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点外卖用“小黄”还是“小蓝”?一起来看近15年来外卖的发展史

据资料记载,我国最早的外卖出现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那时候的外卖是以“食盒”的形式提供餐食的打包和运送。如今,对于大多数年轻人,尤其是上班族和学生来说,谁的手机里没有一两款外卖APP呢。美团和饿了么两大APP几乎包圆了移动互联网上的外卖市场,但是它们的崛起也就近10年的光景的事,今天就跟笔者一起来了解一下近15年来外卖的发展史。

外卖骑手

早期外卖的形态

外卖传单

外卖传单

在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学校或者写字楼等门口都会有人发外卖传单。笔者2011年在北京工作的时候,点外卖还是以这种形式为主。

快餐入市,宣传外卖

肯德基2006年下半年推出自己外卖——肯德基宅急送,随后麦当劳在2007年也推出了麦乐送。这样的外卖服务,既增加了商品销售渠道,又通过大街上的送餐箱宣传了自身的品牌。

肯德基宅急送

这两家快餐平台推出自己家的外卖服务,应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本土餐饮品牌的注意和效仿,也算是为“外卖”概念做了推广和普及。

麦当劳麦乐送

PS:笔者在北京工作时点过“丽华快餐”,也是一个连锁品牌,1993年起家就是这种外送的模式,值得称赞!

校园外卖

笔者在大二也就是2008年的时候,学校流行一种校外集体订盒饭,然后挨个寝室去敲门售卖的“赚外快”的生意,这个就是早期“校园外卖”的雏形了。

校园外卖基本上就是学生和校外小饭店合作,拿到“批发式”的盒饭在校园售卖这种模式。在保证卫生和食品安全的前提下,解决了学生的两个痛点:便宜和省时。便宜自然不用多说,而最重要的是省时,不用去食堂排队打饭,尤其是夏天和冬天,可以在寝室舒舒服服地等外卖上门,这样的体验谁不动心呢?

通常为一个寝室一起来团体经营。校园外卖一经推出便颇受欢迎,这样的小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毕竟“狼多肉少”,自己家学院的寝楼卖完还往别的院系寝楼扩张,一度出现外卖团体为了争夺寝楼“售卖权”而大打出手的恶劣行为,这恰巧也说明了校园外卖的利润对于学生来讲可见一斑。

校园外卖平台

而现在的校园外卖更加的垂直和细分,有专业做校园外卖的平台涉足进来,尤其是疫情的到来,使得校园封闭,外卖需求更加激烈。

点外卖的三种方式

点外卖,其实就是整个商品交易过程。我们来盘点一下过去和现在点外卖的方式和其中的消费体验。

电话

电话点外卖,然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消费者:打电话费钱、高峰期商家电话占线打不进去浪费时间、送餐时间不可预知

商家:接电话要专人,增加人力成本;记录过程可能出错造成纠纷;高峰期占线丢失一部分单子;送餐需要额外人手,增加人力成本;提前兑换零钱

综合来看,电话叫外卖的体验不管对消费者还是商家仿佛“百害而无一利”,只能说不同的时代消费体验千差万别。

网页

网页上点餐平台,早期的饿了么就是这种模式,还支持企业员工点餐统一财务结算的模式。

消费者:注册登录,选商家,点餐支付,遇到问题可以找平台解决

商家:电脑接单省人力,钱款结算可能需要周期,需要维护商家的信誉评分

综合来看,网页上点外卖对于消费者和商家都省心很多,扩大了商家的曝光度,消费者也有平台作为保障。而且随着互联网的介入,外卖员也逐渐凸显出来,饿了么平台就有自己专属配送员,也为以后的外卖形式奠定了基础。

APP/小程序点外卖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APP取代网页只是时间的问题。点外卖也转移到手机上操作,真正的随时随地都可以点外卖,而且自动根据手机定位来推荐周边的商家,更加的智能和高效。

美团外卖APP

移动互联网下的外卖

团购

现在的美团并不是“外卖”起家的,正如它的名字,美团2010年成立,是做团购的。

团购这个概念2010年左右在我国兴起,借鉴了于国外“Groupon”这个商业模式。那时候正是国内互联网的红利期,这个模式既然在国外得到了印证,那在国内自然受到资本的狂热追捧,彼时流行一个词形容团购行业的竞争形势——百团大战。顺便说一下,笔者2011年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做团购的互联网公司呆了半年,这就是历史浪潮里的一滴水,连浪花都算不上。

在我国的互联网市场,一旦有某个商业模式被证明可行,那自然就是千万家的企业去争夺,里面既有想干一番事业的初创公司,也有想分一杯羹的成熟互联网公司,自然也少不了BTA三巨头去做布局的。由于团购没有技术壁垒和行业壁垒,谁都能做,那比拼的就是谁的钱多了,前期大家一起烧钱补贴用户,烧到最后总有烧不起而退出的,最后剩下一两家寡头企业再来收购小弟们,形成行业垄断或三足鼎立的局面,后来的打车行业走的就是这个竞争线路。

这里笔者要吐槽一下,我国互联网行业这种特色的竞争机制直接杀死那些前期资金不足的创业公司,资本压过一切,最后形成垄断再来收割我们普通用户,这一招被它们玩的是天花乱坠,甚是恶心。

外卖

在团购竞争后期,仅剩的几家企业发现这个“O2O”模式虽然可行,但是前景好像并不是多好,想象空间没那么大。因为传统的O2O模式主打线上线下相结合消费,一次闭环的消费周期偏长且不确定,这也使得钱的交易闭环以及客服周期都延长,这种不确定性和高维护成本属实是大弊端。

而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人们普遍把消费都往线上转移,对线下的概念越来越模糊,所以“外卖”这种新的O2O模式(O2O的变种)直接把消费场景从商家搬到了消费者自己的家里,节省了中间路途的奔波、节省了时间成本,带来了消费便利,自然会增加消费频次,这样一对比,外卖的模式才是O2O的神啊!

何止送餐

外卖不仅送吃的,还能送药,在疫情年代还发展起来了送菜。也就是说只要这种交易模式没有变化,外卖其实能送所有,所以美团把自身做了定位:

美团是一家科技零售公司。美团以“零售+科技”的战略践行“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的公司使命。

衣食住行概括了普通人的基本生活,美团有“电商”分类卖衣服,有外卖,有酒店民宿,有打车,基本上你在国内走到哪儿都可以用这一个APP来解决生活需求,看来美团的格局还是挺大的,并且不止说说都还付诸行动了。

外卖的思考

天时地利人和

外卖有今天这个发展程度,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天时,我国餐饮业的整体发展需求和政策上的支持为地利,广大的用户群体和年轻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认可乃为人和。

带来就业

最直接的就是送餐员/骑手这个职业;也催生了一批小商户,他们不用租昂贵的店铺,甚至也不需要服务员和桌椅板凳就可以营业,夫妻店、父子点等形式养活全家。

安全隐患

不管是自己亲身经历或者网上新闻事件报道,外卖送餐引发的事件不算稀奇,比如:

消费者是羔羊吗

作为普通用户,经历过平台竞争而补贴用户的时期后,我们形成了手机APP点外卖这种消费习惯,那在我们每次消费过程中平台要赚钱、商家要赚钱、骑手要赚钱,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消费者就是那头待宰的羔羊呢?

外卖的未来

外卖未来会消失吗?应该不会,毕竟人不可能不吃饭。

外卖消费形式会有大的颠覆吗?笔者觉得也不会有大的变化,再变下去可能就是无人机以及无人驾驶普及了,取缔了骑手。

关于外卖的思考,笔者就抛砖引玉到这里了。如果读者朋友有经常点外卖的,或者就是这个行业的,有什么见解和观点欢迎留言大家一起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外卖   肯德基   骑手   发展史   笔者   年来   消费者   商家   模式   时间   校园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