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旗袍,彰显东方女性风韵之美

彰显东方女性韵味之美,无论是社交场合,还是街头漫步,女性一袭旗袍,就是一道靓丽风景线。

据专家考证,1636年4月,清朝颁布了宗室王公与福晋、诸臣顶戴品级服色等制度。从此,旗袍为后妃、格格等旗人的法定服饰,旗袍文化从此产生。当今的中国旗袍,成为行走世界的东方之美。1984年,我国将旗袍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在我国举行的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多选择旗袍作为礼仪服装。2011年5月,旗袍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风行

著名服饰史学家黄强说,在中国旗袍发展演变过程中,主要出现了“京派旗袍”与“海派旗袍”两个流派,清代旗袍后来融合了汉族元素立领、左右两面开叉等特点的改良旗袍,称之为“京派旗袍”;由平面裁剪改为立体裁剪,增加腰身等时尚元素的旗袍,称之为“海派旗袍”。“海派旗袍”修长适体的特点,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成为一种服饰风尚。黄强表示,“京派旗袍”与“海派旗袍”不是区域概念,而是风格概念。

著名作家张爱玲对旗袍的喜爱可以说是无以复加,如痴如醉。她说过:“女人一生最该收藏的两样东西,一是玉镯,一是旗袍。”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张爱玲住在上海静安寺附近的常德公寓。她的《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名作,都是在这里写出来的。她在《更衣记》里,有大量描写旗袍如何穿着的内容。旗袍的风情韵致,甚至从面料到式样,被张爱玲写得淋漓尽致。

身穿旗袍的张爱玲

据说张爱玲做旗袍的时候,全是自己先画,画得很具体,画好以后再叫裁缝做。她常常到"张记裁缝店"做旗袍,因为她经常要伏案写作,就要求旗袍领子不要太高,要软,夏天穿还要做得简洁一点,张裁缝都实现了她的设计。她曾穿着"丝质碎花、色泽淡雅的旗袍,去见《万象》杂志主编柯灵,柯灵当时非常惊讶,赞不绝口。《倾城之恋》改编为话剧时,张爱玲与主持人见面,她穿的是"一袭拟古式齐膝夹袄,超级宽身大袖,水红的缎子”。同年她又跟一家报社主办女作家聚会,张爱玲穿"桃红色的软缎旗袍”。真是“千面旗袍,千面爱玲”!

服饰史学家黄强在苏州举办旗袍美学讲座

中国旗袍在风行过程中,款式也几经变化,如领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长、开衩的高矮,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式样,让女性体态和曲线美充分显示出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旗袍文化又开始复兴。新时代女性理想形象又有所改变:高挑细长、平肩窄臀的身材为人们所向往。而作为最能衬托中国女性身材和气质的时装代表——旗袍,再一次吸引了人们注意的目光。在中国举办的历次大型国际会议和体育盛会中,礼仪小姐的服饰也多选择旗袍,还有不少设计大师以旗袍为灵感,推出了有国际风味的旗袍。

“江南地理以及文化,对于旗袍乃至服饰都有较大的影响,纺织面料的丰富,尤其是丝绸生产全国闻名,苏州的盛泽更是丝绸的重镇。”服饰史学家黄强在他的新著《旧时风雅》中说,旗袍是一款百搭的服饰,更是一种文化,旗袍讲究量身定做,千人千面。纯手工制作,并不仅仅是一种缝制工艺,更是将设计者、制作者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原本严冷方正的旗袍有了生命的喘息,富丽的华彩。围绕旗袍制作,黄强特意强调,苏州的旗袍非常突出,已形成品牌与产业链,电视剧《传家》中的旗袍,就由一位苏州85后旗袍设计师设计的,“苏州有旗袍大学与研究机构,在苏州昆山还有一座旗袍大学——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江苏旗袍学院。”

黄强在讲解旗袍文化

黄强认为,新时代追求美的女性,以及富有创造性的设计师,赋予了旗袍新的元素,“江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江南的山水孕育了江南文化,旗袍文化亦将盛开美丽的服饰之花”,黄强希望通过讲解旗袍文化,给广大旗袍爱好者带来更多的风雅情致和审美体验。 (文/徽京玩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旗袍   京派   海派   江南   史学   苏州   风韵   中国   服饰   女性   东方女性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