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兽胚胎是否允许出生?如果这样的生物出生,我们又该如何看待?

科学家将人类干细胞植入猴子胚胎,然后从猴子母体内分离出来培养。没想到,这个嵌合体胚胎在实验室存活了20天,打破了同类胚胎的存活记录。这项大胆的实验由美国索尔克研究所完成,实验结果发表后,引起了广泛争议。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还发现了人类细胞和猴子胚胎之间的信息传递机制。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开展人体细胞和动物细胞的融合研究。

科学家研究嵌合体胚胎有两个主要目的。首先,创建人体的“细胞模型”,深入研究人类疾病,开发新药。与人体实验不同,使用人体细胞并不违反道德原则。其次,通过这种研究,科学家可以为移植技术培养人体器官。

此前,研究人员已经开展了类似的研究,重点是猪、羊等动物,但那些嵌合体胚胎的存活时间并不长。

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律和生物科学中心主任亨利·格里利说道,细胞“模型”与人类细胞越相似,实验结果就越接近人体实验。

在一篇文章中,格里利和他的同事还阐述了这种研究引起的一些伦理问题:

实现异种移植是研究这种嵌合体胚胎的长期目标之一。如果能成功,这将是医学史上的重大突破。这种研究可能会引起伦理争议,但在很大程度上,争议的程度取决于研究的后续进展。

格里利认为,在培养皿中培养人类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嵌合体没有什么大的道德问题。但如果胚胎中含有大量的人类细胞,从培养皿中转移到动物的子宫中进行培养,结果可能就没那么简单了。

争议的焦点在于,从动物的角度来看,是否允许这样的胚胎发育和出生?出生后,它们是什么生物?研究者认为它们不属于人类,但很难确定它们的“身份”。如果一个嵌合体生物出生,它的头比猴子的大,大脑很像人的,我们该怎么看待这个生物?所以目前比较合理的处理方式是,只在实验室里研究嵌合体胚胎,而不是移植到动物的子宫里。

这项技术发展迅速,现有的道德和法律框架也需要跟上技术的发展。格里利希望,更多的团队思考和探索与科学前沿相关的伦理问题,并确保先进技术能够受到及时和适当的伦理框架的约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胚胎   格里   嵌合体   培养皿   伦理   猴子   科学家   细胞   人类   动物   生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