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为人处世最好的样子

人生无常,上一秒还风光无限,下一秒就有可能跌入谷底,没有人能提前知道人生的剧本。面对人生的绝境,有的人心生无力,自暴自弃,甚至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则能从苦难的土壤中开出一朵希望的小花,始终朝着心中的梦想,缓慢而坚定地前行,无论成功与否,无论结局如何!

人生在世,我们无法改变命运的安排,但我们却改变自我的人生态度——当你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你是选择放弃努力,还是坚持拼搏,其人生结局是云泥之别。

人生海海,潮起潮落,一个成年人为人处世最好的样子便是:不在低谷时沉沦;不在高峰时自满;不在安逸中止步。

01 不在低谷时沉沦

鲁豫在《偶遇》中曾说:

“无论是谁,我们都曾经或正在经历人生的至暗时刻,那是一条黝黑、曲折、冰冷,令人绝望的隧道。”

当你处于人生低谷时,你如果一味地抱怨、悔恨,这样做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那些负面情绪还会兜兜转转地回到你身上,令你陷入痛苦、悔恨的泥沼而难以自拔。

我们要做的是:拍掉身上的灰尘,努力从失败的废墟中艰难地爬起来,即使目之所及皆是黑暗,那就独自提灯前行

正如俞敏洪说过:

“我们的生命,有的时候会是泥沙,你可能慢慢地就会像泥沙一样,沉淀下去了,一旦你沉淀下去了,也许你不用再为了前进而努力了,但是你却永远见不到阳光了。


所以我建议大家,不管你现在的生命是怎样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像水一样不断的积蓄自己地力量,不断的冲破障碍,当你发现时机不到的和时候,把自己的厚度给积累起来,当有一天时机来临的时候,你就能够奔腾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

李安是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杰出华人导演,可在他风光无限的背后却有一段辛酸的往事。

1978年李安准备报考美国伊利诺大学的戏剧电影系,却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父亲给出的理由是:在美国百老汇,每年只有200个角色,但却有5000人要争夺这少得可怜的角色。

可李安为了自己的电影梦,还是坐上了去美国的班机。后来的经历证明他父亲所言非虚,因为在美国电影界,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华人要混出点名堂出来,简直比登天还难!也是在那时,李安终于明白了他父亲的用心良苦。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李安为梦想,耐着性子帮剧组看管器材、担任剪辑助理、剧务之类的杂事,这一干就是6年。等到李安30岁时,他非但离自己的导演梦遥不可及,而且连自己的生活都没有着落。

此时的他被残酷、现实的生活摁在地上狠狠地摩擦,为此他曾一度放弃自己的梦想,准备去报名计算机维修班,准备学个一技之长打工补贴家用。好在那时,他的妻子坚定地对他说:“你要永远铭记自己的梦想。”

在妻子的鼓励下,李安将那张报名表撕得粉碎,又重新点燃心中希望的火苗。随后的日子,李安过着“女主外、男主内”的生活,这一过就是7年。

后面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在2006年李安凭借《断臂山》荣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当时李安捧着奥斯卡小金人,回顾他走过的路,内心止不住的激动。

试想,如果李安在低谷处沉沦,放弃自己的梦想,改学计算机,那么他将必然泯然于众人,消失在人海之中。

人生确实很难:你要么出众,要么出局。但就是因为人生的难,我们更不该在低谷时沉沦,因为那是最容易走的路,而我们生而为人,就是要散发人性的光辉,懂得在困难的人生面前,不轻易低头,更不能气馁,毕竟这样人生才波澜壮阔,这样的人生才值得一过!

02 不在高峰时自满

人生就是一条高低起伏的曲线,我们不必在低谷时自怨自艾,更不必在高峰时洋洋自得,因为世事无常,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没有完美的人生,或者说不完美才是人生吧!所以我们做人一定要谦虚,千万不能骄傲自满,尤其是高峰时,更要时刻提醒自己,毕竟事物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这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曾国藩升任直隶总督的时候,很多官员和朋友都过来祝贺,面对着此种热闹场面,许多人会有志得意满、快意平生之喜悦。但他的感慨与众不同:

“念本日送者之众,人情之厚,舟楫仪从之盛,如好花盛开,过于烂漫,凋谢之期恐即相随而至,不胜惴栗。”

曾国藩在三十多岁时,便从《易经》中悟出宇宙无圆满无缺、人生亦无圆满无缺的大道理,从而向往“花未开月未圆”的生命境界。

花未全开,月未圆满,就意味着生命还处在上升状态。一旦全开、全圆,则生命已发展到顶点,接下来便是凋谢与亏缺,展现的是一幅向下走的景况。因此在那个时候,我们更要如履薄冰,小心翼翼,不断地提升、精进自我,唯有这样,才不会在规律面前无所适从。

其实,人生中有高峰,必有低谷,反之亦然,只不过是时间的幻象将其区分开了而已,我们不应为事物的表象而迷惑,而是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永保一颗平常心,看淡人生的得失和起伏,唯有这样你才能淡定从容地过好余生,而这才是人生至高的境界。

03 不在安逸中止步

听过一句话:废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就是让他闲着。

深以为然。

当一个人不愿走出自我的舒适区,选择安逸躺平的生活,那他的未来必定黯淡无光。正如孟子曾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熵增定律是一条令众人绝望的定律,它预示着所有的事物最后的归宿都是消亡。这个定律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密闭的环境内,假如你不对它做功,那么这个系统就会趋于无序、混乱。

为了对抗熵增,我们要不断地做功,也就是熵减,才能让这个系统重新恢复有序。很多人会慢慢地变老、变胖,乃至生病死亡,都是熵增定律在人体上的体现。

所以,这个底层规律告诉我们:假如一个人贪图安逸的后,你的生命将会走向无序,甚至消亡,而要对抗它,唯有不断努力、精进自我才能达成。

曾看过一条新闻:

河北唐山市的路桥收费站被取消了,收费站的工作人员即将下岗,于是他们去找相关领导讨说法。在这群下岗人员中,一位36岁的大姐说:“我今年36岁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站了,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这就是典型的在体制内呆久了,“温水煮青蛙”的故事。贪图体制内工作的舒适,把平台当作是自己的能力,结果是一旦有风吹草动,便感到危机重重,离开平台更是啥也不会,这样的人无疑是可悲的,他们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押在了单位上,从不去学习、提高自我。

可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你想要在这个社会找到一片自己的立足之地,只有不断学习,除此之外,别无他途。正如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一书中指出:

“人类要想不被AI淘汰,只有终身学习。”

时代的车轮在滚滚向前,今天的优势明天可能就会荡然无存,今天的技术明天可能就会更新换代,假如你始终墨守成规,不愿突破自我,留给你的只有被淘汰的结果,这个现实听上去很扎心,但事实就是如此。

不在安逸中止步,不仅仅是为了对抗熵增,不让自己趋于消亡,更是能扼住时代发展的咽喉,通过自我的内外兼修,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中能够谋得自我的一席之地。

写在最后

“不在低谷时沉沦;不在高峰时自满;不在安逸中止步”,这句话看似简单,做到实则不易,毕竟它是反人性的,还要将它作为自己一辈子的功课,不断坚持、奋进。

可“艰难”才是人生的底色,我们不能因为难以做到而草率放弃,而是要将这句话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努力做到更好的自己,而这才是成年人为人处世最好的样子,也不辜负来到人世间走一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李安   自满   低谷   定律   安逸   成年人   样子   自我   努力   生命   梦想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