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婺源,首推江湾镇,在江湾镇,首推江湾,然后是汪口、篁岭……

我总是后知后觉地知道一些事情,这几乎是我人生迄今为止都无从改变的一个个性,对此我毫无办法。我也曾多次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不管再到哪里,做什么事情,与什么人接触,一定要本着“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原则,但每每事情到了眼前,又把这一原则忘得一干二净。

这次到婺源江湾旅行,我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即使是我知道江湾是个很不错的地方,知道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知道它里面的故事很多,知道它已经修炼成了一个5A级景区,但仍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这种“粗枝大叶、浮皮潦草”,做事“大条”的个性,往往让我追悔莫及。

旅行伙伴全体女生合影,不带男生,哼!

江湾,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境内东北部,距婺源县城28公里,景区面积27.4平方公里,距风景名胜区黄山只有96公里,离景婺黄高速公路口仅1公里。到了江湾,跟随导游只是走了一小段,后来因为拍照录像,迷迷糊糊地把自己弄丢了,然后只好漫无目的,随走随拍,随走随采访,总之这次走进江湾,是一次没记性、瞎走乱闯的旅行……

——江湾非遗物语展示馆

江湾始建于隋末唐初,前后算起来,最初有滕、叶、鲍、戴等姓人家在江湾河湾处聚居,始称“云湾”,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萧江第八世祖江敌始迁江湾,子孙逐渐繁衍成巨族,后改称江湾。

走进江湾,对于我这个初来乍到的人,是带着众多心里疑问的,江湾有什么?江湾是什么?我试图想通过走进江湾“非遗物语”馆,找到一些答案。

江湾风雨千年,沉淀厚积,民间艺术、工匠技艺、民俗风物、博趣雅兴等等这些,江湾人想在“非遗物语”馆中,把这里所有的一切都展示出来。当然,这里一定有很多东西,恍若是飘荡在江湾的空中,深扎于江湾这片沃土,根植于江湾人心底,这些终究是无法展现的。这些东西,它无影无形,只能流淌于江湾人自身的血脉中,只有他们之间可以意会、可以言传,而于我,却像隔着一座无法跨越的大山,但我又心有不甘,因为我分明是已经感觉到了一些东西的,虽然有些不知深浅。

到婺源多次,知道婺源有好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都是比较零散的、碎片化的,而这次在“非遗物语”馆中,算是第一次系统化的知道了,婺源仅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就有绿茶制作工艺,古徽派建筑三雕(砖雕、木雕、石雕),歙砚制作技艺,还有徽剧、傩舞等,当然还有一大批省市县三级非遗,如板龙灯、豆腐架、抬阁、甲路制伞、徽菜、小吃和糕点制作技艺等数十项都列入其中。由此我突然醒悟到,一个地域的“本事”,不是楼高车多、不是时尚摩登、不是科技前沿、不是灯红酒绿、更不是GDP,而是当地浓厚悠远的历史人文,百花齐放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多种多样的民间技艺……

——江湾萧江宗祠

萧江宗祠,被誉为江南七十座著名宗祠中“最好的一座宗祠”,位列婺源古代四大古建之首。始建于明朝万历六年(1587年),后毁于太平天国战火,1924年(民国十三年)重建,文化大革命期间又被拆毁,可谓多灾多难。我们现在看到的萧江宗祠,是2003年9月第三次重建的。

走到萧江宗祠跟前,瞬间就被它所散发的王室气派所折服,走进它的核心场所——永思堂,它的气势、它的宏伟,以及它“饮水思源,不忘根本”的主题立意,无不是在警示后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道理。

这座宗祠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总体上分前院、前堂、中堂、后堂等四进式。

前院是宽敞的花园,在花园的中间,有一个青石作为护栏的半月形莲花池,里面养了好多种鱼类;前堂为五凤楼、九脊顶、午朝门、月楼,前堂中的各类建筑,均充分体现出古徽派建筑的特点,各种房梁构件、门窗亭栏,巧饰雕琢细腻入微,画面栩栩如生,形态活灵活现。

中堂粗梁大柱,鼓式石础,石阶、石栏、月台样式独特,木雕、石雕、砖雕尽显罕见技艺,内容也寓意深刻,匾额楹联措词严谨,警示训诫意味深长;宗祠的后堂,我没有进去,据说在后堂之中有楼阁安放着祖先灵牌,逢年过节,后世子孙们好进行文化性传承性祭祀。

——说说萧江氏族

历史上的萧江氏族源远流长,是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和文武世家,据《萧江氏大宗统谱》记载,婺源萧江氏族的先祖是西汉宰相萧何。两千多年来,萧氏与萧江后裔子孙,可谓“江山代有人才出”。萧何死后700余年,到了南北朝时期,南齐权臣、萧何的裔孙萧衍,于公元502年建立梁朝,就是大名鼎鼎的梁武帝。

萧衍的长子昭明太子萧统,虽然没来得及继承帝位,但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编写出的《昭明文选》,在中国文学史上足以彪炳史册,也完全值得萧江儿女骄傲。立国290年的唐朝,更是值得婺源萧江氏永远夸耀的时代。因为从初唐太宗朝宰相萧瑀,到晚唐僖宗朝宰相萧遘,萧氏一族竟然出现了八位宰相,史称“八葉宰相”或“兰陵八萧”。

时间到了现代,我们的一位前领导人,站在江湾他的祖宅前感叹到:“我的爷爷,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按理我也是这里的人啊!”

——江湾老宅敦伦堂

导游带我们走进了一处宅院,建筑规制并不大,但却不失它原有的气势。这里就是江湾的另一处著名的老宅——敦伦堂了。

老宅的名字,取自其正厅的名,即“敦伦堂”。在敦伦堂正厅的中间挂着江一麟的画像。很难想象,就是从这间并不是很大的老宅中,竟然走出了一位如此名震朝野的显赫人物。江一麟 (1520--1580) 字仲文,号新源,婺源江湾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 进士,后任都御史,兼户部侍郎,总督治理淮河之务。

他在广东,先后两次取得抗倭战争的巨大胜利,收复了失地。随后,江一麟又平定贵州苗族首领叛乱,确保了西南边陲的安宁。他老人家真可谓是文能提笔,妙手著文章,武能横刀立马,定国安邦。如今,老宅略显孤独清静,只是有人来了,它才开始讲述它曾经的主人,是如何在当年的金戈铁马和刀光剑影中,建立卓著功勋的。我们从这个正厅的老建筑与老物件中,依然能让看出这位文武双全的良臣名将,当年是何等的风采与耀眼。

——关于江湾的其它及江湾所在的江湾镇

后来才知道,江湾所在的江湾镇也是个很“了不起”的地方,江湾镇有国家5A级旅游区1个,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江湾景区;国家4A级旅游区2个,一个是梯云人家——篁岭,另一个就是古埠名祠——汪口;国家3A级旅游区1个,就是被誉为生态家园的晓起;还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个,就是前面所说的汪口;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一个是江湾,一个是晓起;中国传统村落2个,一个是晓起,是一个是篁岭。同志们啊,这可是一个镇啊!

就这么一个江湾镇,就够你玩儿几天的了!来婺源,江湾镇当然是首选,这个真错不了。

从区域地质地貌上看,江湾古镇位于锦峰绣岭、清溪碧河之中,山上林木葱郁,其“仙人桥”是古人实践风水理论的杰出典范,南侧梨园河呈太极图“S”形,由东向西蜿蜒流过。这里既有保存不错的御史府、中宪第等明清官邸,又有滕家老屋、培心堂等徽派商家大宅,当然还有江永讲学的受经堂,还有东和、南关、西安、北钥四座古门亭,还有岳武穆构筑的岳飞桥,明代剑泉井等。这些地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日出日落,都在以相同的内涵、不同的外在展示着它的多姿多彩。

江湾古镇,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风鼎盛、群贤辈出,除了前面所介绍的明代户部侍郎江一麟外,还有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清代著名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等一大批学士名流。

江湾古镇,自宋至清,先后培育了状元、进士与仕宦38人、文人学士19人,创作出传世著作92部,其中15部16卷被选入《四库全书》。这一切的一切,留给我们今天的可不仅仅是一堆文字记录,而是一个十分优秀且难得的历史文化传承。

江湾古镇,这里山水环绕、风光旖旎,这里物产丰富,尤其推荐的是绿茶、雪梨。绿茶我是品到了,的确不同凡响、口味独特,但雪梨我可是没有吃到,听当地朋友说,雪白雪白的内瓤,一口咬上去便满嘴汁水横流,想想就让人垂涎欲滴。

——写在后面的话

导游讲了许多,我听的却是一知半解,因为关于江湾的历史文化太过深远庞大。但当她讲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句时,突然让我有种旧友重逢之感。这首诗是祖籍地在婺源、南宋著名理学始祖朱熹所作,我之前还曾背诵过这首诗。导游给我们说了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打开的镜子,清澈明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起映入水塘,不停地闪耀晃动,充满生机和活力。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这是这首诗直接的意思表述。

实际上这首诗,我想朱熹老先生还是有更深一层意思的,我的理解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更新和前进的,认知也是不断积累和进步的,他老人家告诫我们,在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中,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实践,不断充实积累自己在某一领域内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才能持续不断地向我们自身的思想、行动中注入新鲜的血液,就像活水源源不断的注入一样,永葆我们生命的朝气。

直到离开江湾,江湾有什么?江湾是什么?对我来讲,还是一知半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婺源   江永   后堂   正厅   宗祠   宰相   遗物   技艺   古镇   历史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