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群、亲戚群很少说话,但也不退群的人,往往是这几种心态

你的同学群、亲戚群还有人说话吗?


有些微信群,一会工夫就有几百条消息,大家聊得火热;


有些微信群,已经沉到了消息列表的底部,上条消息还是几个月前。


不论群里是热闹还是冷清,好像有一部分人,总是默默潜水,很少冒泡。


我认为,那些既不互动,又不退群的人,往往是这几种心态。


没有共同话题,又舍不得退群


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每个阶段都会留下深刻的同学情谊。


但是一到毕业,大家各奔东西,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成长步调也不一致,能聊的话题就越来越少。


刚建群时,出于新鲜感,大家在群里聊聊各自近况,分享过往经历,回忆过去嬉笑打闹的日子,好像有说不完的话。


但怀念总有限度,新鲜感也会消失,当话题聊到枯竭,开始分享生活日常时,才发现彼此之间,已经有一道无法跨越的隔阂。


有人在大城市打拼闯荡,被“996”、房贷车贷压得喘不过气,有人留在家乡结婚生子,操心着家长里短,过得安逸平淡。


前者理解不了小城生活的躺平,认为买车买房年薪百万是幸福,后者对大城市的生活压力无法共鸣,觉得安安稳稳粗茶淡饭就很幸福。


每个人的选择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越走越远。


来源:全景视觉


同在一个群里,却像是隔了千万里,想说点什么,又总是话不投机,慢慢就丧失了聊天欲。


不知从哪天起,微信群成了广告聚集地,聊天的人越来越少,各种链接越来越多——求点赞,帮忙砍一刀,给谁家孩子投票,各类行业资讯、健康养生的文章和视频......


每当看到这些群的聊天框弹出来,欣喜地点开,发现是些无关紧要的链接,只好继续沉默。


微信群冷下来了,但人心并没有冷。


没有在群里说话的那些人,也会默默地帮忙点个赞,投上一票,点开各种优惠券的链接,再默默退出。


不退群,是想保留对那份珍贵友谊的纪念,让它化作一种力量,鼓励着自己继续前行。


生活太忙碌,无暇维系感情


有句话说,成年人的生活里,每一天都是在渡劫。


那些很少在群里说话的人,可能正在现实生活里“渡劫”。


繁重的工作任务,加不完的班,回到家还要面对家庭琐事、孩子的教育问题,一堆事挤满了生活,忙完已是深夜,连休息娱乐的时间都少有,哪里还顾得上在群里闲聊呢?


难得的空闲时间,会和同事、朋友小聚,身边的这些社交圈,占用了余下的时间和精力。


不断弹出的群消息,是忙碌中的一种打扰,于是索性屏蔽群消息,先过好自己的生活。


某天闲来无事点开一看,99+的消息,往上翻着聊天记录,一时不知该从哪里插话,或早已错过感兴趣的话题。


只好默默关掉聊天框,继续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难题。


来源:全景视觉


生活终归要回到现实,即便曾经再亲密的关系,也很难做到时刻保持联系,一个人的大部分时间,还是会留给工作和家庭。


那些不说话也不退群的人,不是冷漠,也不是想了断关系,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离理想生活更近一点,只好暂时搁置这段友情。


网上有句话说:“你总要接受这世上突如其来的失去,比如,洒了的牛奶、遗失的钱包、断掉的友情、走散的爱人。”


聚散离合本就是人生常态,有些人只能陪自己走过一段路,剩下的路要靠自己,若有缘自会在前路相遇,无缘就祝福彼此,默默告别。


不愿勉强合群,退群又不礼貌


《奇葩说》有一期辩题是:“我不合群,我要改吗?”


辩手奶茶说:“俄罗斯方块告诉我们,如果合群,你就消失了。”


有些不愿在群里冒泡的人,正是抱着这种想法。


虽说群里都是认识的人,也共处过一段时光,但分别之后,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有人放弃学业,直接步入社会;有人继续深造,读研读博,或出国留学;有人留在家乡,做着普通但安稳的工作,有人进入不错的行业领域,成为资深的人才......


一个人的三观,往往会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处境和阅历,促使大家有了不同的认知。


在群里聊天时,你抛出的话题没人接,他的观点让你不适,大家各说各话,完全像是两个世界的人。


有人说“大海很美”,有人却说“海里淹死过人”;


有人说“想出国旅行”,有人却说“这是费钱又遭罪”;


有人在群里分享文章,有人却说“整天发一些毒鸡汤”......


来源:全景视觉


慢慢地,有些人开始变得沉默,他们也很珍惜昔日情谊,但在群里找不到归属感和认同感,觉得自己和其他人格格不入,甚至产生了一些负面情绪,于是决定保持距离。


三观不同,无法强融,说得再多也是浪费口舌,索性做个旁观者。


对于他人的生活日常,他们不感兴趣,只觉得占用时间精力,又无法带来有用的价值。


他们更喜欢待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随心所欲地发表看法,讨论些深刻有趣的内容。


若找不到同频的人,就选择安静独处,提升自己也好,休闲娱乐也罢,找到让自己快乐的方式,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


心思敏感,害怕尴尬冷场


你有“社交形象焦虑”吗?


在朋友圈发了自拍,会密切关注有多少人点赞;发了语音,会点开再听一遍看有没有问题;一旦制造冷场就会难过,害怕没人挽尊,以至于不敢在群里说话,自认为存在感薄弱......


那些不愿在群里冒泡的人,很可能存在“社交形象焦虑”,在习惯潜水之前,他们也许有过这样的经历:

看着沉寂的微信群,很想和大家联络感情,费尽心思想了个开场白,半天没人回应;


自己不说话时,大家聊得火热,自己一出来说话,大家都沉默了;


看到有意思的话题,突然想插一句话,发现其他人有来有回,唯独不接自己的话,仿佛没看见一样......


难得在群里说一次话,却吃了个“闭门羹”,心里不禁在想:


是自己的话题太无聊了?

还是说错话得罪别人了?

又或者是自己人缘不好?


每次在群里发消息,都要一边揣测他人想法,一边怀疑自己,一次次的打击,让人失望心累。


这一类人,往往性格敏感,容易多想,在人际交往中,会过度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也很在意他人的反馈。


他们并不是不想在群里说话,而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或是害怕说错话。


人人都渴望被关注、被喜爱,一旦被人冷落,敏感的人会无法接受事实,变得越来越焦虑,越来越失去自己。


来源:全景视觉


但失败的经历教人成长,经历过打击和怀疑后,他们逐渐学会卸下心理负担。


与其在意他人的评价,不如多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活得轻松自在一些。


每个人身边的位置是有限的,离一些人近了,就会离一些人远了。


如果彼此之间很投缘,分开后还能聊上几句,就珍惜这段情谊;


如果失去交集后渐行渐远,也不必遗憾,保留过去的这份回忆,去遇见更好更优秀的人。


交友不是目的,幸福才是。


点个“赞”,记住生命中那些闪光的日子,把握让自己幸福的方式,心姐愿你生活甜蜜,有梦可期。



作者:杜言心,英国伦敦大学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心理学多年。心姐想用专业和温暖,一直陪伴你哦!本文由简易心理学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作者申请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全景   说话   错话   情谊   心态   视觉   来源   同学   消息   话题   幸福   时间   戚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