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你敢面对吗?


“最是人间留不住,红颜辞镜,花辞树。”

从古至今,从中到外。时光荏苒,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一直是被拿出来说的热门话题。其实,对身体的日渐僵硬、灵活不在,对容颜的日渐衰老、明眸变混浊。谁没有恐惧?不过是强烈程度不同,接受程度不同罢了。

我并不觉得说出,我很怕老,我很怕脸上爬满皱纹,很怕耳聋眼花,很怕牙齿一颗颗脱落,很怕蹒跚着已无法走稳,很怕各种疾病随时造访,很怕会连家人都认不出来……。

说出这些有什么可羞愧的。因为我真的很怕。

有一个视频,把很多老人不慎摔倒的瞬间拍成一个合集。老人在台阶上,老人在马路边,即便是脚下一粒小小石子,都可能会让一位老人摔倒而永远起不来。隔着屏幕,我都想冲进去扶住他们。可如同衰老这件事一样,我们竟是如此无力且无奈。

二十岁之前,我觉得老离我很远,所以我总是在想,我要自立,我想自由。三十岁以后,开始体会自由后的不易,对老仍然以为是别人的故事。四十岁,脸上岁月痕迹日渐明显,身体的变化越来越大,我开始规划老了以后的时光,也仅限于表面,老了,我会剪短头发,我要努力保持身材,我要健康优雅。当我们一步一步走向老年的队伍中时,我们,不在愿意承认自己老了,很多人都说,我是人老心不老。

我很羡慕“心不老”的心态。但是,“心不老”不会让大多用人单位,把你放在招聘的行列里。“心不老”不会做为乘飞机,考驾照的年龄标准。“心不老”不会让把你屏蔽在外的运动,为你敞开大门。“心不老”很抽象,“心不老”的衡量标准其实就是没什么标准。可是,“心不老”仍然吸引着所有已老的人向它靠近。

杜甫说:“老去悲秋强自宽。”悲观吗?是。我们说“夕阳无限好”但后面“只是近黄昏”我们就自行将它砍掉了。我们为什么那么在乎“近黄昏”?

我姥姥是94岁去世的,她一生养育了六个子女,她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三年困难时期,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她只是农村一个极其普通的老人,从我记事儿起,她就是个老太太,我的意识里好像她一直是个老太太,没有年轻过一样。她在的时候我经常放暑假回去住一段日子。在我的记忆里,她永远都是特别淡然。我当时年龄小,我老是好奇,打仗究竟是不是像电影里一样。因为,姥姥所在的村子在战略上是极重要的位置,所以,战争时期,很多战役就在她们身边,山里捡到的弹壳就是村里孩子们的玩具。她会讲给我听,可是仍然淡然,好像在讲别人的故事,她没有文化,所以,不会描述。从战争到解放在到最后改革开放。不管哪一段,她都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情绪波动,她衡量好坏的标准,主要是温饱,她很容易满足,觉得,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就是最好的日子。老,对她来说就是应该的,自然的,不需要说的,如果硬要说,就是不要成为孩子们的累赘。

后来,从妈妈口中,我知道了很多姥姥的事儿,那个缠足的老太太,五十多就一个人扛起了家,她太要强了,吃了很多苦。我却从来没有听到她说过一个苦字,更不可能从她那里听到类似“心不老”的概念。我不知道她怎么看待“老”,但我感受到,“老”在她那里什么也不是,就像花开花落,根本不需要纠结。

人们说人生如旅途,每一段都有不同的风景。可我觉得,人生如同爬山,越爬越有点力不从心,风景看的越来越广阔,心情却越来越淡然,不会为一棵树,一朵云,一枝花而激动。越往高,越危险,人越少,也会有恐惧。

不承认的恐惧,也是恐惧。各种美容、美发产品层出不穷,医美让我们看到留住容颜的希望,各种保健品,各种养生方法,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乐此不疲,我们挣扎着年轻。但,我们已经不同了,曾经是“女为悦己者容”,而今天我们为取悦自己而美,曾经是“色衰而爱驰”,而今天,我们保持年轻是为爱自己。这才是进步的核心所在。

卢梭说:“生活的最有意义的人,并不是年岁活的最大的,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我赞同这一说法,所以,年龄大、经验多没有什么可骄傲的。怕衰老,怕红颜不在,是人之常情,也没什么可羞愧的。承认恐惧是直面恐惧的第一步,直面恐惧,才能坦然面对,恬淡接受,认真生活。才能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衰老   姥姥   淡然   老太太   红颜   恐惧   老人   年龄   年轻   标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