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让全球汽车减产354万,上汽前瞻布局为行业注入强“芯”剂

自2020年以来,在疫情,需求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芯片短缺成了汽车行业的梦魇,且这种短缺的趋势还将长期存在,对全球汽车制造业造的冲击仍在持续,几乎所有车企都未能幸免。根据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9日,受芯片短缺影响,今年全球汽车市场已累计减产约353.71万辆汽车;仅上周一周,全球汽车制造商就减产逾9.4万辆。AFS预测到今年年底,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将攀升至436.35万辆。

持续的缺芯深刻改变了汽车产业供应链。为应对芯片短缺,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均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来强化自身在制造环节的控制力,我国一方面在强化汽车与芯片产业的内外部协同,另一方面,加大芯片的自研力度,以促进集成电路产业的自主安全可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以保证经济和国家安全。在这个路线中,较为典型的就是上汽集团,作为我国汽车行业龙头企业,上汽近年来持续加快在芯片领域的科研步伐,在坚持自研核心技术的基础上与行业领先科技企业形成联动,通过车企和科技企业优势互补,寻求“芯突破”。

上汽集团以产业投资方式赋能国产车规芯片的发展,其首创的“产投联动、上下联动、内外联动”的战略直投业务模式已经开始发挥矩阵规模效应。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芯片短缺蔓延之前,便积极布局芯片产业,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最大程度的减少因芯片短缺所造成的损失。去年,上汽明确了大算力芯片和MCU芯片的国产化策略,并取得可喜的成绩,形成了191类国产化芯片清单,以及48个首批次汽车电子芯片推进项目清单,并且推进75款芯片国产化开发进入整车量产应用。

为形成汽车芯片制造全链条布局,早在2017年,上汽便与中国智能驾驶芯片的领军企业地平线启动战略合作,共同推动车规级AI芯片加快落地,此后,上汽还通过参与地平线B轮融资,与地平线共同成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共同为汽车芯片产业持续赋能。今年7月,上汽与地平线联合宣布进一步深化合作,构建起全新的“平台”合作模式,双方将围绕上汽“银河”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各展所长,共同协作,围绕国际领先的智驾以及舱驾融合国产计算平台项目,瞄准面向未来的大算力芯片及计算平台,合力推动车规级高性能AI芯片的开发应用。

未来,上汽将与地平线深化合作,合力打造搭载地平线全新征程5芯片的智驾计算平台,以及搭载地平线下一代大算力芯片征程6的舱驾融合国产计算平台,基于两大计算平台的量产车型预计将于2023年、2025年依次实现落地。除了与地平线的合作,上汽还与晶晨半导体、芯钛科技、芯旺微电子等十余家芯片公司达成建立起了合作关系,今年,上海工研院与上汽集团联合设立“国产汽车芯片专项基金”,不仅将吸纳更多社会资金共同参与芯片自研,而且专款专用,用强大的财力为高质量“中国芯”快速落地保驾护航。此外,上汽还搭建汽车电子芯片第三方联合评价平台,有效地减少芯片企业重复认证投资,并缩短了认证周期,以共同促进车规级芯片的国产化。

保障车规级芯片的自主可控,需要政策、芯片公司、以及车企的合力破局,这一年多来,虽然缺芯问题依然存在,但在行业龙头企业的努力下,我国的芯片制造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突破。上汽集团、地平线等中国企业正紧紧站在一起,协同合作发展车规级芯片。相信在这些优秀企业的带动下,中国企业将把核心科技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让中国汽车产业不必受制于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全球   汽车   短缺   地平线   合力   布局   芯片   产业   集团   行业   平台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