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设想到现实,无人驾驶的优势有哪些?还有多久会落地?

当代高科技汽车生产商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曾这样说过:“如果你劝人们不要用无人驾驶,实际上是在杀死他们。”这句话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固然马斯克作为一名汽车生产厂商的资本家,目的是为了售出更多的汽车来赚取更多的利润。但另一方面,马斯克也看到了汽车无人驾驶技术在人类社会不可阻挡式的发展。

在现当代社会,关于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应用的报道层出不穷,我们愈加看见无人驾驶汽车融入人类日常出行的趋势。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英德等一些发达国家基于科学技术的领先,率先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进行广泛深刻的研究,并且在无人驾驶汽车的可行性和实用化取得了较深入的发展。

一、无人驾驶时代

我国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国防科技大学1992年率先利用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出国内第一辆完全无人式自动驾驶汽车。2014年人民网发表一篇名为《不用怀疑,中国的无人驾驶时代已经到来》中指出,“2015年将迎来属于中国自己的无人驾驶时代!”。

在如今,无人驾驶愈加走进人们日常生活,高铁和地铁作为人类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已经实现无人驾驶,而在汽车领域,涌现出一批拥有无人驾驶技术的汽车生产商,如特斯拉,理想one,蔚来,小鹏智能汽车等等,这部分电动汽车生产商已经给汽车配备了无人驾驶技术,驾驶者只要打开权限,就可以体验到无人驾驶技术带来的便利

在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社会应用方面,湖南省衡阳市市政府与蘑菇车联,就智能终端、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及智慧交通领域开展合作,推动城市级无人驾驶大规模落地和商业化运营的先河。前此种种,都表明无人驾驶技术已从理论初步转为现实。

然而,随着无人驾驶技术正在慢慢出现在人类生活,人类对无人驾驶技术,尤其是与人类安全息息相关的无人驾驶汽车产生深深的担忧。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不仅仅是自然层面即技术层面新事物超越了旧事物,更重要的是在社会层面即伦理关系方面,新事物代替了旧事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需要。

要想真正的推动无人驾驶汽车进一步发展,更好的为人类服务,首先必须回答三个问题:1、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本体及伦理困境。2、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背后复杂的关系。3、汽车无人驾驶技术何以可能和何以可为。

汽车无人驾驶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融合了大数据收集,远程信息传输,人工智能决策等诸多顶尖技术,让机器代替人工进行劳动,使得人从固定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第一次使得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为可能,因此汽车无人驾驶技术承载了人类自由发展,承载着人类的未来。

二、无人驾驶技术落地

虽然汽车无人驾驶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实验阶段,还未大规模的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但是基于人工智能的自主决策的无人驾驶汽车已从军用转向民用,其中汽车无人驾驶的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辅助巡航,周围车流量识别,行驶自主判断紧急制动等部分功能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中。

同时随着新兴车企、百度、小米、特斯拉、理想、蔚来等大量智能汽车生产商都纷纷建立自己的“云数据”,使得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在现实世界和虚拟数据世界协同上线,可以同时“行驶在公路和互联网上”,使得人类实现无人驾驶汽车的梦想第一次照进了现实。

科技发展,伦理先行。汽车无人驾驶技术被给予厚望,但是应用中产生了诸多难以解决的伦理问题。随着全球范围内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深化发展,我国紧跟国际社会发展的潮流,已经使得智能设备开始融入人类生活。

然而,正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当汽车无人驾驶技术越来越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在常见的部分时,人类本身就从对自然物的依赖,转向了对人造物的依赖,当汽车无人驾驶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生活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时,人就被技术异化的越彻底

不止在理论层面造成伦理难题,在现实层面汽车无人驾驶技术造成的伦理问题更加难以解决。汽车无人驾驶技术造成的伦理问题有两重维度,分别是传统的技术造成的伦理难题依旧未解决和随着技术应用程度不断深化而造成的种种社会风险伦理问题。

学界最早关注到的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伦理问题是“电车难题”引发的道德两难,由此发展而成的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危机选择的道德伦理问题,包括智能汽车的决策权问题,智能汽车的控制权问题、汽车无人驾驶技术作为智能汽车的实际控制者是否具有道德地位,汽车无人驾驶技术是否能够承担道德责任等传统的伦理问题至今还未曾解决。

此外,汽车无人驾驶技术应用造成的社会风险伦理也在成为阻碍技术向前发展的重要原因,汽车无人驾驶技术造成的社会伦理风险,从技术剥夺了人的主体性,或是人让渡出主体性,而导致人的劳动生存风险,从而进一步产生技术性失业风险和人类意义缺失风险。

人的主体性被技术剥夺,进而演变成人类的隐私泄漏和交往异化的社会交往风险;同时随着人类被外在技术的力量被异化,技术的力量不断加深,往往演变成数据资本化和数据垄断的信息异化的新型伦理风险。

三、无人驾驶的困境

技术本应服务于人类,但技术却在服务人类的过程中不断造成伦理风险。汽车无人驾驶隐私泄漏风险的问题也是无人驾驶汽车领域引发人们关注的热门问题。汽车无人驾驶就是依靠人工智能程序来完成代替人类的道路驾驶活动,道路的情况是复杂多变的,要想实现人工智能程序完美的道路驾驶,则必然要通过大数据才能得以实现。

大数据一方面收集每个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道路环境,如天气状况、道路状况、交通拥堵情况和临时突发情况,他通过得到实时的交通道路情况,通过人工智能系统网络来分享给其他无人驾驶汽车系统

大数据在另一方面收集乘客的个人出行信息,如一般出行日期时间,常用出行地点和目的地、路线轨迹和乘坐者信息等各样个人交通信息,最大限度提升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和快捷性。这些数据与个人隐私紧密相关,如果发生个人隐私数据泄漏、偷窃、滥用后,必然给乘坐者个体带来严重的个人权益被侵犯问题。

除此之外,汽车无人驾驶技术在收集信息上还有较多难以解决的伦理法律问题,如大数据是否可以收集乘客信息,是否告知乘客在收取其信息,收集的信息亲属是否有其查看权利,收集的信息公司是否有其保管权利,收集的信息是否要上交至国家伦理法律问题层出不穷。

从个人隐私层面来讲,各国都表明了在不违背国家安全和国家相关法律的前提下保护个人隐私,并且相当一部分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法律来保障个人隐私。

汽车无人驾驶技术正是用技术代替了部分人的社会交往方式,依托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下的高人工技术,绝大部分人类相信汽车无人驾驶技术一经应用,必然比人类本身更为安全,更为可靠。

但是人类似乎已经掉入无人驾驶技术的社会交往陷阱中,人类被这种日渐成熟的技术能量和“技术逻辑”所俘获,认为使用汽车无人驾驶技术就像使用电脑,手机一样理所当然,将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看作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所给予的规范科学的生活本身。

但是正因为人类依赖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等此类技术,导致人类本身陷入了“娱乐至死”的生活模式,正是技术所带来的最大程度的交往异化风险。

在数据资本化社会中,以无人驾驶汽车为例,人们不再只关心汽车本身的质量和舒适程度,人们更加关注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数据传输安全与否,数据的传输效率高低,数据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第一要素。

人们选择交通工具的态度转变,就已经发现数据资本已经远比技术资本对人类渗透得更深,更广,更不易察觉。因为数据资本化的渗透,人类小到衣食住行,大到社会交往方式都已经被数据资本化深刻地改造,被数据资本化所改造的现代社会,势必产生数据资本化风险。

资本的本质目的就是追求高利润,数据资本化下,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数据越来越像财富一样集中在数据资本家手中,产生数据鸿沟,让本就处于社会底层劳动者不仅在经济政治处于不利位置,更在数据中处于被消费状态。

数据资本家提出“为知识付费”的口号,就像工业革命时期,资本家提出的“为面包劳动”一样,让底层劳动者深感被剥削却又无可奈何。当互联网让分散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联通,物联网又把全世界的人与物联系起来,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把所有这些数据、信息和人的思想行为痕迹永远保存下来。

这让能够模仿真人诸多特性的“数字人”成为可能。人们由此可以在网络上投射出一个数字自我,作为自己的替身。未来,当人的肉体死亡之后,他的心灵还可被放到一块硅电路或者分布式网络中继续运行,从而获得“永生”。这样的发展图景不仅极大挑战了传统的生命观,也模糊了真实与虚幻、人与周围环境和人与自然的界限

小结

以开放的视角来看,人工智能技术的上述发展将带来一个人与人工智能体交互、共同决策的混合主体社会。我们无需再纠结于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与机器的对立,而需深入人——机器——自然所构成的网络之中,厘清其中的权利与责任。

这或许为人类提供了重归自然、尊重自然的机遇,改变过往所形成的一味索取和掠夺自然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机器的协作共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无人驾驶   人工智能   伦理   多久   资本   人类   现实   优势   风险   数据   汽车   技术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