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美国通胀归咎中国,世行行长到底在想什么?

马尔帕斯

直新闻:世行行长马尔帕斯说,在世界经济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在刺激经济方面做得太少了,给美国带来更多负担,你怎么看这种说法?

特约评论员 陈冰: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协助,来帮助这些国家减轻贫困,促进共享繁荣。世行行长马尔帕斯作秀批评中国在刺激经济方面作的太少,显然是越位行为,超越了他的权责,非常不负责任。他试图把美国的高通胀责任,甩锅给中国,可能与他是美国人有关,他曾在老布什政府担任副助理国务卿,当过特朗普的竞选顾问,担任过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即便有这样的背景,他批评中国的逻辑也不成立,很不专业,因为美国的高通胀主要来自六个方面,多是内因,而非外因。

美联储的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美元流动性的“大放水”,为通胀高涨埋下伏笔;美国政府财政政策“大刺激”,先后推出了七轮财政纾困法案,加剧了供需失衡;产业空心化导致供给不足,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不到11%,是高通胀的结构性原因;贸易保护主义推高美国物价水平,对华加征特别关税,试图在其他地方寻找替代品,却掉了链子,为美国通胀火上浇油;新冠疫情暴发后,受制于关键零部件短缺、运输体系混乱等原因,美国供应链长期不能顺畅衔接,直接导致高通胀;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后,欧美加强对俄能源制裁,进一步推高美国通胀。这些推高美国通胀率的原因,全是他们自己带来的,现在自作自受,还试图“甩锅”中国,真的很不体面。

而世行行长出面“甩锅”,就更令人匪夷所思。这实际上是霸凌做派的自然流露,试图把美国的通胀压力向世界转嫁,要中国采取 “大水漫灌”式的“自我牺牲”,来满足美国的要求。他们的算盘是彻底打错了。有中国媒体说得好,马尔帕斯正好把话说反了,是美国给中国带来了更多负担,不利于中国支持世界经济的增长。

资料图

直新闻:也有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美欧的高通胀恐怕很难治理,即便再加息,这究竟是为什么?

特约评论员 陈冰:这个判断我认为是对的,因为在美国的作祟下,试图用贸易保护主义和冷战思维,来挽救美西方的经济颓势,特别是制造业上的虚弱。

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主要经济体都实现了低通胀、高增长的态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思想下,形成分工合作的架构,美国通过资金和技术输出,形成高增长;中国通过制造业,向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输出廉价产品,提高了美国等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廉价的俄罗斯能源输送到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降低了这些国家的生产成本,维持了欧洲的竞争力和生活水准。

这种按比较优势形成的合理分工,使得美欧在工资水平没怎么提高的情况下,实现了购买力增强和低通胀。但是,美国总想事事占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霸权思维,当发现中国的GDP总量已超过美国GDP的70%后,就设法阻碍中国的持续发展;而俄罗斯和德国等欧洲国家要通过“北溪-2”号输气管扩大能源合作后,美国也担心欧盟有一天也要摆脱美国的翼护,走向独立自主。

于是美国决定打破这种供应链,让制造业回归美国,使得美国成为经济各领域的全能冠军。对中国,美国实现进行高科技制裁,打压华为、中兴等5G领导者,接着进行贸易战,对华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企图把在中国的制造业转移到东南亚或者美国,现在又是对华实施先进芯片限制令;对欧洲,则通过俄乌冲突,设法让欧洲不再依赖俄罗斯的廉价能源,打压了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也限制了欧洲的先进制造业。美国操纵的中美冲突和俄欧冲突,打破了过去的国际分工,低通胀、高增长的模式就被打破了。因此美欧不再有低通胀的基础了,他们的高通胀很可能要延续几年。

但美国遏制中国的目的是很难实现的,一方面中国的制造业难以被他国替代,另一方面中国的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再加上俄乌军事冲突后俄罗斯能源向东流,中国的制造业地位将更加巩固和强盛。最重要的一点,中国的市场够大,消费能力够强,有足够的需求来带动经济发展。随着疫情防控逐渐精准有效,中国的生产能力会大增,经济会快速好转。世行行长大概也是看到这一点,说中国现行经济政策,对中国的经济有好处,从长远来看也有好处。换句话说,他承认美国遏制不了中国。

延伸阅读:

美国激起同盟国家集体愤怒 欧韩想找回中国市场?

上个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通胀削减法案》,宣布为“在北美最终组装”的电动车提供每辆最高7500美元的退税补贴。

拜登签署法案

这一法案通过之后,毫无疑问对美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起到提振作用,因此被拜登称为“美国的胜利”。然而,在利好美国本土企业的同时,却也会让境外电动汽车进入美国市场遭遇巨大的贸易壁垒。

因此,这一法案激起了美国同盟国家的集体愤怒。

韩国电动汽车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约为9%,排名第二,仅次于特斯拉,也因此,韩国企业对拜登签署这项法案的反应最为激烈。

作为美国挂在嘴上的“重要盟友”,就在拜登签署这份法案之前,韩美首脑还曾举行会晤,并“气氛融洽”共同宣布建立“经济同盟”,彼时,拜登还表示:“美国不会让现代汽车失望”。

韩国《首尔经济》对此评论称,“美国歧视韩国产汽车已经原形毕露”,就在韩国政府沉醉于“韩美价值同盟”的美好词汇时,美国则彻底维护本国利益。现在到了韩国政府和企业“刻骨铭心”这一教训的时候了。

尹锡悦

《韩民族日报》则称,“放弃中国市场帮助美国重组供应链,美国却在韩国背后插上了一刀”,美国制定《通胀削减法案》让韩国感受到背叛。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李昌洋则向媒体透露说,根据韩美自由贸易协定,发生争端时须在该协定或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二选一。如果向世贸组织申诉,韩方有可能与立场相同的日本、欧盟展开合作。

在韩国上上下下都在为美国的“背刺”感到尴尬和愤怒的同时,要求强化中韩供应链合作的声音在韩国不断出现。

最近几个月,韩国对华贸易开始出现逆差,韩国专家表示,近年来,中国正在迅速摆脱劳动密集型产业,中韩两国过去的贸易方式将开始发生变化,与此同时,韩国对中国的原材料、零部件的加工需求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因此加强两国供应链合作迫在眉睫。

资料图

事实上,中韩建交30年来,经贸合作一直在不断加深,韩国所生产的电器、汽车、半导体等商品大量出口到中国,对中国市场的十分依赖度。尹锡悦政府上台后,韩国开始无视自身企业的需求,不断向美国靠拢,但美国在面对自身利益需求的时候,却完全把对韩国的承诺抛在了脑后。

而就在韩国国内出现反思声音的同时,德国著名车企大众汽车新任首席执行官奥博穆,也明确表达出将重视中国市场的态度。

自本月开始,奥博穆接掌大众集团,他在接受《星期日图片报》的采访时表示,“过去几十年里,我们在中国非常成功。未来,我们也要在中国保持强势地位。这就是我们要在创新技术上投资的原因。”

大众汽车新任首席执行官奥博穆

奥博穆还称,希望保留设在新疆的的大众汽车工厂,他强调,大众汽车为新疆人民提供了“安全、相对高薪的工作岗位”。

近来,德国一些政客和行业协会要求德国企业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但事实证明,中国仍是德国企业非常青睐的市场。

德国金属行业雇主协会主席斯特凡·沃尔夫在接受德新社采访时也表示,在短期内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西方与中国发动经济战,许多地方的工业将陷入瘫痪”。

来源: 直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通胀   美国   中国   奥博   世行   俄罗斯   德国   韩国   法案   行长   制造业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