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救赎观察记(二)国美苏宁之争,从比谁跑得快到比谁撑得久

2004年,电商才刚刚出现。国美和苏宁是那时的零售界的“双雄”,同时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对手。然而,2022年他们竟然陷入了同样的困境。老子曾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意思是: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昔日高光时刻,两家比拼的是规模、市占率。现在危如累卵,黄光裕和张近东在思考什么呢?


01

昔日荣光


1987年的元旦,北京一家面积不足百平的电器店挂上了国美的招牌。自此之后,黄光裕开始了他的零售之路。虽然他初中肄业,却很有经商头脑。凭借“价格杀手”的策略,迅速占领了电器零售市场。

2004年,国美电器登陆香港资本市场。35岁的黄光裕也借此成为内地新首富。曾经的竞争对手大中电器、永乐电器先后被国美并购。2008年,国美电器的年收入突破了1,200亿,再次坐稳了第一的宝座。黄光裕也再次以430亿元问鼎内地首富。


1990年12月,张近东辞去令众人羡慕的体制内工作,在远离闹市的南京宁海路上租下一个面积不足200平方米的小门面,从此开启了苏宁电器之路。同样在2004年,苏宁电器登陆A股资本市场。随着2008年黄光裕锒铛入狱,苏宁凭借着“服务+低价”的优势快速坐上了第一的位置。巅峰时期,苏宁的连锁网络覆盖海内外600多个城市,销售规模2300亿元,员工总数18万人。


时间回溯到2004年,国美、苏宁两强争霸时,马云的淘宝网才蹒跚起步,刘强东刚决定转型电子商务公司,创办“京东多媒体网”(京东商城的前身)。

02

折戟2022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当世人还在猜测正值盛年的黄张二人有无“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时,飞驰的车轮转眼就来到了大争之世的2022年。国美和苏宁还是没逃过被世人拿来比较的命运

,只不过话题转换为“国美、苏宁谁能撑得更久?”


更多的信息网上都有,仅从二个数据就能看出国美、苏宁危机的烈度。第一、2017年以来国美零售持续亏损,累计亏损达222.89亿元。苏宁易购连续亏损带上了ST帽子,2021年更是巨亏432.6亿元。第二、9月30日国美零售创下0.14港元/股历史新低。同日,苏宁易购创下1.71元/股历史新低。

03

向死而生


国美和苏宁从争霸到图存,带给人们什么启示呢?也许有人把双雄落魄归结于电商冲击、疫情影响、房地产下行、融资降杠杆......。对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如何战略决策、经营管理,作为破产律师没有发言权。


但从困境企业拯救的实务角度,我们看过太多企业的“死亡”,也帮助不少企业“涅槃重生”。我有个感悟是企业家要“向死而生”。这里不是指什么“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而是指“看别人的死 求自己的生”。


不同经济周期、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竞争策略。曾几何时,规模优势导致竞争优势,市场竞争的博弈结果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甚至在某些行业里“老三必死”。


那么2022年的当下呢?我们看到国美、苏宁首先出现的都是流动性危机;听到的是任正非说“华为活下去”,要把现金流、净利润指标放在首位;回想起的是巴菲特名言“只有在潮水退去时,你才会知道谁一直在裸泳”。

跑得快、跑得久、撑得久,您觉得哪个更重要,怎么才能做到?

------------------------------------------------------------------

我只写和困境企业拯救与破产相关的文章,加入头条90余天,陆陆续续写了90余篇。如果您对我写的内容感兴趣,欢迎关注我或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下次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近东   宁海   新低   资本市场   困境   世人   昔日   规模   电器   企业   苏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