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华为产业链现状及前景

华为聚焦根技术的自主创新和研究,持续发力自主创新,构建完整生态体系。目前基础软硬件生态进展良好,继续看好华为产业链投资机会。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特别推出【华为产业链深度研究专题】。我们将持续更新华为产业链的投研成果。中信建投证券通信、计算机、电子等多个行业团队多角度解读华为产业链发展现状及投资机会。

华为公司发布2021年报:面向未来持续高投入,重构竞争力

华为智能车产业链

电子 | 问界M5销量破万的背后:掘金华为智能车产业链

电子 | 汽车电子行业深度:聚焦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看汽车电子新机遇

电子 | 华为发布AITO问界M7;吉利完成魅族科技收购

华为手机产业链

电子 | 苹果、华为发布系列新品;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再创新高

通信 | 华为Mate 50或支持卫星通信,关注卫星产业链

华为鸿蒙产业链

计算机 | 国产化系列报告一:鸿蒙:兼顾移动,立足智能化,打造世界级全景操作系统

计算机 | 国产化系列报告二:开源鸿蒙的无限可能:数字中国的系统底座

计算机 | 建议关注鸿蒙产业链催化

计算机 | 推荐关注鸿蒙3.0投资机会

华为信创产业链

通信 | 关注运营商、信创华为产业链及三季报预期良好个股

计算机 | 继续关注信创以及华为产业链领域投资机会

华为公司发布2021年报:面向未来持续高投入,重构竞争力

一、财务情况分析

(1)收入规模下降,主要受到供应连续性的影响,消费者业务大幅收缩

2021年实现收入约6368亿元,同比下降约28.6%。主要由于:第一,过去三年华为在供应连续性上持续承压,美国多轮制裁导致华为公司的手机、PC等业务被迫收缩;第二,中国的5G建设进度放缓,客户需求减少;第三,疫情下华为也承受了较大的经营压力。

分业务来看,2021年华为运营商业务销售收入约2815亿元,同比下降约7.0%,海外收入占比超过50%;企业业务销售收入约1024亿元,同比提升约2.1%,新兴业务如华为云、数字能源增长超过30%;消费者业务销售收入约2434亿元,同比下降约49.6%,其中手机、平板、PC三个受限业务领域收入出现下滑,但穿戴设备、大屏等业务增长率超过30%。

(2)净利润创历史新高,面向未来持续高研发投入

2021年净利润约1137元,同比增长约75.9%。其中处置子公司及业务的净收益约574亿元(包括出售荣耀手机业务及X86服务器业务),不考虑资产处置收益的情况,净利润仍比上年有所提升,主要由于:第一,通过销售结构调整、供应计划管理提升销售毛利率;第二,华为在ICT领域有持续的技术积累,通过数字化运营提升内部效率。

2021 年,华为研发费用人民币 1,427 亿元,占销售收入的 22.4%,研发费用额和费用率均处于近十年的最高位。目前,华为研发投入在全球企业中位居第二。过去十年,华为在研发领域累计投资超过人民币 8,450 亿元,近几年,每年在基础研究上的投资超过人民币 200 亿元。2021 年,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约 10.7 万名,约占公司总人数的 54.8%。目前华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专利人之一,深厚的研发技术积淀将为华为未来发展注入强大的动能。

二、业务情况分析

(1)运营商业务:持续创新,保障全球运营商网络的稳定运行,助力运营商拓展商业新边界

截至 2021 年底,全球 200 多家运营商部署了 5G 商用网络,5G 用户数超过 7 亿,全球商用上市终端超过 1,200 款。华为助力全球运营商部署了领先的5G网络,累计签署超过3000个5G行业应用商业合同,5G在制造、矿山、钢铁、港口、医疗等行业规模商用。

无线接入领域,华为5G创新业务从技术验证走向商业应用,已实现网络变现,基于 5G 的 AR、VR、自由视角视频等创新应用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业务场景也从娱乐、教育扩展到文化、旅游、商城购物和体育赛事等领域,华为支持全球70多家运营商发布了5G FWA业务,更好地承载高清视频和云游戏等应用,5G行业技术解决方案在制造、矿山、钢铁、港口等典型的8个应用场景实现规模复制;云核心网领域,华为基于电信云原生的云化底座,助力全球运营商部署了60多张全融合的核心网,助力中国三大运营商建设了全球商用规模最大的全融合核心网,累计服务超4亿5G用户,孵化150多个新商业场景;固网领域,已推出千兆家宽和智能云网,满足个人、家庭、企业等不同场景的需求;服务与软件领域,已推出HUAWEI SmartCare 、AUTIN 等方案,应用于全球多个项目;+IT领域,截至2021年底,华为与120多家运营商开展云服务合作,为300多家运营商提供数据存储服务。

(2)企业业务:探索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云业务和数字能源

面向政府、交通、金融、能源以及制造等重点行业,华为发布了11大场景化解决方案,成了智慧公路、海关和港口等军团,整合资源高效服务客户。截至2021年底,全球700多个城市、267家世界500强企业选择华为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合作伙伴。新兴业务中,云计算方面,华为云在2021年实现了销售收入20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4%,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二,全球市场排名第五;数字能源方面,华为将数字技术、瓦特技术、热技术等融合创新,实现比特管理瓦特,截至2021年底,助力客户累计实现绿色发电约4829亿度,节约用电约142亿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3亿吨。

(3)消费者业务:快速发展新产业,打造万物互联生态

手机、平板、PC方面,华为P系列累计出货量突破1亿台,全球nova用户突破1.9亿,发布HUAWEI Mate X2和 HUAWEI P50 Pocket两款折叠屏产品,推出了MateStation台式机、MateView显示器、PixLab打印机等;可穿戴设备方面,2021年三季度华为手表和手环出货量全球第一,截至2021年底,华为智能穿戴设备全球累计发货量已超过1亿;智慧屏方面,华为相继推出了V75Super、V98等新品,V75 Super首次采用自研的 SuperMiniLED背光技术。截至2021年底,搭载 HarmonyOS的华为设备超过2.2亿台,第三方生态设备发货也超过1.15亿台。

(4)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明确定位,使能车企造好车

2021 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投资达到10亿美元,研发团队达到5000人的规模。已上市30多款智能汽车零部件,发布了HarmonyOS智能座舱、4D成像雷达、MDC 810、“华为八爪鱼”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和智能热管理系统五大创新解决方案。华为坚持不造车,与北汽、长安、广汽和赛力斯等多个车企深入合作,累计发展了超过300家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

三、战略方向分析

(1)加大战略投入,重视人才创新

华为会继续保持投入,通过解决技术和工艺的难题,构建一个高度可信可靠的供应链。华为总结ICT行业最具挑战性的课题,吸引世界级人才共同攻克世界级的难题,以人才的浓度来对抗技术的难度,持续地推动理论架构和软件的创新。华为还将提升公司对人才的吸引力,正以开放的心态在全球实现技术能力的布局,贴近学术源头,与全球的高校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

(2)推动基础理论、架构和软件三个方向的重构

第一是理论重构,持续探索新一代MIMO和无线AI等理论与技术,进一步逼近香农极限。同时研究语义通信等新理论,尝试超越香农极限,为通信打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二是架构重构,在通信领域将无线和光的技术充分协同,引入光电融合技术,解决无线超高频、超大带宽、超高速的问题,并突破未来芯片面临的工艺瓶颈,计算架构方面解决当前“AI、大数据应用蓬勃发展,而传统计算架构仍以 CPU 为中心”这一矛盾,华为正在设计“对等”架构,利用灵衢总线,让 GPU、NPU 以及全新硬件能够支撑AI业务的大发展。预计将这一设计扩展到计算中心后,第三代的集群计算中心将能提升5-10倍的性能。

第三是软件重构,面向未来,随着 AI 的爆发,对算力的需求急剧增加,但是硬件工艺进步放缓。华为通过HarmonyOS、欧拉更有效地发挥多样化硬件的算力潜能;通过MindSpore框架,帮助科学家、工程师们大幅提升开发效率。华为以AI为中心的全栈软件重构,有望创建新的生态。

(3)服务好选择华为的客户

华为已建立了从供应商、合作伙伴到华为,从华为到客户的端到端业务连续性管理 (BCM) 体系,并将持续优化和完善;把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作为公司的最高纲领,华为将继续深化软件工程能力提升变革,持续通过管理变革、技术创新、开放合作优化端到端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在每一个产品和解决方案中融入信任、构建高质量;坚持“平台+生态”的发展战略,汇聚全行业共筑繁荣的鸿蒙、欧拉、昇思生态,共同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华为云于2021年正式提出一切皆服务的战略,在2022年将紧密围绕着这个战略,加快在全球数据中心和网络部署,使客户能够能得到一致化的体验。

四、风险提示

外部制裁风险;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加风险;贸易不及预期风险;当地国家特有风险。

问界M5销量破万的背后:掘金华为智能车产业链

问界M5销量超预期,华为汽车锋芒初现

华为与小康赛力斯合作发布的AITO 问界M5发布以来销量破万,超出市场此前预期。华为加持下,AITO有望对标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品牌。

华为过去围绕云、管、端坚定投入,积累了深厚的底层技术。汽车万亿市场将支撑华为未来成长,且与原业务具备协同优势,华为从自身强项出发,最先从四个方面入手,具体做“4+1” :智能能源、智能座舱、智能网联、自动驾驶、云服务。

汽车行业将迎变革与重构,经历未有之大变局

未来汽车将成为最大的智能终端,汽车的产品与服务体系将共同组成一个新型的场景和商业模式,而自动驾驶、电气化和数字化将成为关键使能技术。

“新四化”打开传统汽车行业的“封闭市场”,带来电子电气架构的变革、格局的重塑、供应模式的变化,以及产业链价值量的转移。

华为汽车背后的产业伙伴:成长可期,共济沧海

整车厂方面:华为基于车企特点,分别采用Huawei Inside和华为智选等不同模式

智能座舱方面,华为主要围绕HarmonyOS 构建个性化、智能化座舱空间,增量产业链环节包括显示、声学、HUD、车载天幕等。智能驾驶方面,华为推出MDC系列解决方案,涵盖L2-L5自动驾驶,涉及众多感知层、控制层各类部件及软硬件供应商。智能电动方面,华为延伸网络能源产品线,推出mPower,产业链的增量主要体现在功率及模拟IC。智能网联方面,华为聚焦“车路云网图”协同,构建全场景解决方案,增量产业链环节包括路侧+车侧+车路协同。

推荐标的:建议重点关注:舜宇光学科技、立讯精密、东山精密、电连技术、长信科技、长盈精密、光峰科技、炬光科技、士兰微、韦尔股份、联创电子等。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ADAS渗透率不及预期风险,技术迭代风险

汽车电子行业深度:聚焦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看汽车电子新机遇

未来汽车将成为最大的智能终端,具备高度自动化、数字化、电气化的特征,搭载适配移动出行需求的高新性能,将成为下一个互联网的入口,也将成为终端消费者的第一触点。汽车的产品与服务体系将共同组成一个新型的场景和商业模式,成为一个新的生态系统,而自动驾驶、电气化和数字化将成为关键使能技术。

电动车快速渗透,未来将有六大趋势:1)汽车将成为最大智能终端,成为万物互联重要节点;2)自动驾驶进入商业化落地时点与高速渗透前夕;3)政策与成本双重推动下,电动车将逐步替代燃油车;4)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式走向域集中;5)产业链价值分布迎来变革,零部件/软件服务取得更高话语权;6)科技巨头和新势力入局,OEM车厂迎来格局重塑。

从汽车电子硬件层面看,整车电子电气相关价值量将大幅提升。新能源车BOM成本中,现阶段汽车电子(含电控电驱)合计占比20%,除电池以外最大,预计未来占比进一步提升。电子零部件中,最大市场在ECU/DCU(包括计算芯片在内的计算单元)、功率半导体、其他电子元件,复合增速最快的是ECU/DCU(+8%)、功率半导体(+10%)、其他电子元件(+9%)和集成/识别/验证(+15%)等,其他汽车电子包括MCU、模拟IC、存储、被动元件、PCB、面板等。从汽车智能化的视角看,增量主要来自传感器(重点在摄像头和激光雷达),市场到2025年可达524亿美元,而计算平台(融合了软硬件)可达795亿美元;从汽车电动化的视角看,增量主要来自功率半导体,市场到2025年可达164亿美元。

重点关注传感器和功率半导体产业链。1)感知层:摄像头、激光雷达等多传感器融合成为自动驾驶的核心驱动力。摄像头将以高单价ADAS摄像头为主导,车载镜头方面舜宇光学、联创电子占有较高市场份额,车载CIS方面韦尔股份占有一定市场份额,车载CCM则由Tier 1供应商主导;激光雷达方面,禾赛科技(拟上市)、镭神智能、速腾聚创有望跻身一线,实现弯道超车;2)决策层:具备AI计算能力的主控芯片市场快速成长。车载AI芯片市场Mobileye、英伟达主导,华为、高通、地平线等将成为有力竞争者;3)执行层:电控系统升级刺激功率器件需求,化合物半导体加速落地,本土功率厂商迎来进口替代机会。比亚迪半导体(拟上市)为国内最大IGBT供应商;中车时代电气4500V以上高压IGBT位列全球前五;斯达半导体IGBT模块能力优秀,客户基础广泛;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收购自恩智浦,功率分立器件龙头,主营车载功率器件。SiC器件还可关注三安光电、士兰微、华润微,材料环节建议关注:山东天岳、瀚天天成、天科合达、东莞天域。

华为发布AITO问界M7;吉利完成魅族科技收购

汽车电子:智能化新能源车密集发布与交付,看好国内车企重塑市场格局及汽车电子供应链发展机遇

7月4日,华为发布了大型电动SUV AITO问界M7,售价31.98万-37.98万元,仅72小时订单突破6万台。在智能化方面,M7搭载鸿蒙HarmonyOS智能座舱,搭配了10.4英寸曲面液晶仪表+15.6英寸2K HDR智能中控大屏,车机反应速度、易用度、触屏流畅度、UI设计等达到了业内顶尖的水准。此套智能座舱系统核心看点是手机-车机的闭环鸿蒙生态,所有华为手机应用均可以在车机屏幕上操作,控制汽车硬件并远程遥控智能家居,实现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的鸿蒙生态闭环,对华为深度用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今年以来,包括问界M5/7、理想L9、蔚来ET5/7在内的多款重磅新车密集发布或交付,而这一系列车型均在自动驾驶系统和智能座舱系统上有着豪华配置和创新亮点。当下国内车企大力发展智能化汽车向高端市场进军,产品力十足,售价也有明显优势,对传统BBA的市场地位形成挑战,未来传统汽车行业的“封闭市场”格局、供应模式以及价值分配有望得到重塑。国内车企尤其是新势力的快速发展,也利于国内上游供应商的导入,为汽车电子国产供应链带来成长机遇,建议关注在功率半导体、传感器、光学、MCU、存储和模拟等环节具有领先技术实力,汽车下游客户导入顺利的标的。

苹果、华为发布系列新品;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再创新高

9月6日,华为举行秋季发布会,推出Mate50系列,共有Meta50E、Meta50、Meta50Pro、Meta50保时捷等四款,起售价分别为3999、4999、6799、12999元。主要功能升级为:1)芯片:全系依然不支持5G,其中Mate50和Mate50Pro采用台积电4nm高通骁龙8+4G版芯片,Mate50E采用高通骁龙7+4G版芯片。2)操作系统:全系首发搭载HarmonyOS 3。3)光学影像:搭载自有品牌XMAGE超光变影像系统,支持十档可调物理光圈,配备业界最大F1.4光圈、支持2.5cm超级微距拍摄,最大可支持200倍变焦范围。4)通讯:业界首款支持北斗卫星消息的大众智能手机,在无蜂窝网络和WIFI环境下支持北斗卫星短报文通信;5)续航:1%电量下智能启动聚能泵,支持待机3小时,或通话12分钟,或亮码10次,或扫码4次等操作。6)其他:搭载昆仑玻璃,相比普通玻璃整机抗跌落能力提升至10倍,持IP68级防尘防水,最大支持6米抗水。此外,华为还围绕鸿蒙生态发布了多款全场景智慧生活产品。

下半年以来,进入消费电子传统销售旺季,随着苹果、三星、华为等厂商推出一系列产品更新,有望带来旺盛市场需求。
其中,苹果的创新动能仍旧强劲,且在全球通胀背景下,采用稳健定价将利于销量提升,根据京东、天猫等平台预售情况,产品销量依旧可观,高端机型订单占比有所提升,苹果产业链仍具备最强的增长确定性,建议重点关注苹果产业链业绩提升和估值修复机遇。此外,时隔两年华为携Mate50系列手机再次回归高端市场,或将提振市场信心,刺激消费者的换机需求,将给手机市场注入新活力,给国产手机供应链带来机会。

投资建议:

半导体:设备(长川科技、拓荆科技、华海清科)、材料(雅克科技、沪硅产业)、功率半导体(斯达半导、士兰微、时代电气、扬杰科技)、模拟芯片(思瑞浦、圣邦股份、芯朋微、纳芯微)、AIOT(瑞芯微、晶晨股份)、存储芯片(兆易创新)、其他(雅创电子、澜起科技、中颖电子、博敏电子);

汽车电子:电连技术、东山精密、联创电子、韦尔股份;

消费电子:立讯精密、长信科技、长盈精密;

被动元件:三环集团、顺络电子、风华高科。

华为Mate 50或支持卫星通信,关注卫星产业链

市场预计Mate50将搭载北斗短报文,实现卫星通信功能。具备北斗短报文基带芯片能力的公司包括声光电科、海格通信、华力创通等,可以关注。我们认为,随着地面通信网络技术发展日益成熟,用户对于更广域(天空、海洋、森林、沙漠等)通信的需求不断增强,卫星通信及卫星互联网的发展被广泛关注,甚至可能成为6G的一部分。国内天通卫星之前已经商用放号,运营商为中国电信,终端提供商包括华力创通、海格通信、高新兴等;随着美国星链计划的快速部署,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有望提速,初期可重点关注卫星制造和火箭发射环节,我们覆盖的相关上市公司包括铖昌科技、创意信息等,建议关注。

本期推荐:铖昌科技、亨通光电、中天科技、创维数字、宝信软件、和而泰

国产化系列报告一:鸿蒙:兼顾移动,立足智能化,打造世界级全景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最具全球化特征的软件产品,全球范围内只有极少数的几个巨头玩家。

所谓技术国产本身就错误理解了现代技术发展规律,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国际化的本土企业主导,才能开发出一个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国产操作系统和生态,放眼国内似乎只有华为。Linux内核由全球各地技术人员开发和维护,并不属于任何国家。微软、谷歌、苹果等国际化巨头也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工程师们共同开发,它们的国际影响力使得它们的产品普及全球。因此,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国际化的本土企业,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拥有全球的人力资源来进行技术研发,全球的市场来销售产品,以及全球的影响力来培植一个生态体系。没有这样的企业主导,我们无法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国产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作为应用生态的控制者,世界级操作系统无一例外都建立完成了统一的技术体系(从软件开发包到软件应用服务)和配套的商业模式,这也是鸿蒙系统必须要建立完成的。

根据公开数据和我们测算,2025年中国IOT设备连接数120亿个,鸿蒙渗透率将非线性增长,相对保守假设鸿蒙2025渗透率20%,测算2025年鸿蒙硬件市场空间1308亿元,软件市场约为硬件的25%,总市场规模约为1700亿元。

我们看好鸿蒙产业链中的供应链端环节:芯片、硬件开发(模组、板卡)、软件开发(系统适配、应用开发套件及中间件)、产品生态认证。

由于下游IOT设备开发商涉及领域和产品众多,但大多不具备底层硬件和鸿蒙系统特性技术能力,因此看好供应

链端的芯片、硬件开发商(板级组件)、软件开发商(系统组件)、认证机构相关计算机上市公司:

润和软件、中科创达、中国软件国际等。

润和软件:涉及硬件开发、软件开发、产品生态认证;中科创达:涉及硬件开发、软件开发;中国软件国际:涉及硬件开发、软件开发。

风险提示:鸿蒙系统推广应用不及预期;相关公司产品项目落地不及预期

国产化系列报告二:开源鸿蒙的无限可能:数字中国的系统底座

开源,是当今基础软件领域取得世界范围内成功的最优路径。优秀的开源软件项目能够以裂变式速度聚集产业公司、科研教育机构、开发爱好者和用户,开源基础软件的全球影响力已经超越商业软件。

OpenHarmony是一个开源的、服务全行业的公共品,与华为HarmonyOS同源同生态,但不同的是开源将商业价值释放给下游。
HarmonyOS是华为自研的商业系统,OpenHarmony初始代码来自于HarmonyOS,未来将由生态合作伙伴共建治理,全行业公用,但开源项目本身并非盈利机构,商业利益释放给下游。

OpenHarmony具有更大的无限想象空间,是“数字中国”的系统底座,同时支持工业级和消费级产品应用,是未来最重要/最广泛使用的消费级软件和工业级软件。OpenHarmony目前支持L0-L2级别轻量级设备,并将在未来半年内实现支持L0-L5全设备系统开发,包括智能手机OS。

华为2021开发者大会即将举行,鸿蒙将成为主角,生态和应用成果有望超出预期。
根据华为公司公开预测,2030年中国消费级和工业级IOT设备连接数将达到1000亿级,鸿蒙渗透率将非线性增长,产业市场空间数万亿。

前期我们重点推荐了鸿蒙产业链中的供应链端环节公司,包括硬件开发(模组、板卡)、软件开发(OS适配定制、中间件)相关计算机公司:
中国软件国际、润和软件、中科创达。

当前我们再重点推荐鸿蒙工业领域商业发行版及终端厂商:优博讯(鸿蒙工业数据智能终端及SIG)

风险提示:鸿蒙系统推广应用不及预期;相关公司产品项目落地不及预期

建议关注鸿蒙产业链催化

2022年6月15日,鸿蒙官网显示,HarmonyOS 3.0开发者Beta版本已开启公测招募,预计HarmonyOS 3.0正式版有望于7月底发布。我们持续看好鸿蒙产业链中的供应链端环节,包括芯片、硬件开发(模组、板卡)、软件开发(系统适配、应用开发套件及中间件)、产品生态认证等,重点关注软通动力、润和软件、中国软件国际等。除了移动端、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C端产业链外,目前HarmonyOS及OpenHarmony正在加速向丰富的行业应用场景拓展,包括工业、能源、制造等2B领域鸿蒙产业链上下游公司也值得关注,重点关注鸿蒙工业领域商业发行版及终端厂商优博讯以及已经构建基于华为云数字平台、华为矿鸿的智能矿山解决方案的龙软科技。

投资组合:

云计算:金山办公、广联达、浪潮信息、深桑达A、用友网络、致远互联、泛微网络、明源云、金蝶国际

信创:纳思达、中科曙光、东方通、中孚信息

金融IT:恒生电子、宇信科技、指南针、长亮科技、京北方、高伟达、神州信息、天阳科技

智能汽车与AI:中科创达、德赛西威、道通科技、科大讯飞

产业互联网及工业软件:国联股份、宝信软件、中控技术、朗新科技、赛意信息

网络安全:奇安信、启明星辰、安恒信息、天融信

医疗IT:卫宁健康、创业慧康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国际环境变化影响;行业需求不及预期等。

推荐关注鸿蒙3.0投资机会

鸿蒙3.0提出:设备连接性能提升50%,连接稳定性提升100%,跨终端操作性能提升20%。

华为军团发展壮大:以“矿鸿”为代表的第一批6大军团发展较快。2021年华为正式发布鸿蒙矿山操作系统——矿鸿,目前矿鸿操作系统已在神东4个矿厂、6 个场景成功应用于20种设备、398个应用单元,鸿蒙与军团计划落地充分得到验证,有望拓展至华为新的20大军团。

重点推荐标的:软通动力

1. A股市场华为软件落地核心合作伙伴。2021年华为给公司贡献78.5亿收入,占公司2021年收入比重47.3%;

2. 军团有望带来商业模式改变。随着华为军团的不断发展,软通的解决方案有望复制到各军团,使得利用率将得到提升,长期来看将提升整体毛利率水平;

3. 公司已布局智能汽车领域。公司智能汽车所属的高科技与制作业2021年实现营收18.7亿元,同比增长39%。基于公司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关系,我们判断今年来自华为汽车相关收入可能将高于此增速。

关注运营商、信创华为产业链及三季报预期良好个股

近期,市场回调明显,美联储加息预期下,市场对于海外衰退的担忧加剧,通信行业中海外占收比较高的公司以及前期一些股价表现较好的公司多数出现调整。对此,我们认为:从目前来看所谓的衰退预期在微观层面其实并未已经影响到这些公司目前的订单与业绩,尤其从数据来看,以企业需求为主导的市场目前海外需求总体仍较好,例如亿联网络目前的订单与需求总体表现仍较好,叠加人民币贬值,也利于外向型公司出口。

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三个方向:一是电信运营商,经营向好、低估值高股息的逻辑持续兑现;二是信创市场及华为产业链,近期来看我们认为美国对中国的限制仍在持续,信创市场及华为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三是重视三季报业绩可能超预期及未来展望积极的公司,尤其近期明显回调后可以择机加仓,例如移远通信、中天科技、亿联网络、创维数字、宝信软件、天孚通信、朗特智能、广和通、拓邦股份、和而泰等。

继续关注信创以及华为产业链领域投资机会

华为重申“活下来”,战略收缩边缘业务。企业BG在华为业务布局中日益关键,预计未来军团仍是华为重要的业务变化方向,华为将围绕自主研发的技术路线,全力推进信创产业生态构建,当前华为软硬件生态建设稳步推进。2020年,以金融、电信为代表的行业信创进入试点,目前推进顺利,预计下半年信创有望成为计算机板块重要投资主线。继续推荐关注信创以及华为产业链领域相关投资机会,包括国产基础软硬件厂商及产业生态企业、华为行业军团合作伙伴等,如海量数据、神州数码、东方通、金山办公、软通动力、龙软科技、拓维信息等。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中信建投证券研究)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华为   中信   产业链   鸿蒙   前景   生态   业务   智能   市场   技术   软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