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晋江发现明代古墓,墓主与戚继光齐名!距今四百年传说不断

沿福厦路车行至泉州晋江磁灶镇苏埃村,公路左侧坚有"苏埃村”路标,顺村路行一里许,便进入苏埃村的卧牛山山谷。卧牛山,既没有摩天凌雪的高峻,又没有峭岩壁立的敬险。它只是南方常见的一丘小岭。山上有远近驰名的明代著名民族英雄、抗倭名将俞大猷的陵墓。公元1580年,俞大猷卒后,即安葬在卧牛山,至今已历四个世纪的沧桑风雨了。

足蹬盘旋的山径,缓缓上山。一路上草木蔵魏,新绿扑眼;晶莹的溪泉穿润越塞,璋璋琼踪;山风夹带花香徐徐拂面,馥郁醉人。领略不尽的南国春深情韵,真擦人心神激荡。北宋诗人黄庭坚说过:"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瞧这山野春意烂漫,倒真和"俞大献”同住了!

及至山腰,地势陡然平坦、宽阔。但见一对八角花岗岩石华表,高约三米多,如同辑笋破土出壤,从翁郁的绿从中窜出一截来,一下子吸引住游客的目光。这华表犹如执戈肃立的门卫,守护在陵园前。接着是六尊高大的石虎、石马、石羊,左右各三,俨然对峙。随墓埋上升,见二尊佩剑的石将军分立两边,高大威武。至此,一种凛然不可犯的庄严和正气,使人从心底升腾起一缕敬仰的情思。

按石虎、石马、石羊、石将军的排列层次,墓园有三个墓庭,步步升高,规制宏大。沿墓岸升上平台,便是俞大献佳城。墓系一山一穴的夫妇合葬墓。花岗岩石雕成的长方形墓碑,高2.45米、宽0.92米,上镶"皇明都督虚江俞公墓”九个正楷大字,字径30厘米,工整平稳。"皇明”二字横列,"都督虚江俞公墓”七字坚排。碑旁夹二块上呈斜圆之石,使整个墓碑呈半圆状,泉州称此类墓碑为"金水墓碑”。墓桌、墓缘都用精雕的花岗岩石砌成。墓碑后有个墓包,用糖水灰构筑,质朴而坚固。墓包外观呈黑褐色,土皮的细纹皱折,附根贴生的绒绒青苔和裂缝间苗长的青草,表明了年代的久远。

陵墓坐东南朝西北,倚山临崖,听风遏云,气派不凡。绝顶有一巨石危然耸立,形似整角,为墓园增添了神奇色彩。墓区四周掩覆环拥的松柏、相思、丛竹,龙眼树,构成一个半圆的翡翠屏。大自然的生红活绿,使这古老的陵墓焕发盗然生气。

谒瞻这陵墓,不能不记述当年这位民族英雄的伟绩。俞大猷(1504-1580年),字志辅,号虚江,泉州晋江河市和格头村(今属洛江区)人。少年负志,勤奋好学,涉猎经史子集,尤其是精通易理。父死后,即弃文就武,升任千户,镇守金门。明弘治二十一年调升汀漳守备。后官总兵。他是明代镇守西南边陲的著名将领,又是我国东南沿海抗倭的杰出民族英雄。他所统率的军队,英勇善战,与戚继光齐名,世称"俞龙戚虎”。


大猷负奇节,以古代贤人英豪自比,一生转战两广,湖川、闽浙一带,屡立奇功,是我国古代军事家,尤其是擅长海上作战。他用兵如神,计定而后战,不贪近功,忠诚许国,老而弥笃。著有《兵法发微》、《剑经》、《正气堂集》等。俞大献一生身在军伍40余年,功勋卓著。卒后,明廷命赐祭葬,赠左都督,谥武襄。时人泉州著名乡贤黄光升为其撰写墓志铭。

四百年过去了。每年清明节,熙熙携攘的游客,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虔诚的在墓前吊祭。英雄与历史共存,忠魂与青山长在!

作为古泉州文武全才历史人物的代表,俞大猷坚持民族大义,藐视侵我疆土的侵略者,为捍卫祖国东南边疆的安宁,奋勇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四百多年来,始终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爱国志士,为祖国的强盛与统一而努力奋斗。

俞大猷陵墓,现已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确认为省级文物单位,在此立碑以志后人。往后,这个胜地,将会有更多的游客,会有更多的海外侨胞、台湾同胞来游览瞻仰。

资料整理自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晋江   石羊   泉州   华表   都督   墓园   民族英雄   陵墓   福建   墓碑   明代   古墓   岩石   发现   戚继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