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 一座来电的城市

让文学点燃宜昌,让宜昌走向世界,为加快推进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宣传推介宜昌城市品牌,9月3日至4日,“名家名刊看宜昌”活动在宜昌举行。

我想,让宜昌走向世界的应该是我们的水,水润宜昌,宜昌才能走向世界。

参加“名家名刊看宜昌”活动的作家、编辑家9月3日至4日,深入宜昌境内长江沿线猇亭区424公园和长江大保护教育基地、夷陵区许家冲村、秭归县屈原祠、三峡大坝等地考察采风,创作一批反映长江大保护成效的文学作品,后期《人民文学》等将以专栏的形式,专门刊发相关的文学创作成果。对于文学业余爱好者的我特别喜欢阅读这些宣传报道的内容。

更让我喜欢的是 《人民文学》副主编、著名作家徐则臣那句“宜昌,我来晚了”让我扎心。从小在大运河边生活的徐则臣,对水有着天然的亲切感,他的几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如《北上》、《耶路撒冷》等,都是以大运河为背景。此次采风,他对穿城而过的长江投入了更多关注的目光,他认为,宜昌在长江沿线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城市,“我对这次来宜昌,其实是抱有非常大的期待,在长江沿线的城市中,宜昌具有某种可能性,因为这种可能性既是宜昌自身的,又能辐射出去,它可能代表着长江沿线,代表着湖北,代表着整个中国城市的发展方向。宜昌曾经以壮士断腕的精神抓长江大保护,抓环境治理,我觉得非常及时,这需要巨大的勇气和长远的眼光,通过前几年的治理,宜昌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宜游宜居宜业了。”

如此与水有缘,让我特别亲切,关注到这样的大作家。但我私下认为这样大规模的官方活动,不免有“走马观花”之嫌。他们这些大家又怎么有生长生活的宜昌人更熟悉宜昌呢,至少对于水,我比他们熟悉多了。

前不久听到有某部长对我们宜昌东风渠的评价“北有红旗渠,南有东风渠”。心中很有感触,作为宜昌市直水利战线有三十多年工龄的老兵,对于宜昌的红旗渠也就是东风渠,还是很有感性认识的。但宜昌人修渠之前,先修了一条“河”啊!硬是把三十公里外的黄柏河水引到城区,就是这悬挂在宜昌城的运河。我们习惯叫它东山运河。

盛夏七月,午休时间,局办宣传干事老郑火急火燎地喊我一起到运河航拍几张证明运河是“悬河”的证据照片,据说领导为城市水利项目汇报需要图片做PPT,我们穿越在都市运河的几处险段,印证史料的真实。

水润宜昌始于运河。“水电之都”最初的水电也是从运河开始的。我想,宜昌如果没有水,怎么来电呢!

翻开《宜昌水利志》记载:

1958年3月1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李富春、李先念副总理在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的陪同下,乘江峡轮视察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坝址。在南津关登岸,仔细察看了南津关坝址的地形地貌,周恩来总理在三斗坪中堡岛详细观察了地质钻机抽出的岩心。宜昌地市领导张三杰、张来升向周恩来总理汇报了宜昌的农业生产情况。

1958年3月30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乘江峡轮在三斗坪中堡岛视察了长江三峡大坝的坝址。宜昌地委第一书记薛坦、书记肖持久登船向毛泽东主席汇报情况,这就是330工程的由来。而在二年前即1956年毛主席三次畅游长江之后就写下“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水调歌头·游泳》诗篇。这也是伟大领袖描绘水润宜昌,宜昌这座世界电都最初的愿景.

......

9月8日,为解决宜昌市用电及城市饮用水问题,地委决定,修建东山运河即在黄柏河流域的雾渡河上修建汤渡河水库,通过修引水渠到城区,利用落差修建东山寺水电站,如此建水库修水渠即运河和建水电站和水厂一条龙,既解决城市供水供电问题又解决附近农田灌溉。这一年几个日期在宜昌水利史乃至中国水利史上是否有点特别呢,载入史册永世难忘。

穿城而过的长江,造就不少美丽的都市,但江河上兴建一座巨型水电大坝,往往可以造就一座崭新之城。而宜昌幸运竟然是二座:20世纪70年代,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让长江三峡峡口古老的宜昌城变得美丽多姿。20世纪90年代,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新建,让宜昌迈入大城市,世界崛起水电城。

宜昌。因水而兴。一半山水一半城。

宜昌居山傍水,不仅仅有长江穿城而过,更有一条自己开凿的运河,悬挂在城市东边,给这座城市增添无穷魅力。

宜昌运河全长约30.5公里,系黄柏河干流汤渡河水库引流而成,流经夷陵区、西陵区、宜昌高新区和伍家岗区等四个辖区是流经市区典型的半自然性河流。在黄柏河干流上建造一座中型水库,把库水引到宜昌市郊兴建的一条人工长渠内,并利用引水满足市民饮水进行农田灌溉和发电。当年整个工程仅由国家投资1600万元,包括修筑水库大坝拦蓄河水、开挖运河、兴建水电站、自来水厂等。这条人工长渠,我们宜昌人习惯上称为东山运河。

如今随着运河饮水功能的退出,11公里长的运河公园悄然而建,成为一片集生态风景、休闲游憩、湿地保护和科普教育等功能的城市绿洲。成为人水和谐生态城市河流的典范案例。

时光回转到64年前:1958年9月8日,东山运河正式开凿,在雾渡河——汤渡河——鄢家河——梅子垭——石板——张家——万年——东山寺,5万多人的施工队伍奋战两年,终于将隐藏深山的黄柏河水引到市区,然后通过太平桥溪在万寿桥入江。

1960年9月5日下午7时,运河通水。晚上九时,东山水电站通水发电。宜昌城很快就被水电照亮。宜昌人修筑运河引水发电开创宜昌水电之先河。随后大型水电工程葛洲坝启动让宜昌锦上添花,三峡水电枢纽工程的建设让峡江小城宜昌成为水电之都。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运河的修建,给这座峡江小城带来生命之水,带来灿烂光明。这是宜昌人在一穷二白年代里创下了一个奇迹。也是水润宜昌的美丽开端。



  我和老郑一路巡航,看着运河岸边的混凝土碑文,感叹:一条河,一座城,一生情。

就这样靠“人海战术”将运河修好,实现水润宜昌的第一次跨越。

1960年9月5日,是宜昌水电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天。东山电站正式发电。下午7时,在东山水电站举行通水发电典礼。当时的宜昌地区改为宜都工业区。宜都工委书记处书记宜都工委书记处书记阎钧致词为通水发电剪彩。晚上9时,运河工程党委书记唐适宇亲自开闸发电。刹那之间,东山水电站四周灯光闪耀,宜昌城区家家户户电灯通明。东山水电站发电的机组是新中国生产的第一台1.5万千瓦的“东方红一号”,这台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机组,也拉开了宜昌水电开发的序幕,成就了“世界水电名城”的荣耀。

在电厂上游运河没有了地面河道,工程技术人员就在一个被电厂员工称为“前池”的地方,靠一段长254米、直径3.5米的压力钢管导进东山电厂,为电厂发电提供动力。

电厂发电的尾水没有自然河道,又经人工开挖1千米左右,在港窑路和城东大道处运河桥处,流进宜昌古称“大溪” “太平桥溪”的自然河流,最后于万寿桥不远处进入长江。

这个尾水在后来也没被白白流走,还修建了一座韦家嘴电站,装机量非常小,但是在电力匮乏的年代,哪怕一点电力都对宜昌有重要的作用,或许这也是运河修建的理由。

1960年5月1日,长达30余公里的人工运河顺利建成,宜昌市民喝上了洁净的运河水未来可期。在此之前,大家都从长江里挑水吃。宜昌把黄柏河水引到东山,并利用引水进行农田灌溉和发电,这是运河工程的初衷,而宜昌市民能吃上运河水,则是黄柏河流域第一次工程规划带来的的综合效益。

在运河下游修建东山水电站的同时,有关负责人踏勘地形时发现,坐落于东山东麓的东山水电站,引水渠河床标高107米;而位于东山西麓宜昌市区的地面标高57米,两者高差50米,于是觉得这个水位可以利用:运河依山而建,其中的三分之二是‘悬河’,有了这个落差,六层楼以下供水无需加压,可自流上楼,彻底解决了市民的饮水的问题!

1962年10月,宜昌人用血与肉筑起的运河, 曲曲折折盘旋在宜昌城北的群山之中。河水默默地流进东山水厂(现一水厂),经简易工艺处理,日供水六万吨,如此自流的自来水流进了城区的千家万户。从此城区人摆脱了吃水难、水难吃得苦难,结束了市民到长江挑水饮用的历史,前不久有个媒体记者就此闹个冷笑话,宜昌人住在长江边,多少年没有吃长江水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运河周边从郊区变成城市中心,历经半世沧桑,当年国家投资仅1600万元打造的“翡翠项链”不再那么璀璨夺目,滑坡、垃圾、水体污染,不断腐蚀着运河。

2003年运河随着“东宜工程”正式投运,宜昌市一水厂取水水源从运河改至东风渠官庄水库,运河的地位从原来的“宜昌城区主供水源”降格为“备用生活水源成为运河公园的景观水源”退居二线。而那台运行了34年之久的“一号机”也正式“退役”,摆放在运河公园成为城市记忆的展览品。让市民回忆,宜昌,是否就是一座来电的城市?!

东山运河穿越宜昌城区,是宜昌人民水润宜昌智慧的结晶,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今再现历史的厚重,对运河的保护开发,就是对历史最好的保存。将蒙尘的历史包装成更易接受的景观,让城市文化与日常生活结合牢牢存于心间。这道“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生态廊道人水和谐的风景,恐怕是当初的人们没有想到的意外收获。

感谢运河这条悬河,哺育了宜昌人民40多年,生活在运河边的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母亲河的恩情。徜徉在这条都市凤凰涅槃蝶变成为宜昌首个城市滨水型湿地公园的“悬河”。从入江口万寿桥逆流而上,一个个小游园风景秀丽,四季风景各异,游人如织,候鸟栖息于此,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油然而生,如今的运河公园已成每个季节的网红打卡地。

或许运河太小,“名家名刊看宜昌”活动的大作家们日程安排太满,否则,从小在大运河长大的徐则臣作家,肯定也会对宜昌这个小运河感兴趣再赞美一次。

又到了清秋,运河的金黄成为市民阅读宜昌的开篇,感恩运河滋润宜昌这座城市而产生的诗意,我也陶醉其中,随拍许多“悬河”的风景。

大家觉得,宜昌是不是一座来电的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宜昌   黄柏   东山   悬河   城市   长江   水电站   运河   水电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