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革命家切·格瓦拉访华时被周总理批评,凶手后来都一一惨死

1967年10月9日 (农历九月初六),拉美游击革命家格瓦拉被害。拉美游击革命家格瓦拉的传奇一生令人感佩。这位大胡子革命家成为一种传遍世界的文化符号,他的名字叫切.格瓦拉。20世纪后期,美国年轻人的衣服上出现一个戴着贝雷帽的硬汉,他长相英俊,留着大胡子,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如果不是现在的T恤和背包上,还总是印着一个头戴贝雷帽、嘴里叼着雪茄,满头卷发的人,有的人可能已经不知道切·格瓦拉是谁了。

切·格瓦拉1928年出生在阿根廷一个历史悠久的贵族家庭,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会继承家业,继续享受着贵族优越的生活。然而他在两次漫游南美洲,见识到南美穷人的生活后,放弃了贵族家庭,走上了革命之路。21世纪他曾成为时尚潮流服饰,文艺青年的标签。本人曾经有一个印有切格瓦拉的背包。

1960年,格瓦拉则出访了中国,见到了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

格瓦拉在中国看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这让他欢欣鼓舞,他积极地向中共高层请教革命问题,想把中国的经验取回南美,促进南美洲的共产主义革命。

中方很愿意和格瓦拉分享经验,但是听到格瓦拉叙述的“革命”后,周总理皱起了眉头。

格瓦拉的“革命”思想匪气很重,周总理形容为“放一把火就走,只是搞破坏,下文并不多”。

周总理认为,格瓦拉的思想脱离群众,没有扎进土壤生根发芽,这种冒险主义最终要翻船,该评价正好预言了格瓦拉的命运。
格瓦拉为了实现解放美洲的理想,再次带着战士们来到南美,这次他瞄准了刚建立军政府的玻利维亚。

格瓦拉来到玻利维亚打游击,玻利维亚军政府和美国CIA勾结起来围捕格瓦拉,美国特工和特种部队严密监视着雨林。

因为战略方向的差异,玻利维亚共产党拒绝和格瓦拉合作,格瓦拉被迫孤军奋战。

玻利维亚的革命局面和古巴也不相同,这里地广人稀,密林附近没有村庄,游击队没有补给,也争取不到新鲜血液。

格瓦拉带着游击队在山区战斗了1年,无法取得老百姓的支持,反而因为和老百姓打交道的方式不当,让当地人厌恶,屡屡出卖他们的踪迹。

在和玻利维亚政府军大战一年后,1967年10月,一个被俘的游击队员经不住酷刑而叛变,吐露了格瓦拉所在的大部队行踪。

当月8日,格瓦拉的游击队被玻利维亚政府军埋伏,游击队员死伤惨重,格瓦拉受伤被俘。

1967年10月9日,格瓦拉被枪决,在行刑之前,玻利维亚士兵抽签决定谁来开枪,因为他们害怕处决这位英雄人物会遭到共产主义者的报复。

在喝了几口酒壮胆后,一个士兵向格瓦拉连开9枪,格瓦拉的手臂、腿、腹部、胸部、脖子中弹,半分钟后死去。结束了他轰轰烈烈的一生。

玻利维亚军队在一个房间里展示了格瓦拉的尸体,留下了那张如中世纪耶稣圣画一样的遗体照片。

一周之后,格瓦拉的死讯传遍世界,古巴举行了大型的悼念仪式,世界各地的共产党都开始纪念这位革命英雄。

最后,格瓦拉的尸体被秘密安葬,他的双手被砍下保存。一直到90年代,古巴政府才取回了格瓦拉的尸体,将他安葬在古巴的圣克拉拉。

切格瓦拉已经作为一种精神和文化的象征存在于我们的现代生活中,虽然如今身处和平,但是切格瓦拉那种勇敢无畏,对信念坚定的精神却不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格瓦拉死后却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因为这位传奇人物的人生末路也依旧充满了传奇色彩。关于格瓦拉是如何被捕以及如何遇害历来都是众说纷纭,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其中“格瓦拉的诅咒”最是让人津津乐道,相传格瓦拉是得到了死神的眷顾。

相传格瓦拉在受刑之时发出了自己的诅咒,诅咒那些陷害他的人,而在格瓦拉死后,他下的诅咒也一一成真,成为拉丁美洲历史上的一桩奇事。杀死切·格瓦拉的主要凶手有5人:玻利维亚总统勒内·巴里恩托斯、农民罗哈斯、中校情报官奎坦尼尔、阿那瓦将军以及玻利维亚参谋长托瑞斯。他们5人杀害切·格瓦拉之后,最快的在2年内暴死,最慢的也只活了9年。

出卖格瓦拉的农民罗哈斯在街上遭受暗算,一枪毙命;

用计抓捕格瓦拉的谢利纳斯心脏病突发而死;

砍下格瓦拉双手的阿尔根达斯在家里被炸弹炸死,双手被炸得粉碎;

暴打过格瓦拉的谢利奇被关押起来折磨致死;

亲手杀害格瓦拉的士兵下场最惨,在格瓦拉死后的短短两年内他就经历了生不如死的地狱般的历程,屡次自杀未遂,精神严重混乱,过着非人的生活;

至于下令处死格瓦拉的巴里恩托斯则死于空难之中。

阿那瓦主持杀死了切·格瓦拉,与奎坦尼尔一样,他也躲到了欧洲,成为驻法大使。不过,躲得再远也没能保住命,只比奎坦尼尔多活一年。1973年,“切·格瓦拉国际旅”将其乱枪打死。参谋长托瑞斯

他在处死切·格瓦拉的命令上签字,也是主谋之一。总统勒内死后,他一度登上总统之位,但是很快又被推翻,1976年被阿根廷游击队杀死。

1997年,切·格瓦拉遗体被运回古巴国葬,留下6个子女,后来怎样了。

他一生共娶过两位妻子,第一位妻子叫伊尔达·加德亚,是秘鲁的一位女革命者,两人1953年相识于危地马拉并成婚,1959年离婚,唯一的女儿由格瓦拉抚养。




格瓦拉的第二位妻子叫阿莱伊达·马奇,是一名大学毕业生,年轻漂亮,后来加入了游击队。1958年,阿莱伊达·马奇认识了格瓦拉,并成为他身边的助手,两人在行军和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59年,格瓦拉和第一任妻子离婚后,便与阿莱伊达·马奇结婚。

1965年,格瓦拉离开了古巴,阿莱伊达·马奇便再也没有和丈夫见过面。马奇后来成了古巴切·格瓦拉研究中心的主任,专门整理和研究有关丈夫格瓦拉的生平和事迹。后来马奇推出了一本名为《魂去来兮》的回忆录,讲述了她和格瓦拉共度的婚姻生活。

阿莱达是格瓦拉和阿莱伊达·马奇生下的长女,在5个子女中,她长得和格瓦拉最像。格瓦拉离开古巴时,她只有4岁,但父亲还是给还是孩提的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阿莱达长大后也学了医,现在是儿童医院的儿科医生,尤其擅长过敏症。多年来,她像父亲一样,辗转于拉美各地,在尼加拉瓜和安哥拉为贫穷儿童治疗。

遗憾的是格瓦拉的长子已经去世。2022年8月31日据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报道,拉美著名革命家切·格瓦拉的长子卡米洛·格瓦拉·马奇于当地时间30日去世,终年60岁。 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在向其家属表示哀悼时表示:“我们怀着深切的悲痛之情向卡米洛告别,他是切·格瓦拉的儿子和他思想的推动者,他是切·格瓦拉研究中心的主任,该中心保存着他父亲的一部分伟大遗产。” 报道介绍,卡米洛1962年出生在阿根廷,曾任哈瓦那切·格瓦拉研究中心的主任。

至于格瓦拉的其余3个子女,现在还找不到具体的资料表明他们目前是做什么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现在就是普通人,从事着普通的工作。

正如阿莱达接受采访时提到:“我和我的母亲,以及几个兄弟姐妹生活得都很好,很快乐。我们都有各自的工作,没有享受任何特权,也从来没想过向谁要求特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革命家   玻利维亚   巴里   南美洲   古巴   南美   阿根廷   拉美   游击队   凶手   中国   批评   浪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