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系列-《肖申克的救赎》


今天讲述的电影是《肖申克的救赎》,影片开头,主人公安迪被冤枉杀害妻子及情夫被捕入狱。在狱中,安迪结识了许多朋友,也受到了部分人的骚扰与欺凌。几十年过去了,安迪体会到了也学到了许多,期间,他利用自己的学识帮狱警以及各式各样的人逃税,在小小的监狱里有了一席之地。这时的一位新犯人,他可以证明安迪是无辜的,而典狱长为了让安迪继续帮自己洗黑钱,杀了那个犯人并强制安迪留下。最后,密谋许久的安迪逃出了监狱并告发了典狱长,在自己向往已久的地方度过余生。

影片最后,当众人掀起墙面上的巨幅海报,发现他竟然用数十年的时间挖出了一条逃出监狱的地道此时,我们才会真正感叹安迪的聪慧,他每次的隐忍不发,结合影片中营造的微妙细节,似乎都是为了此刻隐匿的真相。他夹缝求生的智慧,奋力勇敢的救赎自己,努力发光的模样足以激励还在生活中苟且的人们。

那个雨夜里,伴着一声声惊雷,安迪在下水道里匍匐,为了这一天的自由,他等了太久太久。无论是下水道的恶臭,还是即疲力尽的身体,什么都无法阻挡他向往自由的心,甚至随着他的逃出,他带走了典狱长漏税的证据,可是,这并不是结局,复仇并不是最重要的。他曾经跟监狱里的好友瑞德说过,希望出狱之后,生活在海边,有一艘自己的船,偶尔出海钓鱼。影片结尾,他和瑞德在海边重逢。怀揣着对自由的向往,他终于创造了希望的奇迹,日子还很长,尽管他们已不再年轻,幸福却已经来临。在人物设置上,无论是表里不一的典狱长、出狱后不甘寂寞而自杀的老布、还是狱中的同性恋兄弟,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受害者。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布,一个被关押在监狱长达50年的人,他把自己的青春赔在了监狱。

他从初入狱的痛恨,压抑,反抗,麻木,到后来逐渐的接纳,适应与喜欢。以致到获得自由出狱之后,无法承受阳光的照耀而主动选择死亡。可见人们对于环境的适应性力量多么惊人,习惯就像一个巨大的车轮,它的力量大的可怕。可当他离开监狱,离开了适应的环境,离开了适应的位置,他觉得,自己找不到在这个世界中活着的价值以及意义,他只想从这个他并不了解的世界消失。于是,他上吊自杀,并在屋内留下“老布到此一游”的字样,成为他来过人间的唯一证明。


总感觉这部电影很沉重,甚至在前半段有些压抑百口莫辦的审判,不留情面、视人如机器的典狱长和守卫们,新来的囚犯眼中的迷茫失措,因为害怕殴打众人一片沉默的场景,更是把气氛拉到了最低点。没有任何一个人,有权利漠视他人的生死,哪怕他犯了错,丧了心智,然而,众人的无奈也不得不让人承认,这,就是那四堵高墙所围住的现实出入监狱的安迪只是眼神闪动,却静默无言,他的心仍然有着一样这些现实无法控制的东西。

希望生活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于真正的生活,就是一步步地走向死亡。让你难过的事情,有一天,你一定会笑着说出来。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这是瑞德感触最深的一句活,他在这堵围墙中度过了四五十年,他明白自己在外面无法生存,不适应到想要犯法回到狱中,想要自尽生命正像电影中所说:“大多数人都会被惯性推着往前走,在一个失去自由的世界里,让阴暗腐蚀灵魂不单是失去了身体的自由,连灵魂也锁在了那样大小的空间内。大多数人都不希望被惯性推着走,忙着等死还是忙着继续活,这不是个简单的选择。这个选择需要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付出。自由世界里的我们本就容易丧失方向,丢弃希望。失去自由后,希望变得尤为珍贵。不能将心束缚,不能丢弃希望,无论身在何处,坚持最初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典狱   隐忍不发   高墙   狱中   犯人   惯性   监狱   影片   自由   系列   经典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