,长时间的埋线布局,顺势规避普性市场的优势,精准定位产业需求短板空缺另辟蹊径,通过实际利润空间扩大企业主消费供应链整条链路利益,让“十节甘蔗”闭环生态更具“云上特色”真正为产业效力是京东云的时代命题。

02 2016年为京东云元年,刘强东为什么要做京东云

要理解京东云,还要从2011年说起。那年的10月份,福布斯杂志公布了一项业务数据:创立仅4年的云盘厂商Dropbox在全球狂揽了5000万用户,坊间传闻,苹果为这家公司开出过9位数的收购报价。

这则消息恰巧被刘强东看到,从此刘强东与京东云开启了不解之缘。

当时,刘强东想“京东做电商这么多年还不赚钱,这个Dropbox的网盘业务这么受欢迎,增长这么快,何不走这条路试试?”

想到就要做到,做到就要做成。

首先从招募人才开始。刘强东挖来了前亚马逊云计算项目负责人何刚。何刚2014年就为京东云提出了十分完整的战略路线,即内部私有云化-对外售卖公有云-整合社会、企业资源,形成大社会化平台。

这样的战略规划,使京东云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2016年4月,京东正式对外开启公有云服务,这一年也被京东定义为京东云元年。

从京东云业务场景中细分,京东云数智供应链覆盖六大业务场景,分别为数智采购、协同研发、智能制造、全域链接、价值服务、供应链一体化,以数智技术驱动数实融合,联结企业生态伙伴,立足企业产业全局优化整体供应链效率。京东云从一开始定位于供应链生态链路,全面赋能企业产业化链条,意味着精进企业产业化供应节奏,应用数智化增效赋能。

从实力背书来讲,作为国内知名电商平台,京东在云计算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京东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电商、金融、物流等生态内业务场景。成立之初的京东云,凭借京东供应链和电商生态的加持,向京东卖家、物流合作方、电商服务商以及个人开发者,提供京东系统开放接口、服务交易市场、电商应用云托管平台、应用开发云平台、社区生态环境等服务。

再者,有充足的资金保障。京东有较为宽裕的现金流。依托京东雄厚的现金流,技术开发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03 京东云的竞争策略,做更懂产业的云

与阿里云等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相比,京东云属于晚来者。在云计算市场激战正酣的当下,京东云采用的竞争策略是,以差异化路线对应激烈的竞争。

正如京东云事业群总裁高礼强所说,“就像一条大街上不可能只有一家餐馆,云厂客户忠诚度很低,选择权大,云赛道足够宽广。我们不会在存量市场和同行、友商争夺,更多的是创造新需求。”

于是,京东云确定的目标是:做“更懂产业的云”。

或许从一开始,京东云就种下了衔接供应生态的种子,从供应链“到”数智化供应链”的逐一扭转,无一不在侧面证实“十节甘蔗理论”。向内,通过消费供应链切口,深入直达企业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后五节甘蔗”;向外,以企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撬动支点,触达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前五节甘蔗”,贯穿打通形成数智化供应生态加之“上云+上链”的链路式打法,搭载“1+N”云路模式(即通过1个数智化平台,覆盖到企业多业务供应链需求场景),将“物流供应链+商品供应链”全链路衔接,继而打通京东云差异化“云上世界”新通路。

京东云真正做到为企业向内,向外双向赋能,适用于企业业务需求场景,降本增效提升企业运转效率。

04 京东云是更垂直的云、更专注的云,更符合京东生态的云

垂直、高效、专业是适用于云计算之争的长跑路线。云计算战争更需要深耕于差异性和探索性,市场份额并不能够着力于某个发力点,真正作用到利益深处的云厂商,或许才能稳坐“钓鱼台”。

与其他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相比,京东云是更垂直的云、更专注的云、更符合京东生态的云。

京东云与格力博之间合作正说明了这点。

在黑天鹅影响下,不少外贸企业考虑转型。以常州格力博新能源园林机械公司为例,此前在欧美割草机市场格力博新能源园林机械公司占据了27%的市场份额,但黑天鹅给公司带来了压力。格力博董事长陈寅表示,疫情期间仅物流费用增长了6倍,企业因此考虑打开国内市场,但格力博的难题在于,对国内市场缺乏了解。

格力博通过京东云与智云天工科技、常州移动共同打造的5G+AI工业制造云平台“超级虚拟工厂”进行消费端大数据建模,发现国内洗拖一体机品类市场有增长空间,便将其作为着力点。通过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格力博新款的洗拖一体机在几个月内接到5万余台订单,销售额预计可达1.2亿元。

应用“超级虚拟工厂”大数据搜索分析,唤醒沉睡产能,寻找产业链路突破点,助力企业有挖掘市场新契机的机遇,京东云以真实的市场声量为“更懂产业的云”发声,通过线上线下双结合赋能,让生意充盈企业寒冬生存空档期促进企业内部优化提升,实现企业产业结构优质升级。

05 巨头财经的思考,坐稳“云牌桌”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2022年)》显示:2021年中国云计算总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达3229亿元,较2020年增长54.4%。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增长70.8%至2181亿元,有望成为未来几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私有云市场则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8.7%至1048亿元。

云计算热度上升,这不禁引发主流市场疑问,“云上世界”如何深度勾芡企业主的利益链?大局之变,驶入B端深处的“云上世界”是底层技术平台的修罗场,还是“云上牌桌”资本间的“金针探底”?关于中国云市场,市场上皆有不同回声。

有的人说:“云上世界”不失为资本与企业主之间的零和游戏,带有科技巨头头衔的“云主”在云空间中齐头并进,对应资本等待坐拥数以万计的数据生产力;还有的人说:“云上世界”中的云百朵齐放,各家优势之于企业主参差不齐。“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协同增效,降本提质的效果决定“云上世界”的霸主之争。

在市场势头日益增盛的大背景下,京东云上以数智化供应链生态为差异化优势,坐稳“云牌桌”。

部分参考资料::

1、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白皮书(2022年)》

2、第一财经,《京东云去年增长超110%》

3、蓝洞商业,《巨头打架,京东云如何【走位】?》

4、中国企业家杂志,《京东云不恋“旧战”》

5、电商报,《慢了马云8年,刘强东在云计算的路上拼命追赶》

6、琐事一二三,《云上建未来!刘强东的卓远见识让京东再添新力量》

7、京东云官网及对外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甘蔗   中国   巨头   生态   业务   产业   数据   市场   平台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