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黛丽赫本-法式浪漫,有一种爱是无条件的爱



有一种爱,是无条件的爱——我爱你,你随意。

那就是纪梵希对赫本半个世纪的守护之爱。纪梵希对赫本的爱,超过了男女之间的情欲之爱,他的爱不是占有,是成全,是守护陪伴。

纪梵希与赫本

无论是她年轻时完美无瑕的脸,还是年老后生出苍老的皱纹,赫本都是美丽和优雅的代名词。一个女人的长相,30岁前是父母给的,30岁后是自己修的。赫本也不例外。

翻开她一生的相册,会发现她的相貌虽然始终是美人的标准,但是她的神态、眼神里的情绪,却不总是“美”的。

童年时,她略显忧郁;20来岁,出演电影爆火,她的眼睛里都是美好的未来;中年,本就清瘦的她,迅速苍老;60岁以后,历尽沧桑,却有了比中年更优雅的气质,眼神也如青春时一样灵动。


童年


青年


晚年

这一路,赫本经历四段感情、两段出轨的婚姻,她像每个追求爱情的女孩一样,把情感里的伤害和蜕变,都写在脸上。赫本说:“我的人生比童话故事还精彩,我也曾遇到困难,但隧道的尽头总有一盏灯。”

1929年,赫本在比利时出生。她的母亲Baroness Ella van Heemstra是荷兰贵族,父亲 JosephRuston是一个常年缺席家庭生活的英国男人。

赫本与母亲

赫本的童年生活物质条件算是优越,随着家庭游历多国,她小小年纪就掌握了荷兰语、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六门语言。

但钱能买得到快乐吗?未必,赫本几乎从未得到过父爱。1935年,这个男人径直离开了老婆孩子,回到英格兰。

这是赫本人生中受到的第一个巨大的打击,那时她只是一个孩子,父亲的离开,使她内心受到巨大创伤,给她之后对生活的不安全感制定了基础。 1937年,赫本被送到英国肯特郡的寄宿学校念书,父亲一次都没来看望过她。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60年代,赫本已经功成名就,她曾通过红十字会重新联系上父亲,并且亲赴爱尔兰去拜访父亲。

但这位“消失的父亲”冷漠依旧,不愿与她建立情感联系,这也让她再度感到苦涩和受伤,然而赫本一直为父亲提供经济支持直至他去世。

1964年,赫本在爱尔兰与父亲团聚

二战时,荷兰被法西斯占领,母亲带着赫本在荷兰生活,当时赫本的舅舅被围捕并枪杀,她们看见犹太妇女和儿童被装上马车运往集中营。“此后余生,这些场景都在困扰着她。”赫本长子如是说。

亲人被害,目睹不幸,赫本的母亲才放弃支持纳粹,加入了反法西斯的运动中。

战争也使赫本一家变成了生活贫苦的落魄贵族,在1944年的寒冬,赫本常常数天没有食物可吃,为了活下去一家人只能挖郁金香球茎食用。

二战之后,赫本的母亲带着女儿搬到伦敦,母亲虽然在情感上冷冰冰又严苛,但她希望女儿能奔个前程,甘愿在酒店擦地板供女儿读芭蕾舞学校。

赫本曾梦想成为芭蕾舞演员,她16岁那年就考进了伦敦的芭蕾舞学校Rambert Ballet School而且拿到了奖学金。

可惜,战争已经让她失去了训练的黄金年龄,在芭蕾舞剧担女主是她无法企及的高度。

1950年,赫本于伦敦芭蕾学校排练厅

于是她开始演戏,补贴家用。22岁那年,演员赫本被剧作家Colette一眼相中,成为了百老汇舞台剧Gigi的大青衣。紧接着,就是那部让她一夜成名的电影——《罗马假日》


1953年,赫本与男主格力高利派克在片场


然而,事业上的成功并没有让赫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幸福。婚姻,在赫本长子的眼中,成为了母亲的“致命要害”。

但她的两任丈夫是如何对待她的?

赫本的第一任丈夫是美国演员梅尔·费雷(Mel Ferrer),也是赫本长子肖恩·赫本·费雷(Sean Hepburn Ferrer)的生父。在儿子的描述中,父亲梅尔·费雷是一个“难相处又苛刻的男人”。

第一段婚姻的结束成了必然结果。

1969年,赫本嫁给了第二任丈夫——意大利心理医生AndreaDotti,她随夫搬到了罗马生活。在纪录片中,一名知情人士爆料,意大利的狗仔拍到Andrea Dotti与至少200名不同的女人厮混。

赫本曾说:“医生会用精湛医术治愈病人,但他们从未想要照顾好自己的家庭”。

1980年第二段婚姻结束,此后,赫本再未结婚。

荷兰演员Robert Wolders陪伴她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于贝尔·德·纪梵希(Hubert de Givenchy)1927年出生于一个富有家庭的,起初纪梵希家里人并不很赞同年轻的纪梵希去从事时装事业,而是希望他能成为一名律师,但纪梵希坚定了自己的选择,走上了设计师的道路。18岁毕业于巴黎艺术学校,并在第二年与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一起为Lucien Lelong设计室( 香水品牌 )工作。


1953年的一天,助手进来告诉他,赫本小姐在外面求见,希望挑选新片《龙凤配》的。他当时正在专心的忙着布置自己的展览,无心去招待这位美丽的女士,他思索着如何拒绝这位女士的试衣请求。

个性倔强的赫本就不是这么容易好打发的人,她自己在纪梵希上一季的作品里随性挑了几件,却搭配出了令纪梵希眼前一亮为之惊喜的别样风采,就这样赫本入了这位眼光卓越的设计师的眼里,让他开始愿意花费足够的精力,去为这位漂亮的女士设计搭配出让她成为人群焦点散发出光芒的衣服。

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相遇。那一年,他26岁,她24岁,一个是刚崭露头角的设计师,一个是刚熬出头的女演员。

《龙凤配》拿下了当年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本片服装设计师伊迪丝·海德得了奖,好多人都以为,这几套纪梵希礼服也是出自她手。

这时,赫本却站出来,要求那时地位颇高的伊迪丝·海德向纪梵希道歉。然后宣布:“以后我的每一部电影,都要由纪梵希为我设计”。

赫本曾对纪梵希说:“你的衣服给予了我电影角色应有的美感和生命,是纪梵希创造了我。”而纪梵希说“赫本的美丽,是我旗下任何一个模特都无法比拟的,是她让我看到了服装的新生命”。

两人的关系从陌生到熟悉,再到莫逆之交,之后的40年内,纪梵希为赫本设计日常衣服,也负责赫本电影中的服饰。赫本第二次婚姻,婚礼上穿的婚纱也是纪梵希亲手设计,可见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 1957年,纪梵希设计一款名为「禁忌」的香水,这款香水以赫本为灵感,也是赫本一辈子唯一用的香水。却三年不对外出售,只是因为赫本无意识说过:“如果是为我设计,请不要卖给别人。"

赫本临终前,想要回到瑞士。纪梵希用自己的私人飞机送她,飞机里,他装饰了满满一飞机的鲜花。在飞机上,赫本喜极而泣道:“只有他,还始终记得我的喜好,把我当成小女孩来宠”。

2015年,距离赫本逝世已经22年,纪梵希出了一本书,名字就叫做「给奥黛丽的爱」(To Audrey with Love)。或许这种爱,无关风月、无关爱情,却比岁月更绵长,能跨越时间和生死。

2018年3月10日,纪梵希的创始人于贝尔·德·纪梵希去世,享年91岁。他们的之间的情意超越友谊和爱情,穿越流年岁月,饱含深情,抒写了一部伟大而经典的赞歌,成就了彼此的传奇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海德   贝尔   爱尔兰   伦敦   荷兰   法式   长子   父亲   母亲   婚姻   浪漫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