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旅游途中无意间拍到不明飞行物在空中爆炸,是ufo还是其他?

节假日出去旅游,在旅游途中或者景点拍照留念,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而云南一对退休夫妻旅游途中拍摄的一段录像,却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原来是他们拍到了不明飞行物(ufo)空中爆炸的事。

说起不明飞行物(ufo),就有必要提到一名美国人阿诺德,他是一名企业家,1947年他驾驶着私人飞机和9个在高空中跳跃式高速前进的圆盘来了一次偶遇,这件事美国几乎所有的报纸都报道过,也就是从那时起,世界各地不明飞行物目击事件急剧增长,这一现象也引起科学界的广泛争论,所以一有不明飞行物的事件发生,立马就会成为爆炸性新闻,而云南的这对夫妻所拍摄的录像也是如此。

这对夫妻中,丈夫叫周纪鸿,妻子叫刘明义,老周退休前是昆明一家医药公司的干部,妻子老刘退休前在铁路部门任职,老两口退休后经常出去旅游拍照。

2005年,老周夫妻两个跟团去新疆旅游,那天他们和团友乘坐大巴赶往下一个景点,这时候车外的一幕引起了妻子老刘的注意,东边的阿勒泰山整个山体都是阴沉沉的,但是山脚下却出现一条长长的金色光带,就像一条金腰带,看着这奇异的景观,妻子老刘兴奋不已,就觉得这种奇观不容错过,就赶紧催促丈夫老周用摄像机将这一切给拍下来留作纪念。

到了晚上,老周夫妻两人住进旅馆,打算将白天拍到的内容再好好欣赏一番,不曾想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

当老周观看拍摄阿勒泰山这段段录像时,却看到在山顶100米左右的上方,有一个白色的光点上下跳动几秒钟后就瞬间掉到山的背后爆炸,并发出一道白光,老周以为眼花看错了,赶紧又将录像倒过来又看了几遍,老周确认这个光点应该是一架飞机,随即就将这个惊人的发现告诉了妻子老刘,他们以为是无意间拍到了一次空难,这可不得了,老两口一宿都没有睡好。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老两口赶紧出去打听,无论是从外地赶来的人还是当地人,对于这起空难,并没有人知道,老周夫妻再去翻看当天的报纸,报纸上连和飞机相关的新闻都没有。夫妻俩开始犯嘀咕,自己拍到的难道不是空难,而是其他会飞的东西?难道是传说中的不明飞行物(ufo)?录像中的光点是飞机被排除。

想到这儿,老周夫妻两个赶紧让同车的团友们观看自己拍的录像,大家看后都说太神奇了,有人还拿起照相机拍照,还有人拿dv录像,大家都说老周夫妻真是太走运了,别人想拍还遇不到,他们倒好,随手就拍下了这爆炸性新闻,并且还是不明飞行物在空中爆炸的新闻,毕竟这么多年以来,世界上关于数十万例不明飞行物案例中,拍到空中爆炸的不明飞行物还是破天荒的头一回。

老两口从新疆赶回去后,就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越来越觉得自己拍的录像中的光点就是ufo,为了证实这个想法,老周夫妻就联系了几家科研单位,但出乎意料的是,这几家科研单位都回复说,这个问题有点高端,他们确定不了。

但老周和妻子老刘认为,如果这件奇特的现象就这样放弃了,也就失去了意义。

他们于是想通过媒体报道出来,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或许有人会提出些建议来,或者会有专业人士确定是ufo。

很快,夫妻两个就和当地一家叫《生活新报》的报社取得了联系,报社非常重视这件事,就将这件事当做头版头条报道出来,立刻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报社的电话几乎就要被打爆了,很多人询问事件的来龙去脉,老周夫妻两人的亲戚朋友也相继打来电话询问,录像是不是真的。甚至有人强烈建议,让开个公开研讨会,让大家亲眼目睹下这ufo到底是什么样。

报社的报道引起了一名资深ufo爱好者的热切关注,他叫段立新,刚开始他觉得老周的录像造假,是经过剪辑特效制作的,目的是为了出名。

但同老周夫妻交谈中,段立新又否认了一开始的判断,因为老周夫妻俩不仅不懂电脑剪辑特效,就连他们的摄像机是什么型号都记不清,还有就是这一把年纪了,也没有必要造假。

ufo爱好者段立新确定了录像的真实性后,因为光点持续的时间很短,只有几秒钟,也没有参照物可以参照,自己也不能确定录像机的那个光点究竟是什么,于是就找到同是ufo资深爱好者的韩南征,并且将相关信息传给了新疆空管部门和中科院下属的一家研究所,请求他们给予相关的帮助。

韩南征是飞行器方面的专家,因为在他退休前曾是一名飞行教官,对各种飞行器都有研究,当韩南征仔细观看了录像后,他给出了答案,录像中的光点是热气球,但没过几天,飞行器行家韩南征又将自己的答案给推翻了。

原来热气球是通过天然气燃烧才能起飞,天然气燃烧所发出的光亮,远不达不到录像里光点的亮度,且热气球下降的速度最快只有每秒钟六米,想在瞬间坠落消失,那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有最关键一点,据新疆空管部门传过来的消息,老周拍摄视频那段时间,雷达没有发现任何飞行物,此时中科院下属研究所也有回复,专家组判断倾向于是某种科学实验。

但是对于科研所的回复,ufo爱好者段立新和韩南征觉得不太可能,因为拍摄地点距离边境很近,还有拍摄地点是景区,人多嘴杂,科学实验涉及国家机密,不可能在这样的地方搞实验。录像中的光点是热气球和科学实验被排除。

之后,北京一家媒体就邀请老周夫妻两个做一档电视访谈节目,让他们谈谈他们目击ufo的经历,在这期访谈节目现场,老周夫妻遇到了北京ufo研究会秘书长周小强。

周小强对老周拍摄的影像非常感兴趣,虽然他有着十多年ufo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对于老周拍摄的ufo会爆炸,也是头一次遇到,随后就将老周夫妻带到北京天文馆二楼会议室。

北京天文馆二楼会议室早就聚集了不少ufo爱好者,当大家看完录像,有人提出观点,他认为录像中那个光点是球形闪电,理由是当天天气阴沉,并且这个说法在ufo界不是第一次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将球形闪电误认为是ufo事件却有发生过。

周小强特意找到中国气象科学院张义军研究员求证。

张义军研究员和雷电打了近20年的交道,对各种雷电现象非常了解,当他看完录像后,他否定了录像中的光点是球形闪电的说法,因为除了光点爆炸外,光点的飞行轨迹,光点的飞行高度和球状闪电没有半点相似的地方,毕竟球形闪电一般出现在在近地地表,距离地面高度仅一米左右,即使跳跃也只有两三米的高度,不会单独出现在山顶上那么高的高度漂浮,当天天气虽然阴沉,但那种层状云根本无法产生闪电,所以不可能是球状闪电。录像中光点是球形闪电被排除。

后来,又有ufo爱好者提出观点是照相机闪光灯反射灯光导致录像中有光点。

这位爱好者提出,录像上的光点应该来自于老周身后边的照相机闪光灯,通过玻璃反光后,进入录像机镜头,照相机的闪光灯,闪光速度是在五百分之一到一千五百分之一秒之间,录像上能录到的光点爆炸,只有照相机闪光灯能达到这一速度。


随后在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迪的主持下,众人马上就做起了实验。

实验开始后,老周拿着录像机对着窗玻璃,朱馆长拿着照相机站在老周身后,就在朱馆长摁下照相机快门的时候,围拢在周围的人们惊奇的发现,玻璃窗的玻璃上,真就出现了一个非常亮的光点,老周摄像机里同样出现一个光点,随着闪光灯一闪,录像机镜头里的光点就爆炸了。实验除了整个过程比较平稳外,剩下的情况和老周拍摄的录像基本一致。

但老周的妻子老刘提出质疑,光反射观点不可能成立。

理由是那天车上使用照相机的人很少,汽车在行驶中不停颠簸,照相机不容易定格拍照,还有就是,录像机里的光点从出现到爆炸持续了6秒钟时间,即使能使用照相机,按照常理,谁又会把快门长按住6秒钟才曝光?

为了实验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众人又再次模拟了老周当时拍摄时的情景做实验。

记者通过一番寻找,找到了一条和老周录像当时相仿的公路,又借来一辆大巴车,这次实验,无论怎样调整照相机角度,从老周的摄像机镜头里都看不到光点。

众人百思不得其解,无奈之下,记者找到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钱小林教授。

钱小林老师分析了实验的可能性,她说,照相机的闪光灯照在前面的挡风玻璃上,反射的灯光能够进入到摄像机镜头的几率很小,属于一个非常偶然的现象,这种可能性虽然不大但是应该存在的。

在得到专业学者的肯定后,说明实验方法没有错。

随后记者将老周当时摄像时乘坐的那辆旅游大巴车也给找到了,按照当时的座位再次实验。

通过几次调整照相机的位置,当记者半摁着照相机快门的时候,老周摄像机镜头里终于看到了一个光点,正随着汽车的颠簸上下运动,而在照相机闪光灯曝光的一瞬间,摄像机里的光点爆炸了,实验完美成功!困扰大家半年的ufo事件终于真相大白。

对于这个结果,老周夫妻俩心里还是有些不愿意接受,自以为拍摄到一段珍贵的影像,没想到结果竟然是一个光学现象,即便如此,老周夫妻俩表示,必须得接受现实,必须得相信科学!是啊,不仅老周夫妻得相信科学,大家都应该相信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不明飞行物   夫妻   热气球   球形   闪光灯   照相机   闪电   途中   录像   爱好者   妻子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