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高质量学徒制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启示

高质量学徒制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深入,工作世界的数字化变革、女性学徒数量的增加以及个体接受更高层次教育与培训需求的持续高涨,国际劳工组织基于不同国际组织和国家学徒制研究报告与改革实践的总结,认为面向未来的高质量学徒制会显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一)技术驱动下学徒制的数字化转型

新兴技术的发展正深刻影响学徒制认知、设计、实施与评价的全流程,尤其是在方法和学徒培训地点方面。信息技术的进步逐步淡化工作场所与教室之间的界限,以及基于互联网支持的远程工作与学习的日益常态化,使得以往学徒培训过程中依靠面对面教学开展在职培训或是脱岗培训的状况发生改变。因此,在职业教育与培训数字化转型的整体趋势之下,数字化转型也势必成为学徒制的发展方向。具体包括:通过在线人职匹配平台,帮助学徒候选人理性选择学徒培训工作岗位;运用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媒体、设备,补充、优化传统的教学与学习方法;开发综合性在线学习平台,创建可编辑、个性化、情境化的数字学习空间,精准分析学习者培训经历;利用AI和数据分析技术为学徒提供培训进度实时监测与预警;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学徒、企业以及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的联系等。

(二)提升学徒数字技能的培养能力

技术进步,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促使大量现有工作被替代的同时也催生了大量新的工作,并对于个体数字技能的要求越来越突出。对学徒制而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提升数字技能的培养能力。因此,需要学徒制培训项目中强化数字技能培养的内容与方法,以此促使学徒满足工作世界数字化衍生出的数字技能新要求。

(三)发展高等学徒制

面对数字化对未来技能人才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要求的提高,通过加强学徒制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协作,不仅是学徒有机会接受更高层次教育与培训的策略,也是培养数字时代高水平、卓越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路径。例如,2015年,英国在威尔士、英格兰率先推出了学位学徒制,促使学徒制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并鼓励高校与承担学徒培训的企业联合提供培训课程,促使毕业生既能获得学位,又能获得企业所需技能。据统计,在2019—2020年,英国超过50家企业和30所高校联合提供了约1500个学位学徒制机会。

(四)开展学徒制准备项目

高质量学徒制的生成具有条件性,例如,学徒培训前的能力基础、培训过程中学徒的低流失率、学徒培训实际达成结果与预期目标的高吻合度等。因此,在高质量学徒制建设过程中,部分国家已通过介绍性培训、职业教育与培训准备期、工作准备期结业证书等多种途径,实施学徒制准备项目。以此帮助学徒候选人做出理性的学徒培训岗位选择,满足学徒培训项目的资格条件,保证学徒培训项目优质高效完成。

(五)提升成人的学徒制参与度

以往学徒制的价值重点聚焦于实现青年群体的优质、体面就业。但数字化背景下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越发快速,使得个体需要通过持续学习来保持职业竞争力。因此,未来学徒制的发展更需要置于终身学习的框架内来进行设计与优化,以便有效支持不同年龄段、各行各业的个体实现技能更新和升级。这必然要求学徒培训的机会逐步扩大到成人和老年群体,从而驱使学徒培训计划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模式发生相应的变化与革新。

(六)学徒制项目的模块化和短期化

为提升学徒制的灵活性、个性化,学徒制项目的模块化和短期化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将现有的学徒制项目模块化处理,允许个体根据自身时间安排来渐进完成培训内容。同时,这种方式实现了对部分培训课程的认证,并允许个体将他们的已认证的学分转移到另一个学徒制项目中。另一方面,学徒制项目的模块化处理,有助于课程内容及时更新的同时,可在现有学徒制项目中增加“附加模块”,即在必修模块之外,学徒还可以学习选修模块,实现职业兴趣的培养与就业能力的拓展。



借鉴与启示

自2014年教育部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以来,我国已先后开展了三批试点建设工作,并在校企协同研制招生招工方案、明确和保障学徒身份和权益、规范企业用工程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特色学徒制建设的双重背景下,我国现代学徒制发展仍面临内涵实质的认知不清晰、学徒“双重身份”附带的“双重权益”无法充分保证、专业化的培训师队伍建设不足、引导学徒制规范性开展的制度设计不完善、学徒制重试点而轻质量评估等多重困境。国际劳工组织在推进学徒制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设计与实施的制度、策略与建议等,为中国特色学徒制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

(一)明确认知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核心要义与实施要领

中国特色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一种发展模式,它并非是我国学校主导型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深化校企合作的一种结果或是拓展。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本质是一种企业主导型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尤其在学徒招聘、学徒培训开展场所与时间分配、学徒培训实施与监测、学徒权益保障等方面表现尤为明显。因此,在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应扭转中国特色学徒制是传统校企合作的拓展、学徒制培训计划是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内培训方案的机械连接等认知;另一方面,应把握本土特色,新《职业教育法》第四条明确了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在中国特色学徒制建设中,也应遵循党的领导,尤其在构建有意义的社会对话方面,党的领导有独特优势和渠道,如政治协商、统战等领域,是社会对话的制度化渠道和方式。在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强化总结与提炼,并通过中国特色学徒制制度体系的构建,逐步促使企业主体地位的获得,推进校企合作规范性开展。

(二)建立强有力的学徒制专门性制度

通过完善学徒制发展制度,构筑健全的监管框架,包括学徒培训企业备案制度、学徒制实施监管框架、学徒制协议、学徒制监测与评价制度等是国际劳工组织建设高质量学徒制的重要策略。中国特色的学徒制,要在监管框架中体现政府主导,尽管新《职业教育法》和教育部相关的政策中均对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多个方面进行了规定与指导,但仍在国家层面缺乏推进现代学徒制高质量发展的专门性制度来规范、引导校企双方,尤其是赋予企业以主体身份参与现代学徒制。因此,建立中国特色学徒制专门性制度是保障现代学徒制由试点阶段走向常态化、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方面。通过学徒制专门性制度的设计,确定学徒培训提供企业资质、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与权力、依法保障学徒“双重身份”对应下的权益、一体化设计学徒培训方案,形成规范性开展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实践指南与高质量发展制度保证。

(三)更多发挥职业院校和企业的主动性

2019年,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加强双导师团队建设,推广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双导师制度。一是要加强企业培训师(师傅)队伍的建设是中国特色、高质量学徒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以往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重点在于持续提升各层级职业学校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这与推进高质量学徒制建设的需求明显不符。因此,在加强企业培训师(师傅)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方面:(1)在大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提升优质企业培训师(师傅)培育的关注度与支持力度;(2)在探索、建立“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国家标准的过程中,完善企业培训师(师傅)的资格标准与认证程序;(3)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教师与培训师(师傅)“双元互动、协同培育、共建共享”培育机制。二是要加强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面,企业与学校的共同参与。

(四)质量评价机制建设中强化行业组织作用

持续开展学徒制质量追踪评价是国际劳工组织高质量学徒制建设的重要策略,一方面,通过质量评价报告的发布和宣传,有助于提升社会大众对于学徒制的价值认知与选择概率;另一方面,有助于反映学徒制的实际效能,对持续优化学徒制项目、提升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与持续性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但目前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质量评价还存在政府主导、考核重点在职业院校、校企双方在质量评估原则与标准上的融合度不足、第三方参与不足等问题。因此,完善质量评价机制是我国现代学徒制高质量发展的一大任务。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1)政府主导下评价标准与实施方案的多主体协同参与,发挥行业组织作用,保证与劳动力市场建立密切联系,确保现代学徒制质量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可靠性;(2)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融合应用,实现学徒培训全流程检测与诊断,为后续培训项目实施的优化提供依据;(3)加强第三方专业性组织的参与,提高现代学徒制评价结果的客观性;(4)信息技术手段支持下评价形式多元化,具体可包括面向不同对象的调查量表、访谈、过程性资料分析等。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第22期


文章除标注原创其余都选自网络:如有涉及版权、侵权等相关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予以更正或删除,感谢!

关于我们

ABOUT US

关于拟成立中德HWK双元制职业教育联盟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职业教育发展要求,以产业需求为依托,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先进制造的需求为目标,引入德国先进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产学研用相结合,打造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平台,促进先进制造产业与职业教育相融合,探索中国特色的双元制本土化职业教育技术标准和路径。

经研究,德国手工业行会奥登堡(Handwerkskammer Oldenburg,以下简称HWK)决定成立中德HWK双元制职业教育联盟,由HWK、开展或拟开展中德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的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研究机构、职业教育出版机构、德国职业院校和知名在华德企以团体成员的形式组成,各联盟成员在

1、双高重点院校和专业建设,

2、中德职业教育研究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

3、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

4、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5、品牌专业和骨干专业建设,

6、国际职业能力人才培养,

7、德国教学工厂和跨企业培训中心标准引入等方面享有优先的权利。

同时联盟将开展首期国际师资培训,参加并考核合格的教师将颁发HWK《德国职业教育培训师证书》,此证书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师和跨企业培训中心培训师上岗的必要证书,适用于中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或从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师。拥有此证书,可为中德国际班学生授课,学生可申请考取德国HWK职业资格证书。获得HWK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可赴德留学或进入在华德企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国际劳工组织   学徒   中国   特色   德国   职业教育   启示   评价   制度   项目   国际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