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村瑶寨“农文旅”融合成“网红村”

十年前的陈家村瑶寨

现在,瓜果飘香的陈家村瑶寨宛若人间仙境。

本报记者文烨

通讯员周冬平 张生云 文/摄

十年,不过是历史长河的一瞬间,却折射出一个瑶族村寨划时代的变迁。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桂区黄沙瑶族乡陈家村瑶寨,在乡党委、政府及驻村工作队的引领下,大力发展百香果、罗汉果、竹木及旅游经济产业,全方位搞好人居环境风貌改造,实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年人均纯收入从10年前的4000元增长到如今的16000元,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央视多次对该村进行报道,陈家村一时成为令众游客向往的“网红村”。

记者首次来到黄沙秘境大峡谷景区附近,发现陈家村瑶寨地处一座大山的半坡上,四周高山绵延,云雾缭绕,竹林和果园簇拥在寨子周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天然大氧吧”。一排排黛瓦木楼依山而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富有瑶家特色,经风貌改造后的瑶寨整洁干净,焕然一新,许多游客三五成群在寨子中游玩、照相、发抖音,不时洒下一阵阵欢快的笑声。据悉,该瑶寨现有27户102人,有陈、宛、凤姓,均属瑶族。

“开饭了!开饭了!山泉土鸡汤!”

中午时分,记者刚来到村中黄沙花瑶民宿前,就见到一个中等个子、戴眼镜的汉子双手端着一锅热气腾腾的土鸡汤正在上菜。原来,他就是该民宿的老板陈积伟,是黄沙瑶族乡的民宿致富带头人及乡人大代表。

“陈家村瑶寨近十年来变化很大。以前是名不见经传的山沟沟,现在成了‘避暑胜地’,种养产业发展起来了,乡村旅游也发展起来了,还得到了央视、新华网、桂林日报等媒体的推介!这两年旅游旺季我的民宿爆满,年收入有近20万元,比在城里创业收入多得多。”陈积伟告诉记者。

陈积伟说,十年以前,因村里房屋陈旧,除了竹木也没有什么其他经济产业,他中专毕业后便离家到桂林市区创业谋生。近年来,因受疫情影响,他在桂林市区的生意收入下滑。这时,乡党委政府正依托自然资源的优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弘扬当地瑶族优秀文化,引领陈家村瑶族同胞发展百香果、罗汉果规模种植,做好山区避暑文章,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助力乡村振兴。勇于吃螃蟹的陈积伟发现了新的商机,遂回寨投入15万元将一老屋装修一新,办起了首个黄沙花瑶民宿,一年可接待游客近2万人次。

据介绍,陈家村瑶寨是花瑶的聚集地,现保留有较为完整的瑶寨风貌,白墙黄木配着青青毛竹的点缀,清新怡人,白墙上还绘着瑶家彩画,保留有火塘的习俗,散发着浓郁的黄沙瑶乡风情。乡党委、政府及驻村工作队以人民为中心,2019年对陈家村瑶寨进行了风貌改造,对木楼外围进行打磨、上漆,增添了护栏、花圃,建设好了进村路,对村中道路全部进行了石化美化,并完善了各种公共基础设施,总投资约53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瑶民的人居环境。

当地政府引领陈积伟等瑶族群众,充分利用黄沙“中国森林文化小镇”和“广西避暑旅游小镇”的美誉,挖掘瑶族文化特色,开发“盘王节”、“尝新节”、“晒衣节”等瑶族节日;发掘翡翠豆腐、芭蕉芋酒等特色美食;演绎瑶族传统的火塘聚会、竹竿舞、挖地歌等瑶族文化,以歌会友,以舞迎亲,带动三产实现融合发展,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我是通过刷抖音了解到黄沙花瑶民宿的,与朋友已来住宿3天了,感觉这里就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世外桃源!”来自桂林市区的游客蒋女士说。

陈积伟说:“党的富民政策让我们瑶寨面貌焕然一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考察瑶族文化、旅游避暑和现场采摘丰收果,我和许多村民因此吃上了‘农文旅’相融合的旅游饭,过上了小康生活,,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瑶族   火塘   乡党   工作队   黄沙   风貌   游客   政府   文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