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38年的王守义,把“十三香”卖到全国,未来会怎么样?

1

据数据统计,中国的大型企业,平均寿命只有7-8年,小型企业则更短。

听起来是个极其残酷的现实。

市场如同大浪淘沙,消失在大浪中的和留下来的同样都带着悲壮的味道。

“王守义十三香”这个走过38个年头的品牌,无疑是大浪淘沙后留下来的极品。

它如同一个生命体,当奔跑的速度逐渐减慢。

当它不在领跑行业时,是因为它虽年轻力壮只是中途整装、蓄势待发?还是它已经垂垂老矣、行动缓慢?


2


王守义最早萌生将祖辈留下的秘方,改良后进行经营,还是在1959年。

这一年正赶上河南灾荒不断,生活艰难,人们挣扎在饥饿线上。

人总是要生存的,这时的王守义其实也是没有什么选择,他想到了祖传下来的调味品秘方,但在那个肚子都难填饱的时候,调味品显然销路受限。

即便如此王守义老人还是靠走街串巷、物美利薄,从最初无人问津到人们慢慢的认知和接受,以此维持着十三香的经营,也维持了一家人的生计。

但终究没有维持多少年,在大环境影响下,十三香调味品生意还是被迫停止了

如果从“王守义十三香”品牌的角度来看,之前断断续续的经营,只能算是“一粒种子”,却始终没有找到可以栽种的土壤,更无从谈起生根、发芽。

等到改革开放,“王守义十三香”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每一位“创一代”都有一部饱含汗水和艰辛的创业史。“王守义十三香”的第一代王守义老人也毫不例外,创业初期的每一步也同样走的风雨兼程。

从家庭作坊生产,到市场摆摊销售,是当时创业者最初级的模式。

如果说,别人的摊位逢年过节还能休息几天,那王守义老人的摊位可以说,一年四季天天都会有人坚守。

调味品是小商品,每包毛利也就几分钱。微利产品丝毫不影响王守义老人心中的热情。

一家人,至今还能回忆起,那年过小年本以为包饺子买调料的人会比平时多,结果冻了一整天却只卖出1元钱,那天瑟瑟发抖的情景很久以后还是记忆犹新。

种子可以靠顽强的生命力,而生根、发芽。但一个品牌却不能只靠吃苦耐劳,是角力还需角智,还要有“种树收桃”的远见。

85年,王守义意识到品牌形象的重要性。,定了包装盒的设计,一直沿用至今。

以个人形象作为品牌形象,无疑在当时也是比较超前的营销,我们都知道,一位有个人魅力的老板或创始人,其实就是一张生动的、有温度的品牌名片,是难以模仿的品牌标识。

包装形象能让人一眼认出你,但能让人记住的,却是包装盒里面的产品。王

守义对产品原材料的研究,对配比比例的要求,也都是精益求精,充分诠释了什么是匠人精神。


3

在1998年,王守义十三香集团公司成立,1999年,申请注册“十三香”商标,并申请注册46项外观专利。

如果说,之前十三香是在一步步艰难跋涉。

那么至此,品牌已经积蓄了力量,跨上了赛道,开始起步奔跑了。

任何一个行业,第一个介入的不一定成功,明日黄花的时候在跟进更不可能成功,适时的进入才会快速成长。

所以,我们总是在说:要天时、地利、人和。

说到人和,以人为本,一直是王守义老人极为重视的。企业一天天变大了,老人似乎没有什么变化。

他总是穿着朴实,蹬一双老布鞋,每天总要来车间走走,扎在员工堆里,了解员工生活、工作,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

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进了十三香,就是一家人。多少员工在这里一干就是十几年。

一位老人从花甲之年开始起步,将一个品牌,一个形象,一步一步送进千家万户的厨房,送进人们认知中。

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多少人从这个奇迹中看到了坚韧、看到了专注、也看到责任。

这也正是王守义老人一直不变的坚持,直到03年,老人去逝,一直希望后代能专注核心,不被诱惑。

俗语道:第一代创业,第二代守业;创业难,守业更难。

当第二代掌门人王银良,握住王守义十三香集团的舵盘时,他又会将其带向何方?

一个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作为一个民生品牌,和每人一日三餐都可能会用到的产品。

市场的这块蛋糕,毋庸置疑是巨大的。

市场从来就不存在什么孤独的盛宴,多少品牌消失,更多更强的新品牌就会进入。

但最让企业困扰的并非竞争品牌,而是那些无视规则的“擦边球”、恶意模仿者和直接了当的假货侵权者。

王守义十三香集团公司,与许多知名品牌一样启动了漫漫打假之路。

成立打假部门,历时多年,耗费2000多万,向整个社会和大众表明了王守义十三香的决心和维护市场的责任。

毕竟,老百姓对假货也是深恶痛绝的,企业正能量的形象也因此深植与大众心里

当今世界,未知的大门一扇一扇的打开,企业要选择什么样 的道路才会畅通无阻?竞争再怎样的战场上才会有未来?


4

王银良肩负守业重任,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他很清楚“守业”的概念是发展。他开始探索企业可发展机会。王守义十三香集团走上经营泛化,品牌延伸的道路。

最典型的就是,2009年6月8日,经过一年筹备的“王守义新豆捞”的第一家店,在郑州金水区高调开业了。

“王守义十三香”包装盒上的那位老人头像,出现在店外及店内的餐具上,这就意味着王守义十三香调味集团向社会召告,王守义十三香集团将进军餐饮市场,并信心满满宣称,未来将在全国开出500家店。

然而开业的喧嚣还没有彻底消失,几个月后,“王守义新豆捞”店惨遭“滑铁卢”,悄然退出餐饮市场。

对早已看惯了实体店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人们,少有人深究其退场的原因,在多数人的记忆里王守义十三香仍然是飘香在厨房里的那盒调味品。

可对于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留下的又会是什么呢?是失败的经验还是扩张的教训?是回归的醒悟?还是永远不敢触碰的边界线?

在人类跳高史上,人们一次次,打破纪录,突破自己。

谁曾想过,为了能不断突破,那一代代运动员经历了什么呢,他们由跨越式跳,变成剪式跳,又发展成滚式,继而又成俯卧式,然后是现在大家都用背越式。

这其中经历了多少尝试、走过多少弯路,我们不得而知;也许背越式也不是最终的姿势。但探索是真的,超越也是真的。

可是,企业和品牌在不断更新的生态环境中,要不断突破自己,只探索是远远不够的、不断尝试更是不可能,于此同时还需要克制住膨胀、抵挡住诱惑。

恐怕,这才是“守业更难”的内在本质。

餐饮败北之后,做为第二代掌门人王银良,深思后的决策是,将王守义十三香集团公司下的跨行经营项目,陆续从总公司剥离出去。

将所有精力投入到核心产品上。行动即表明了态度。

在2020年的一次专题里,王银良提到:

“现在专注的就是把香辛调味料系列产品做好,只做好一件事。”

我们说是“回归”也好,说是“二次创业”也罢。专注的把这一件事做到极致,这也正是王守义老人留给“王守义十三香”的核心竞争力。

掌舵者的成长是企业成长的关键。

王银良将精力全部放在本业上。

他遵循父亲王守义提出的:“宁愿高价优品,不要低价劣质料”的原则,严格把控原料质量及产地。对供货商也有一套完善的评定淘汰制度,年年进行考核。

为达到配料更精准化,克服传统配料中弊病,王守义十三香集团,引进了德国引先进的烘干设备,在同行中也是最早用电子配料工艺,以避免了传统配料的弊端。

实现了连续机械化作业的现代大工业生产。


5


无疑,王守义十三香和王银良所面对的既有时代环境带来的挑战,也有竞争对手带来压力,还有企业成长中所需突破的自限。由此可见它的未来任重而道远。

美国杰佛里.维斯特在《规模》一书中,对生命体,城市,企业的生命周期,做了解读,他认为尽管有多方面的差异,公司和生物体在增长和死亡上是极其相似的。

死亡是所有生物体和社会经济体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理论也许是因着大量的社会实践而得出,但每一个生命体的生命周期也是不尽相同的。

而且同时作者也承认,通过“创造性破坏”和“适者生存”,经过创新是会绽放新的生命。那就是说生命是可以以另一种形式重新绽放的。

对于一个老字号品牌,不论是第二代,还是第三代。真正要守住的是本心,要适应的是变化。

当社会,当市场,当消费者都已经改变了的时候,有些不适应的方式也好,理念也罢,没有固守的必要。

永恒的增长是不存在的。,一个品牌,起起伏伏也属正常,涅槃重生都有可能。

王守义十三香,这个耳熟能详的品牌,他走过辉煌的一代,走到今天的第二代。

回顾它走过的每一步,不论是千年前的辉煌,还是新时代所创造的奇迹,亦或是每一次成功与失败的探索。每一步都是在寻找着自己最适合的那条路,每一次跳跃又何尝不是尝试最佳的姿势。

管理学大师们对企业的功能定义为“决策”和“创新”。

对于决策者来说,如何将固有的传统与新的变化的环境,撞击出最绚丽的火花。正是摆在王守义十三香第二代、第三代继承者们面前的课题。

我们希望“王守义十三香”,会走过二代,走过三代,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出固有循环,去面对每一次新鲜的出发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调味品   专注   老人   形象   未来   品牌   社会   集团   全国   市场   产品   企业   王守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