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到底牛在哪?这次给你讲清楚(2)

文/老余


上篇,留下了一个让所有物理学家都疑惑的问题:

光速啊,你到底是相对于谁的?!

比如你坐在400公里/小时(111米/秒)的高铁上,在车厢里以时速700米/的速度射出子弹。

相对于你来说,因为你和列车是一体的,子弹的速度是700米/秒,没错吧?

如果我站在地面上,子弹的速度应该是高铁的速度+子弹的速度=700+111=811米/秒,这也没错吧?

但要是把子弹换成手电筒,你在高铁上打一束光,这束光相对你的速度就是光速本身,没错吧?

那站在地面上的我,这束光相对于我的速度还是高铁的时速+光速吗?

爱因斯坦说:不是了,这束光于我的速度和你一样,也是30万公里/秒。

也就是说,不管你在车上、船上、地面上、还是在太空里,虽然我们有相对速度,可当我们看到任何一束光时,这束光的速度都是299792458米/秒( 30万公里/秒)。

光,与坐标系的运动速度无关。

——光的速度,竟然不需要相对于谁,在所有坐标下,竟然是一个恒定不变常数(物理学家用小写的"c"表示这个常数)。

这就是爱因斯坦相对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当时的论文题目叫《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也因为推论出光速在任何坐标系下的速度都是一个恒定不变的常数,他当时还想把相对论叫做“不变论”。

论证过程复杂且枯燥,这里就不多说了,我们只要记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为了解答“光速是相对于谁的?”

答案是:光速不相对于谁,它是一个恒定不变的常数!

(科学家是如何验证的?上一篇讲过了,想知道的朋友可以点击「相对论」到底牛在哪?这次给你讲清楚(1))

你可能会问:

怎么会是这样呢?不同的坐标下,速度不应该是叠加的吗?我们迎着光走,这束光的速度相对于我不应该会更快一些的吗?

为何会这样,为何光速在任何坐标系下都不变?

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能解释为何会这样。仔细一品,何止是光速这个性质显得怪异,一个带电的粒子做点运动就能产生光,难道这个不怪异吗?地球上从什么都没有,到自然产生单细胞动物,再到现在这么多姿多彩的万物世界,难道不怪异吗?

既然一切都很怪异,那光速在任何坐标系下恒定不变,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可为何光速是30万公里/秒,而不是别的什么数字?

同样,这一点也没有人能够解释。就像复旦大学教授锋打趣地说,我们这个宇宙可能是一个计算机模拟,因为系统CPU处理能力有限,所以必须给光速设定一个上限。

回到相对论,既然光速在任何坐标下的速度都是恒定的,那下面的一些推论你就能理解了,即使这些推论是如此的反直觉,如此的显得“荒诞”。

本篇主要说一点相对论的“荒诞”推论,以及科学家是如何证明这个推论的:

  1. 时间变慢,到底该怎么理解?
  2. 科学家用了什么方法证明了时间变慢?

(一)时间变慢,到底该怎么理解?

在说之前,你心里一定要默念三遍爱因斯坦的这个结论:

光的速度在任何坐标系下是不变的!光的速度在任何坐标系下是不变的!光的速度在任何坐标系下是不变的!

如果不坚信这个,下面的这个逻辑会让你疯掉的。

好,我们开始。

假设以上是一节未来的高铁时光隧道,这列高铁的时速“V=0.1c”(c为光速),这节高铁的长度是“500米”,你在车厢里,在最左端打一束光,这束光到达车厢最右端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很显然,因为惯性定理,车在走,车上的光源也在走(你在匀速的车上抛小球和在地面上抛是一样的,也是因为你和球都在相同的惯性之下),所需时间与车速无关,这个计算小学生都会做,即:

T(1)=L(车厢长度) c(光速)=500/c

这个没错吧?

如果我在车厢外面看你做这个实验(我俩处于不同的坐标系),那我看到实验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呢?

按照经典的物理学的解法(现在学生也是这么学的),也很简单:

1、在时间T(1)里,这列车走了多远,即:D=速度0.1C 时间T(1)=1c/10*500/c=50(米);

2、总时间=总距离 总速度,即:T(2)=(50+500) (高铁速度0.1c+光速c)=550 1.1c=500c

是不是很简单?

我们会发现,用传统的方法,在高铁上的时间和在地上的时间是一样的,按照我们的朴素理解,这很好解释:

——如果把光源发出光的刹那看作是「事件1」,把光到达车厢另一端的刹那看作为「事件2」,无论是谁看,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肯定是一样啊,这还用说?!

之所以下这样的定论,是因为在我们心里——时间流逝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但爱因斯坦不这么认为,还记得本节开头的那句话吗?

——光的速度在任何坐标系下是不变的!

也就是说,我在看高铁上的你做实验的算法是错的,因为这个算法里我们把把光速看做了变量,把高铁的速度叠加了进去。

按照相对论,光速在任何坐标系下的速度都是30万公里/秒,也就是说我在地面上看你做实验,那束光的速度不是“1.1c”,而就是“c”。

也就是说:T2的时间不是5500/1.1c=500/c,而是550/c。

550/c 500/c。也就是说,面对同一个事实(光从车厢的一端到另一端),在高铁上的你:

——时间变慢了。

我们推导出这样一个怪异的结论,唯一用到的就是两点:

  1. 在我们生活里,速度是变来变去的,所以我们以为所有事物的速度都会变来变去,但我们错了——光速是个特例,它是常数;
  2. 在我们生活里,一直以为时间流逝是客观的,但我们又错了——时间也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高速运动的物体,时间会变慢。

在鸡汤文里,总能看到这样一句话“在这个不公平的世界里,只有时间是公平的,大家都是一天24小时”,看来这最后的公平也没能守住。

你可能会说,不会吧?我怎么没有感觉到这一点?

只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低速世界里,那个“慢”的程度,完全没法感知到。

回到相对论,其实以上都是爱因斯坦根据自己的理论纯推导出来的,而一个学说一个理论要归集到科学领域里,是因为它能实验证伪,科学有一套严苛的体系来证明一个学说、理论是不是真科学。

比如屠呦呦的青蒿素,就是科学的,因为能证明它的有效性,而很多传统的中药不能归集到科学里,是因为它没有经过严苛的双盲实验去验证。

回到“时间变慢”这么怪异的结论,科学家找到了一个完美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怎么证明的?

我们接着往下看。

(二)科学家用了什么方法证明了时间变慢?

要证明时间变慢,即能观测到,需要两个前提条件:

  1. 一个事物的速度能快到与光速同一个数量级;
  2. 这个事物的年龄变化要非常快。

当相对论提出36年后,科学家找到了一种完美验证高速运动的物体时间会变慢的粒子,他就是“μ子”,这种粒子是电子的变种,它的特性就是生命非常非常非常短,他的半衰期只有2.2微秒(1微秒是百万分之一秒)。

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半衰期,拿μ子来说:就是给你一定数量的μ子,在2.2微秒后它们就死了一半,再过2.2微秒,剩下一半的一半又死了,再过2.2微秒,剩下一半的一半的一半,又死了,就这么衰变下去... ...

而利用粒子加速器,这种粒子的速度竟然可以接近光速。

由此两点,验证相对论推论——高速运动的物体时间会变慢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科学家们站在华盛顿山的山顶(高度2千米),他们专门统计那些速度为「0.994c」的μ子,计算出了这些μ子到达海米面需要的时间为6.7微秒。

如果这些μ子在静止状态下的半衰期和加速后的μ子半衰期是一样的,在山底海平面收集到的μ子应该是山顶的1/8.5。

也就是说,要是在山底收集到的μ子确实是这个数,那爱因斯坦就错了!

但如果山底收集到的μ子明显多于这个数量,就说明高速下的μ子半衰期变长了,也就是说高速下的μ子时间变慢了(高速延长了它的半衰期),那就说明爱因斯坦是对的!

这个没错吧?

我们直接说实验结果:

在山底收集到的μ子数量是山顶时的1/3左右,这些μ子真的通过高速运动保持“青春”,老得比静止/匀速的μ子慢。

1979年,科学家再次做了这个实验,不仅证明相对论的正确,还计算了μ子在0.994c的速度下平均寿命延长了29.3倍,而这个数值,与爱因斯坦的理论公式计算出来的分毫不差!

——相对论,不仅是正确的,而且公式非常精准。

爱因斯坦,神一般的存在!

(三)结语

在《星际穿越》里,当主角去了一趟虫洞附近,回来时自己还是那么年轻,而走时留下的十几岁的女儿,已经非常苍老,躺在病榻上。

看到现在,你应该能理解了这确实能成为事实。

但我要说的是,这并不代表这个爸爸能感知到比地球上的人多出了时间。

什么意思?

因为对于高速运动的他来说,虽然只过去了几年,在此过程中该吃1000顿饭还是吃1000顿饭,能看100本书还是只能看100本书(虽然地上已经是几十年),而回来后,他的时间流逝程度又和我们一样了。

也就是说,他如果能活到80岁,虽然他去过虫洞附近后地球上的人们比他老了几十岁,但最后他自己能感知、能干的事的总和,也是80年。

这种感觉与把人冰冻了类似,20岁时被冰冻了,30年后解冻,这30年你是干不了任何比别人多的事的。

喜欢思考的朋友到此应该有一个疑问:

既然速度是相对的,《星际穿越》里站在地上的女儿看坐在飞船里的爸爸是高速离去的,那站在爸爸的角度,地上的女儿也是在做高速的运动。

既然这样,为何是爸爸的时间变慢了,而不是地球上的女儿时间变慢了呢?

这一点我们下一篇再讨论。

(完)



相关文章:

「相对论」到底牛在哪?这次给你讲清楚(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相对论   爱因斯坦   半衰期   微秒   坐标系   推论   光速   也就是说   速度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