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充电设施行业加速“出海”

南都讯 记者卢亮 新能源汽车突破千万规模,充电设施技术创新“路在何方”?日前,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在深圳EN+科技总部举行“TÜV莱茵150周年品质体验之旅走进中国充电桩企业”研讨会,并为“EN+科技”家用交流桩颁发了四项认证证书,具备进入欧盟市场商用资格,这意味着大湾区智能制造“出海”,再获科技认证支撑。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认证机构里的“百年老店”,今年是TÜV莱茵成立150周年。

迎来充电桩技术发展风口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观察,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了变革期,车企竞争格局被打破,多元化的品牌格局带动产业上下游发挥巨大潜力。随着充电桩相关技术的发展,全球充电桩行业也迎来了发展良机。在充电基础设施产业链中,公共充电桩已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重要细分赛道。

按照公开数据,截至2021年,中国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航里程近乎翻番,市场规模大幅扩展,庞大的电动车市场需求孕育出全球领先的充电设备及运营平台提供商。

伴随着“新基建”和双碳目标政策指引,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和换电技术迎来发展风口。在研讨会上,业内人士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最近两年来,很多中国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企业申请欧洲出海认证。近两年的认证企业数量实现近200%的增长。在大湾区,获得认证的企业数量更是翻了一倍。非相关行业也在迅速进入充电设备市场,包括LED灯、连接器、电脑主板等企业。

车桩比例失衡倒逼科技革新

不过,虽然“出海”企业不少,但是中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行业依然存在痛点。按照工信部的数据,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超过1000万辆,行业也随之面临“深水区”的问题。第三方统计显示,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比约为2.9:1,比例失调。截至2021年9月份,充电桩数量新增低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上升速度,车桩比为3.1:1,车桩失衡进一步扩大。而从公共充电桩方面来看,截至2021年9月,车桩比升至6.5:1,相当于平均每6-7辆车对应一个公共桩。

新能源汽车的行业掣肘在充电设备的赛道里,大湾区企业如何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协作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全球化充电设备及运营平台服务商,EN+科技CEO靳涛认为,应该发挥各自技术优势,推动充电设备与通讯、云计算、智能电网、车联网技术有机融合,提升中国充电设备品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以技术创新助推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刚刚公布了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录,深圳驿普乐氏科技(即EN+科技)入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新能源   行业   风口   赛道   中国   设施   数量   设备   汽车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