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居时代,普通人如何让花出去的钱,在未来变得更值钱是隐性知识

新冠肺炎疫情让整个世界陷入一片混乱。这是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经济和市场被前所未有的不安情绪所笼罩。降薪、裁员、断供、暴雷、倒闭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如“黑天鹅”、“灰犀牛”与“蝴蝶效应”这些灰度问题层出不穷。

1、债居时代

疫情危机引发了金融危机朝着人们走来。自2008年以来,全球债务规模在与日俱增。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进行了“四万亿”投资才使情况转危为安。

2022年又来了一个“十二万亿”,时至今日,中国的债务在不断攀升,今年第二季度实体部门杠杆率273.1%,实体部门债务总额为321万亿元。其中企业债务余额为190万亿元,企业杠杆率为161.3%。其中央企资产负债率为67.2%,政府部门杠杆率为49.5%,金融部门杠杆率为50.2%,居民部门杠杆率为62.3%,居民债务余额为80.18万亿。

2022年我国负债约有7亿人,人均负债金额高达13.34万元,中国居民70%的负债都集中在房贷和车贷上。

美国的债务情况更是不断恶化。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在过去的12年间扩大了500%。今年美国加息、缩表,连续5次加息,让人民币双“破7”,预计年底还有一次加息,美元将达到3.5%的利率。美联储掌控着影响世界货币政策的权力,收割全球财富,真是“美联储一声吼,世界也要抖三抖”。

日本也是如此,日本银行在不停印钞的同时,大量购买ETF和国债,导致债务激增。这是日本央行想通过各种可能的办法来避免发生金融危机的举动。美元加息、货币贬值、经济停滞,2022年日本GDP约为3.95万亿美元,跌回30年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其GDP约占全球的15%,人均GDP也曾高居全球第二。

但日本央行也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债务,挽救措施终有用尽的那一天。到那时,等待我们的将是市场参与者行为方式的改变。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已经无人能拯救全球经济,即将到来的将是一次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只懂得一个国家的人,他实际上什么国家都不懂。这是因为只有越过自己的国家,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共同规律,什么是真正的特殊情况。如果没有比较分析的视野,既不利于深刻地认识中国,也不利于明智地认识世界。

巧妙地花一笔钱和挣到一笔钱一样困难。自己的收入分成消费、投资、投机,不断为自己增值才是让人生幸福的源头之泉。人的价值,不是由他当前拥有的现金总额决定的,而是由他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所决定的。

在经济衰退之前,家庭债务都出现了大规模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居民负债率已从18%飙升到56%。疫情影响下,很多人的收入都受到很大影响,但是房贷的债务并没有减少,很多人都无法正常还款,导致信誉受到影响。2022年一季度,房贷余额53万亿,同比增长6%。第二季度,房贷余额53.11万亿元,同比增长4.2%。2022年上半年全国存款总额达到了113.69万亿元, 人均存款已经超过8万元,比2021年末增长10%。

居民房贷有增长,说明有稳定收入的群体刚需购房仍是个人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期效用来看房子是一种价值投资。尽量不去做投机,而把钱用到投资里,买未来值更多钱的东西。

今年上半年居民存款增加10.33万亿,“手中有粮,心中不慌”。10年后想买年化3%的理财产品,可能像汽车摇号出行那样碰运气。利率长期走低是趋势,存钱将是一个非常不明智的做法。现阶段买房,要看地方,要看具体房子,不能瞎买,一旦买错,短期感觉没什么,10年后的差距就出来了,比如买到人口净流出城市,买到差楼盘,可能还不如存钱。

2、观世界才有世界观

人们已经被一种极端恐惧的心理所支配,世界经济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一场大恐慌。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人们有了钱也不敢花了 ,上半年平均每天存入银行571亿元,货币的流通降低了。

二战之后,日本经济快速复苏,一度排到世界第二,当前又面临衰退的压力。可以说,中国当今面临的许多困难和挑战在日本之前都出现过。

看当今的日本有助于我们思考二三十年后的中国。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看懂日本经济的衰退,如醍醐灌顶,捕捉到眼前一亮,尤其我们会借鉴、反思、避险,走出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但是日本曾经和现在出现的问题和状况,绝对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尤其是抑制房地产泡沫的破灭,而是以时间换空间,温和的刺泡沫。房价能否平稳运行,房地产风险能否有效化解,决定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是其基因密码,决定居民能否安居乐业。

2022年中国居民总财富近700万亿元,户均约134.4万元,其中,户均拥有92.7万的房产财富,占比70%。相比2019年,居民户均资产317.9万元下降了70%,房价下跌,普通的三四线城市,人口流出严重,房子卖不出去,抛售房产维持经营,居民财富大幅缩水。

住房制度则是国之重器。房地产事关国计民生,它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财富的象征,大类资产配置的核心,经济周期之母,民生的保障,金融危机的策源地。

通过对中国香港、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中国内地等不同经济体的房地产市场运行,探寻背后深层次的房地产逻辑。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经济体量的增长速度比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要快,只有用更加开阔的全球视野、更加深入的历史维度和发达国家房地产数据逻辑来观察当下,才能拨云见日。

看懂房地产的价值投资对普通人而言,比打工赚钱要容易的多,为什么要以房住不炒为指导,为什么要因城施策,这些都是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常态化来抑制房价上涨的趋势,炒房客是买涨不买跌,只有刚需才买房子居住,住着住着,宏观经济拉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带动了房价上涨。

房价变化受供求、调控和货币政策变化影响,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分析。人口到2035年降至14.03亿,14年时间,人口仍旧能保持在14亿规模,对应的住房需求端也不会出现大幅下降,只是市场主流由刚需过渡到改善,新房向二手房市场转变。

而实际上是货币越来越贬值,通货膨胀让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了,当下的消费,如何能在未来还有价值,这才是个人需要考虑的问题。时间是财富积累的利器,一杯奶茶,一包香烟,微乎其微的消费,如果同样的钱用于还房贷就是存钱的一种方式,普通人如何用有限的金钱迎接长寿时代的到来,是每个人都需要提前想到才能应对的事情,有世界观,才有人生观,才懂价值观!

买房还是要跟着城市发展规划走,进入城市化下半场以后,全面城市化的时代已经过去,城市发展进入城市群、都市圈时代,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落实下,对外开放的城市发展超过全国平均经济增长率。

从人口流动数据可以看出,那些人口净流入的城市群、都市圈更有发展前景,因为那里有产业,有收入,近年来投资成效明显,北部湾畔将是未来经济增长第四极。一般而言,在这些地方买房问题不大,毕竟有需求支撑。买房的重点看地段,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结局看政策!

3、投资是隐性知识

新冠疫情会导致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各种经济活动停摆,世界各国的联系被阻断,并且市场的强烈预期已经发生。危机是“危”和“机”并存的。

疫情影响了航空、能源、旅游、餐饮、休闲、娱乐等行业,同时,让医疗、科技产业等一些新兴领域的企业负债相对较少、现金流充裕,可能受负面影响小,甚至有的还效益颇丰。

国外政治家从长远的目光思考国家的各项事务,无论日本、美国还是欧洲各国,无一例外都是使用了货币宽松(印钱、举债、降息),其目的是为了防御经济衰退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而这些举措表面上会导致金融市场快速反弹,但是长期来说并没有解决根本性问题,属于“火上浇油”,只是把本应该当前发生的问题甩到了更远的将来。

欧美经济陷入长期衰退,中国短期会有债务压力但长期乐观,中国香港、朝鲜半岛、东南亚都面临着显著的变化——这些是全球宏观层面的社会变革。我国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RCEP协定生效,让中国向海经济可持续发展,外需拉动内需,扩大内需为主,内外双循环,按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做宏观经济调控。

日本的快速增长周期已经结束,市场缩小、技术停滞、世界地位下降等都是直接的表现形式,最主要的是少子化和老龄化危机,对日本未来的看空和担忧导致经济倒退30年。

从空间维度上来说,需要放眼全球,明确全球各个区域,各个经济主体的长期发展走向,不仅要投资于那些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更重要的是投资于那些发生过灾难的国家。上合组织成员国的扩大,让“一带一路”沿线150个国家实现命运共同体的梦想。

从时间维度上,市场总是有所起伏,反对在市场中追逐公认的热点投资标的,而是能把握好自己的投资节奏。在多数人看多、市场火热的时候离场,在多数人恐慌、市场暴跌的时候进场。无论是在股市、金银、工业品上,还是农产品上都是一样的逻辑。这也是普通人把握机遇的最佳时点。

我们在投资的时候,很多人说,道理我都清楚,但是做的时候就走样了。本来是长期看好准备拿上几年不动,结果市场洗盘洗了两天就跑了。事实上,这些道理你并不真正“都清楚”。投资的人应该怎么去规划自己的生活。投资绝不是可以轻松赚钱、不劳而获的工作。恰恰相反,因为其需要的能力和知识储备要求相当高,需要放眼全球、了解历史、学习哲学、储备专业知识、储备初始本金。

在研究时不要听信别人的宣传,而是要坚持自己调查、自己得出结论,投资是隐性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如同开车一样,老司机才能拿捏住开车的技巧,道理都懂,安全驾驶才是关键!买房也是一样,普通人至少要看200个楼盘后,才会悟出一些技巧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共同体   隐性   杠杆   日本   疫情   债务   值钱   中国   普通人   居民   知识   时代   经济   全球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