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或将再度崛起,外媒:华为的拐点已至

“本文原创,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十多年前,从通讯设备行业进入到手机行业的华为迅猛发展,一度成为国内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上占据了半壁江山,与苹果抗衡的存在。华为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自主芯片研发之后,却受到了美国的制裁和封锁,导致设计出的芯片无法投入到生产当中,面临缺少芯片的尴尬局面,华为并没有就此一蹶不振,而是大量投入资金到自主研发当中,减少对国外供应链的依赖。

随着华为广泛布局手机行业诸多领域,与国内的半导体厂商充分合作,终于初步解决了华为手机供应链的问题。近日,华为供应链初步恢复的消息传出,这意味着华为手机的生产数量将会大幅度增加,这一消息也是引起了许多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不少国外媒体甚至表示:华为拐点已到。

中芯国际实现14nm芯片生产,华为麒麟芯片再度面世

众所周知,作为一个手机厂商,华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自主芯片的研发,华为的海思系列芯片和麒麟系列芯片哪怕在全球范围之内,也是首屈一指的高端智能手机芯片。但是因为华为本身并没有晶圆生产线,缺乏自主生产芯片的能力,所以华为只能像其他芯片设计厂商一样将芯片生产交由芯片代工企业负责生产。因为华为的高端海思芯片为3nm或是5nm制程的芯片,所以华为将大部分的芯片代工都交给了台积电负责。在台积电终止和华为的合作之后,就导致华为的芯片无法正常生产。

为了恢复麒麟芯片的生产,解决供应链的问题,华为将新代工企业的选择集中在了中国国内,在多方考虑之下,华为决定加强与中芯国际的合作,由中芯国际负责华为的麒麟芯片生产,帮助华为恢复供应链。

近期华为公布的一则消息也是验证了这一猜想,华为声称2023年开始,麒麟芯片将会开始回归,主要生产中端定位的麒麟芯片,并且将会主要运用在华为的智能手机以及pc设备等方面。

鸿蒙系统再度突破,跨过三亿生死线

除了芯片之外,手机操作系统一直以来也是华为的一块心病,使用安卓系统就会导致华为手机受限于谷歌公司,若是有一天谷歌公司像台积电一样停止了对华为手机的安卓系统提供,那么所有的华为手机就会变成和砖头一样。

正是出于对手机操作系统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哪怕在华为手机出货量暴跌,华为营收下降的困难时期,华为也有终止或是减少鸿蒙系统研发资金的投入。

在大量资金和科研人才投入之下,华为的鸿蒙系统正式宣布研发成功,并且去除了谷歌所提供的底层源代码,完全不需要依赖于谷歌的帮助就能够正常运行了。之后,华为又继续加强了对鸿蒙系统的研发,在初代鸿蒙系统的基础之上,不断推陈出新,推出了鸿蒙2.0和鸿蒙3.0系统,分别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根据近日工信部公布的消息来看,在华为Mate50系列发布之后,鸿蒙系统的装机量又一次出现了跨越式的提升,从2.1亿飙升到了3.0亿。虽然目前鸿蒙系统的装机数量还无法与苹果系统以及安卓系统相比,但是鸿蒙系统在市场当中也占有了一定的用户基础。目前已经成功跨过手机操作系统的生死线了。

鸿蒙系统发布之后,就受到了大量华为手机使用者的喜爱,许多用户喜欢鸿蒙系统的原因都和鸿蒙系统的万物互联功能分不开关系,华为的鸿蒙系统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款实现了万物互联的手机操作系统,鸿蒙系统不仅能够在手机上使用,还在在其他智能设备上搭载使用,这就使得所有的智能系统被互联到了一起。而这一功能是谷歌一直想要在安卓系统上实现,但是却失败了的功能。

华为Mate50大火,口碑仍在

对于一个品牌而言,最害怕的就是离开了一段时间市场之后被消费者忘记,或是口碑下降不被消费者喜欢了。华为在出货量减少,失去了大量市场份额之后,难免会让人担心华为手机是否还能让消费者买账。然而,从近日华为新发布的Mate50系列大火,四百万台备货量在短时间之内一扫而空来看,华为的口碑仍然还在,依旧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虽然华为的Mate50系统仍然没有搭载5G,但是却在其他领域有了许多令人心动的创新点。例如华为Mate50是全球第一款基于北斗卫星系统实现了卫星通讯功能的智能手机。除此之外还有诸如手机电池、摄像、屏幕等诸多领域的创新点,切实解决了用户在使用过程当中的一些痛点。

写在最后:正如鸿蒙系统跨过了生死线一样,华为也在悄然间跨过了生死线,哪怕在美国的制裁和封锁之下,也依然凭着自主研发寻找出了一条新的道路,难怪外媒会说华为拐点已到。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华为   麒麟   鸿蒙   生死线   拐点   代工   芯片   自主   消费者   系统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