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赛博朋克:边缘行者》后,有多少人重回夜之城了?

一款不算新的游戏被一部衍生动画重新炒热了。

由TRIGGER(扳机社)制作的《赛博朋克2077》(下称《2077》)衍生动画作品《赛博朋克:边缘行者》(Cyberpunk Edgerunners,下称《边缘行者》)最早在2020年6月份的网络直播节目《火线夜之城》公布并于今年9月份在Netflix播出。

《边缘行者》播出之后也迅速收获了一大批的关注和好评,豆瓣超8万人点评,评分达到9.1分(作为对比,《双城之战》超16万人评价,评分达9分),烂番茄(Rotten Tomatoes)的新鲜度达100%,97%的用户给出好评(作为对比,《双城之战》新鲜度100%,96%用户好评)

在影视媒体之外,知名的游戏制作人小岛秀夫也连发4条推文盛赞,表示自己一口气看完全集的同时也称《边缘行者》是自去年的《双城之战》以来对他的最大冲击,也是一次向世界扣动扳机的奇迹。


《赛博朋克2077》的第二春

不少玩家都戏称,CDPR应该给扳机社磕一个。

《边缘行者》的原作游戏《2077》的口碑并不理想。《2077》于2013年发布了第一支预告片,大致展现了游戏的世界观和设定,也因此吸引到了大众目光。经过长达7年的等待,《2077》终于在2020年年末面世。

但由于游戏半成品、恶性BUG、主机版本优化差等因素,叠加上研发方CD PROJEKT RED(下称CDPR)在开发过程中给玩家画下的诸多大饼、多次跳票吸引到的关注度,游戏在发售之后风评急转直下,在Metacritic上,PS4版和Xbox One版的用户评分仅为2.8和3.7分。受此影响,CDPR的股价开启了断崖式下跌。

下跌之前的最高点

后来CDPR通过积极的更新优化,并承诺后续将一一圆上当年画下的大饼,游戏风评也逐渐好转。但尽管如此,游戏在发售初期给人们留下的坏印象过于深刻,时止今日仍然有玩家对其抱有「半成品」、「残次品」等刻板印象。

《边缘行者》的爆火,无疑是将《2077》从泥潭中解救了出来。

CDPR官方微博称,每天都有超过100万的玩家进入夜之城,根据SteamDB数据显示,在动画尚未播出时,9月1日游戏的在线人数峰值超3万人,动画播出后的9月15日,游戏在线人数峰值已经突破13万人。此外,9月28日游戏销量也突破了2000万份,而最近一次公布销量数据是在今年4月发布的公司财报上,当时的游戏销量达到1800万份。

图源:9月28日CDPR官微

游戏在线人数和游戏销量的提升,可能有着游戏打折、新版本的加成,但不可否认《边缘行者》的巨大功劳,在Steam上有不少玩家都在评论区围绕动画剧情对游戏做出好评。

在Twitter上,团队成员也发推感谢人们因为《边缘行者》给予了《2077》第二次机会。

对于《2077》来说,《边缘行者》的诞生点恰到好处。

老玩家受《边缘行者》带动重回游戏之际,恰好能发现游戏近期推出了新版本内容;被《边缘行者》吸引到的新用户在了解游戏的时候也正好碰上了打折促销活动;再加上游戏先后公布的将于明年上架的《往日之影》资料片、游戏续作《赛博朋克2077:Orion》,轻而易举就重现了游戏上线时的热度。


再杀一遍「亚当·重锤」

「亚当·重锤」是谁?为什么在《边缘行者》播出后收获了那么多玩家的敌意?

《边缘行者》基于《2077》的世界观,但动画主角并非是游戏中玩家所扮演的V,而是将视角聚焦在了出身底层的大卫身上。

大卫通过穿戴上义体获得强大的力量,但同时也因为改造过度而失去理智。在与女主角露西邂逅之后,大卫承诺帮其实现上月球的理想,但最后为了保护露西被亚当·重锤击杀。

相比其游戏中的V,动画中的大卫更像是赛博朋克世界中的普通人。在游戏世界观的设定下,人类过度改造自身会患上「赛博精神病」继而失去理智。而V并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动画中的大卫与游戏中的V截然不同的人设也形成了极强的落差感。在Bad End的推动下,这也很容易催生玩家萌生出代替动画主角去完成未完成的遗憾之类的想法,例如击杀亚当·重锤、与露西一同登上月球等。

或许TRIGGER的粉丝对于动画最后的Bad End会感到些许不习惯,而《2077》的玩家则是会对动画中的人设产生些许割裂感。这也源于TRIGGER和CDPR两者存在理念的不同。此外,赛博朋克这一比较颓丧的题材,与制作出《SSSS.古立特》、《普罗米亚》这些燃向动画的TRIGGER似乎在调性上不是很搭,这也让两者在故事上产生了不少分歧。

起初,《边缘行者》在CDPR内部的关注度并不高,也没有过于复杂的构想,CDPR自身也没有动画制作经验,认为只要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就能够制作出有趣的动画。最初,CDPR提出了一个充满「执着」的故事,故事中描绘了角色之间的心理战,使用大量独白场景做展开,描绘了角色活用头脑肆意玩弄敌人的场景。但作为乙方的TRIGGER并没有听之任之,而是直白的指出CDPR的故事制作成动画根本不会有趣,仅调整动画剧本据说就花了整整2年时间。

CDPR和TRIGGER在各自领域都是出色的群体,也都对「讲故事」这一点极为看重,但他们对于动画表达形式的理解却并不相同。

以双方的一次争议为例,争议中心为动画中的角色「丽贝卡」。丽贝卡属于典型的日式反差萌人设,但对于不懂动画的人而言,这种日式动画人物的有趣之处是难以理解的。对于TRIGGER最初的角色设计,CDPR表现得十分为难,认为丽贝卡这种萝莉角色与赛博朋克世界的调性并不搭,甚至可能破坏《2077》的世界,但TRIGGER最终还是说服了CDPR。

左:丽贝卡 | 右:大卫


不单是流量反哺

《边缘行者》起到了大型广告的作用,它为游戏唤回了老用户也带来了新用户,提起了在线人数和销量,但这股热度显而易见并不能保持多久,《2077》和CDPR能否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仍然取决于后续游戏内容的开发上。

但它的目标又不仅只是大型广告,更大的目标在于扩宽IP边界。相比其只有游戏版权的《巫师》系列,CDPR拥有着《2077》的完整版权,除了《边缘行者》以外,游戏也已推出了游戏的漫画衍生产品。在CDPR去年发布的IP战略规划中也从「专注3A游戏」转为「3A游戏+泛IP生态」,或许在未来我们能看到游戏之外更多IP产品。

漫画《赛博朋克2077:急救队》

借用游戏的影响力推出衍生产品进而实现流量反哺,提升热度也并不是一件新鲜事。这些衍生作品也有一些能够跳出「广告」的束缚。往前看,《精灵宝可梦》已经跳脱游戏的桎梏,让「小智」和「皮卡丘」成为一代经典;往当下看,《双城之战》也成功跳出LOL的圈子,其主题曲《孤勇者》更是成为与小学生群体交流的「密码」;往后看,《鬼武者》这类经典IP的改编动画也已蓄势待发。

已确认制作的《鬼武者》改编动画

国内的不少厂商也开始重视起衍生动画作品。前阵子米哈游宣布将与ufotable(俗称飞碟社)围绕《原神》开展长期合作制作长篇动画,在此之前旗下的《崩坏3》也已制作了《女武神的餐桌》这一类泡面番(单季时间相当于泡方便面时间的动画番剧);网易旗下的《阴阳师》也制作了《阴阳师·平安物语》等一系列泡面番;腾讯的《王者荣耀》则是推出了《峡谷重案组》这类15分钟时长的悬疑推理动画。

相信未来,以游戏IP为核心制作的各种动画、电影、漫画等产品会越来越受到游戏厂商的重视,游戏新知也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边缘行者》出现在从业者、玩家们的面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行者   双城   亚当   朋克   大卫   边缘   销量   玩家   动画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