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的中坚力量-华裔泰国人

说到泰国,大家的印象可能有佛教、榴莲、人妖等元素,是一个和平安详的国度,若说到那边有什么名人,估计最让人们熟悉的名字便是他信、英拉,而他们则属于泰国的一个特殊群体,那便是华裔泰国人。

英拉·西那瓦

一、冒险乐园

泰国古称暹罗,至少在13世纪就已经有华人商人到泰活动,14世纪泰国阿瑜陀耶王国的建立和周边国家的威胁,使得古泰国有求于明帝国,因此在这一时期中泰两国加强了联系,一般情况下外国人被禁止居住在阿瑜陀耶王国的城市,但却单独为华人“开小灶”,于是在明清时期便有各种原因的中国移民到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生存。

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迫使许多沿海居民下海找路,为了对抗官府而组织武装,成为了中国海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批海贼中就有个猛人叫林道乾,林道乾是广东潮州人,年少时曾为县吏,但搞走私贸易被官府发现后索性放弃编制去当海贼积累“创业金”(劫掠)。1563年他被明朝大将俞大猷给盯上,于是遁入澎湖屿东北的北港,1567年风声过去后他又卷土重来四处劫掠,1570年林道乾再次入编,被收编后的他被安置在下尾村。然而编制的稳定并不能压抑住林道乾那躁动的基因,他重金招募,一人一金(一两银),1573年明军再次围剿林道乾,他不仅率众突围还暗中折返又招募了一批潮州老乡离开中国。被明朝通缉后林道乾带着2000追随者移民暹罗,成为了第一批大规模移民至泰的中国人。

影视剧中的海盗形象(图文无关)

这批早期下海者在东南亚如鱼得水,用从中国带来的原始积累在柬埔寨、暹罗等地贸易,为这些落后地区带来了技术和资本,妥妥的技术移民或投资移民,因此面对来自天朝上国的“红色通缉令”是装聋作哑。林道乾从“国内通缉犯”变成“国际通缉犯”,对于这个公然挑战“大明特色经济体制”的家伙明朝是咬牙切齿,因此一直想找机会除掉他。1580年由于林的贸易行为对葡萄牙人的商业利益构成了威胁,于是后者主动与明朝配合进行跨国联合抓捕行动,迫于明朝的压力,柬埔寨与暹罗只好也配合抓捕。

1581年,四国联合抓捕行动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着,然而消息走漏了,林道乾来了个先发制人进攻暹罗,在击败包括葡萄牙人在内的围捕人员后还“捎走”了大批船舰,估计现在的墨西哥毒贩集团看到林道乾的行为都要佩服。林道乾逃脱追捕后还在暹罗南部的北大年扎根,仰慕于这位海贼王的北大年女王更是将自己的女儿嫁与他,而林道乾也通过改信伊斯兰教(北大年苏丹国信伊斯兰教)进一步赢得了当地人的信任,成为了北大年的湾港管理官。虽然林道乾拥有传奇的一生,但最终却以一种窝囊的方式了却,有记载他在为女王铸造火炮时发生事故而逝世,然而至今当地人对他依然充满了崇敬。

被认为是林道乾所制火炮,现放于曼谷的国防部前

二、变局风波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移民到暹罗,16世纪初暹罗已有华人聚集区,无论是商业还是政治上均享有特权,但随着日本人的到来而发生了波动。17世纪初,由于日本对天主教的迫害和日本浪人组成的海盗集团(倭寇)在东南亚兴起,许多日本人来到了泰国并现成了日本人町(聚集区),对于这批日本武士移民,泰国王室决定加以利用,有一个叫山田长政的日本人便在这群人中脱颖而出。

山田长政原本是一个轿夫,后到中国经商途中生病而滞留在暹罗,由于文化程度较高而被当地日本人推举为首领,山田长政便带领着这批日本人成为暹罗王的外国雇佣军,因两次击退西班牙舰队的入侵而被暹罗王提拔并与暹罗王女结婚,同时还取得对进入昭披耶河的船只收税的权利(之前这一职位主要由华人担任),可谓是日本版的林道乾。1628年暹罗王颂昙逝世,其表兄巴沙通觊觎王位而另立继承人,原继承者西绍拉举兵叛乱,但巴沙通在山田长政的协助下叛乱被平定。

山田长政画像

从颂昙到巴沙通掌握朝政的这段时间(1612-1630年),暹罗日本人迎来了他们的黄金时代,如果没有出现意外那么日本人长期在泰国占有商业优势是不出问题的,然而意外还是来了。大权在握的巴沙通在1629年杀掉傀儡自立为王,这引起了山田长政的不满,而巴沙通也忌惮于这支强悍日本雇佣军的存在,同时华人不满于日本人独占暹罗贸易的声音也传入宫中,于是巴沙通决定消灭这帮日本人。1630年山田长政在与北大年苏丹国的战斗中负伤,巴沙通乘机在他的膏药中下毒,山田长政被毒死后暹罗王立即屠杀城中的日本人,日本人至此在暹罗已经失势,据记载1637年时暹罗仅有300名日本人

17世纪时日本人在暹罗的失势,让华人在暹罗的地位不断提高,他们利用暹罗对贸易的兴趣而成为王家贸易的代理人,泰王并未将华人与泰人区别对待,甚至给予特殊的待遇,所以华人在与外商竞争时占尽优势。如此优越的环境自然吸引许多华人在此落脚,而随着同一时代的明朝灭亡、满清入关,更是促使大批华人逃离中原安息于此,到17世纪末暹罗的华人人口已有1万余人,约占当地总人口的1%。

图文无关

三、崭露头角

华人在带来先进技术和商业繁荣的同时,也积极地融入暹罗社会,许多暹罗华人与当地女子结婚生子,使华人血统成为泰国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雍正年间,一个叫郑镛的潮州人因在家乡放荡不羁且家境贫困而不为他人所容,为了生存他只好到暹罗碰运气,没想到他运气极好,通过赌博赢得第一桶金,赢到钱后郑镛并未沉迷于滥赌,而是用这笔钱做生意,后来还成为暹罗征税官,可谓浪子回头金不换。郑镛不仅在暹罗收获了事业,还获得了爱情,他认识了暹罗贵族女子诺央,双方婚后诞下了一子——郑昭……

人的成功需要遇到贵人,而郑昭的贵人便是当时的暹罗首相昭披耶·扎克里·穆,穆非常喜欢这个聪明的孩子,于是将后者收为义子并取名为信(意为财宝),在义父的举荐下郑信成为泰王侍从,通过战功升任达府副府尹(首都副市长)负责首都防卫。1766年缅甸入侵,在阿瑜陀耶城沦陷前郑昭率领500名士兵突围,暹罗王厄伽陀则在次年的围城战中饿死,暹罗很快分裂为六个部分,而郑昭以暹罗东海岸为根据地准备复国运动。

郑昭的形象

1767年11月,受缅清战争的影响,大部分驻泰缅军被北调,郑信趁机击败侵略者,并在发小通銮的协助下统一暹罗,建立了吞武里王国,丢失暹罗的缅甸王并不甘心,于是再次兴兵讨伐,但很快便遭遇了失败。刚刚建立的吞武里王国的郑信开始着手处理继承权问题,受宗藩体系的影响,中原王朝的承认是王位继承合法性的关键所在,由于前朝后裔的干扰双方的初次接触并不顺利,直到郑信发动暹越战争消灭前朝残余势力后才在1777年获得了清朝的承认,在清朝册封的国书中其名为“郑昭”(昭意为王),也就在这个时候他才真正被称为郑昭,而后续的王朝继承者未避免不必要的外交纠纷继续沿用这个姓氏,所以至今都可以看到泰国国王存在“郑”姓。

吞武里王国的建立是暹罗历史上第一次由华人担任国家领导人,而华人群体的影响力也随着郑昭的执政越来越大,郑昭积极利用自己是华人的身份号召华人加入到国家建设中,特别是潮州人,由于郑昭的父亲是潮州人他利用父系关系号召潮汕侨民在建国初期提供食物及战争所需货物,这使得潮汕侨商社群成为贡献较大的华人群体。

由潮汕人引入改良的泰式炒粿条

四、创造历史

吞武里王国是短暂的,晚年的郑昭被描述为一个有精神问题的“暴君”,最终在1782年内乱中被其发小通銮杀害。接替吞武里的王朝便是持续至今的曼谷王朝(却克里王朝),其开国者通銮(拉玛一世)由于本身具有华人血统(母亲为福建后裔),所以并未因为前朝君主是华裔而歧视华人,因而沿用了前朝为刺激经济允许华人移民的政策,甚至在曼谷兴建了一个华人商业区现成如今的曼谷唐人街,以至于在二战前曼谷最多人数使用的语言是潮州话。得益于曼谷王朝的包容政策,许多拥有华裔血统的泰国人也在这个国家的历史进程里起着推动作用。

20世纪20年代的暹罗内忧外患,拉玛七世接手的是一个因上任(拉玛六世)财政管理混乱的“烂摊子”,而在外则面临英法帝国主义的威胁,随着曼谷的城市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他们逐渐批评君主专制而期望变革。1927年2月,七名年轻人在巴黎的一家酒店聚会,这七人来自暹罗的不同族群,包括后来成为泰国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理的华泰混血銮披汶·颂堪,虽说他们血统不一,但都希望通过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因此这次聚会建立了“人民党”。该组织与中国辛亥革命时期的同盟会一样,未有完整的政党体系,回国后通过吸收不同体系的同志而现成文人派和军人派。

拉玛七世

1932年,暹罗受经济萧条冲击,于是削减了包括军费在内的开支,军队被激怒了,在身为潮州人儿子、人民党军人派领袖的披耶帕凤·丰派育哈色纳的领导下,曼谷发生了不流血政变,政变成功后同为华裔的人民党文人派领袖陈嘉祥发表宣言以民主政府取代君主专制政府,拉玛七世被迫签署了由陈主持订制的临时宪法,任命华裔贵族空·胡达信加为泰国的首任总理,至此暹罗绵延近八百年的君主专制正式走到尽头。

五、融入本国

随着19世纪东亚殖民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华人移民的步伐,到了19世纪末华裔泰国人已遍布各地,到20世纪初曼谷的华人社区已占首都人口的三分之一,经济上则充当外国殖民者的买办而把控着暹罗的产业。按理来说这么一股强大的势力足以成为泰国的决定力量,然而泰国华裔精英在政治上的有所作为并不代表他们会维护同胞的权益随着现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加剧了泰族对华裔的怀疑和敌意,具有华人血统的政客为了体现自己的“爱国”可以以牺牲同胞利益为代价

1938年祖父为吴姓广东移民的銮披汶·颂堪成为第三任总理并建立军事独裁政府,由于其家庭早已被本地文化所同化,所以执政后的他成功否认了与中国的渊源,并标榜自己泰国人的身份。受法西斯的极端民族主义影响,他利用自己强大的权力推行恐华政策,经济上推行民族经济以削弱华人的经济实力,文化上泰国的核心价值观被成功地灌输为理想的国家价值观,外交上亲日德,这使得华人地位再次出现动摇,这一时期在华裔占多数的潮汕人甚至被称为“东方犹太人”。

銮披汶·颂堪

日本在二战的失败并没有影响到銮披汶·颂堪的政治地位,由于他在二战中两边下注,暗中与反法西斯的“自由泰国运动”组织相联系而在战后未受到应有制裁,虽在二战中有过短暂的下台,但在1947年颂堪再次通过军事政变上台。随着冷战的开始和泰国加入到资本主义阵营,恐惧于华人这一庞大群体母国所发生的变革,反华运动也重新开始,当然这一政策会随着政治需要而改变,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和与中国贸易的需要使得排华政策有所缓和。

颂堪倒台后,排华政策开始转化为较为“温和”的同化政策,同化政策主要从语言和身份下手。首先是针对的是语言方面,1960年代泰国政府颁布《发展国家教育方案》规定民办的华校仅能开办四年制小学,虽然未有直接禁止华校但限制了它的发展,且由于公立学校未有华文,所以受经济条件限制也使得许多华人失去了学习华语的机会,因此现在有许多华人不懂汉语;身份方面指的是入籍,获得泰国籍的条件之一是使用泰姓,为了获得与泰族人平等的地位,许多华人自愿地失去了原来的华姓。

随着中泰建交和冷战的结束,泰国虽未再有针对华人的歧视政策,但华人早已融入到该国,得益于该国温和的同化政策,泰国华人在获得了公民权,因此得以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在这个国家大放异彩。政治上许多华人担任高官,从立宪至今的29位总理仅有5人没有华人血统,经济上华人也占有优势,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虽打破华人的垄断地位,但泰国华人仍拥有银行总资产的65%、全国贸易的60%、商业部门所有本地投资的90%、制造业部门所有本地投资的90%以及银行和金融服务部门所有本地投资的50%。

龙莲寺为泰国著名的华裔佛寺之一

血脉相融

同化政策是现代民族主义国家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相对于其他海外华人,泰国华人是较为幸运的,他们在这个国家未受到过度的迫害而能够落地生根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据统计在今天的泰国华人占总人口的14%,而拥有华人血统的人口可能将近三分之一。泰国华裔除了对泰国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也对祖国的历史进步起着促进作用,1907年孙中山在暹罗成立的泰国中华会馆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均有积极参与,至今该会馆除了继续维系各地华人的工作还承担了新的历史使命,其坚定的反对“台独”而坚持一个中国,促进了祖国的统一事业,诸如此类的大型泰国华人会馆有上百家。21世纪的泰国华裔将继续对中国的和泰国的政经发展起着更大的作用……

泰国华裔名媛伍伦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泰国   暹罗   华裔   山田   曼谷   潮州   明朝   泰国人   日本人   中国   力量   华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