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原始含义是对立的


“矛盾”的原始含义是对立,错与对、进与退、战争与和平等等都是矛盾。过去人们总会下意识地认为,构成矛盾体的两者是非此即彼的。但现实的情况果真如此吗?马克思主义哲学凝练地总结道: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就像每一个错误中都蕴含着发展进步的机遇,而每一次骄傲冒进都预示着未来跌倒的隐忧,矛盾并非截然对立,其中也存在着相互贯穿、相互转化的关系。


发现与理解事物当中蕴含的矛盾,不仅仅是哲学家的工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利用矛盾”这一思维工具跳出非黑即白的刻板思维,脱离片面的、局部的观察而更清晰地把握事物的全貌,理清芜杂的万象而抓住其中本质,独立于各执一词的冲突而作理性的判断。积累一些关于“矛盾”的素材,不仅能帮你提升思辩能力,还能让你在书写价值判断理性从众、牢记初心等主题时显得与众不同。无用与有用无用与有用是人对事物做出的价值判断,而并非是绝对的标尺。

许多人往往只关注事物短期的作用,而忽视看似“无用”之物中潜藏的可能性及其润物细无声的持久影响。在当下凡事都推崇效率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更应当深刻认识与牢记“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道理,不因事物表面的“无用”而忽视其内蕴的真正价值,不因对短期效益的迷恋而错失对更深远意义的洞察。深刻认识“无用之用,为大用”,意味着涵养推己及人的广阔胸怀,做对自己功利上“无用”却对社会向善有“大用的事;也意味着涵养深邃长远的历史眼光,坚持发掘当下的“无用之用”而于末来收获“大用”。个体与从众我们都知道,真理是否为真与信奉它的人的多少无关。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容易在大多数人的意见中因群体压力而选择从众,或下意识放松了理性的判断,任由事实被模糊、扭曲甚至颠倒,使真理与正义为众声喧哗所淹没。


即便是在人类理性得到发展与进步的当代社会,“三人成虎”的故事仍一次又一次地上演但“大多数”也并非洪水猛兽,当人们凭借理性选择了正确的一方时,便可以创造出催人向善的社会环境,吸引更多人加入,实现积极的从众循环。形式与内容2020年浙江省高考高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在受到“积淀丰富”“用典恰当”等赞誉的同时,也被许多网友批评为“炫技式作文”,即徒有形式而在立意与逻辑论证上表现平庸。两方观点分歧的本质,是内容与形式之争。于写作而言,技巧终究只是外在的形式,主旨思想才是文章的内核。对技巧的合理运用可以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思想,但一味地堆砌技巧则会制造阅读障碍,降低阅读体验。只有达成形式与内容的契合,文字才能与读者产生联结,从而发挥文字的真正价值。

当内容与形式相互割裂,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便会被拉远,反而背离了表达的初衷。除了“炫技式写作”,生活中的“自我感动式”刻苦“塑料感”等现象无不都是内容与形式相割裂的产物。唯有扎实打磨内在,以形式作为内容的“助攻”和“加成”,方能真正实现表达与行动的意义,避免迷失目标与初心。日常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唯有发现矛盾、正视矛盾、解决矛盾,我们的认知

与实践才能不断进步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矛盾   初心   涵养   下意识   对立   含义   理性   事物   原始   形式   价值   技巧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