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的针灸取穴治疗

眩晕在中医里定义为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体虚久病、失血劳倦外伤、手术等病因,引起风、火、痰、瘀上扰清空或精亏血少,清窍失养为基本病机,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症状


在现代医学中眩晕是由于哪些原因引起的呢?有三部分的病变可以引起眩晕,包括耳源性、脑性眩晕和颈性眩晕,所以遇到眩晕的患者我们首先要考虑是不是由于脑部缺血引起的,比如脑梗、脑出血,排除了脑部问题再考虑是不是耳部问题,有没有耳鸣,还是颈椎问题,椎体紊乱椎间孔狭窄引起的颈性眩晕。

在针灸治疗眩晕的取穴上我们要分虚证和实证的不同取穴,如下:

1、 实证:在治疗上我们要平肝化痰,以肾经、督脉及胆经穴位为主,主穴:风池、百会、内关、太冲,肝阳上亢加行间、侠溪,痰湿中阻的加丰隆、中脘、阴陵泉。

风池穴定位: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

百会穴定位:定位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的姿势,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当前发际上五寸,后发际上七寸,前后发际之间的直线距离相当于12寸。(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

内关穴: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1、第2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波动处。

行间穴: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趾背侧动、静脉;腓神经的跖背侧神经分为趾背神经的分歧处。

丰隆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一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可主治头痛、眩晕等。

2、 虚症:在治疗上要益气养血,以肾经、督脉及相应背俞穴为主,主穴:凤池、百会、肝俞、肾俞、足三里,气血两虚加气海、脾俞,肾精亏虚加太溪、悬钟、三阴交。

肝俞:属足太阳膀胱经。肝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属足太阳膀胱经。肝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1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气海: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三阴交:用度骨同身寸的方法在内踝尖上直上3吋,自己的手指,4指幅宽,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跖骨   风池   督脉   丰隆   太冲   胸椎   气海   胫骨   发际   穴位   针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