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斗进阶篇:重要器官与关节解读(6)

本篇文章作者要讲解的是由多个器官和关节共同作用,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一个是站距,指的是两只脚分开的距离,不同格斗流派的抱架有不同的站距,泰拳的站距、拳击的站距、散打的站距、搏克的站距都各不相同,这是因为站距直接影响了稳定性和灵活性这两大因素。

我们拿散打基础抱架的站距举例,散打的站距为:双脚前后分开约一步距离,左右距离约为肩宽,前脚旋转约为15度左右,后脚略微旋转或正对对手。

这是我们的基础抱架,在训练初期很多教练会要求前脚移动多大距离,后脚就要跟进多大距离,双脚距离始终保持一定。而一些高水平的选手在实战时则不是这样,他们在实战时双脚的距离几乎从不是固定的,他们总是灵活的调整他们的脚步从而更好地进攻、后退,而这就涉及到我之前所说的两个因素:灵活性和稳定性。

在一定范围内,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两脚间的距离来提高稳定性,两脚间距离增大,稳定性增强,但是灵活性也会降低,移动能力随之下降。

我们在中近距离与人对抗时可以适当增加两脚间的距离,从而提高我们的对抗能力,但站架过宽的弊端在于:不利于腿法的发挥,过宽的站架会增加起腿时间,且严重影响鞭腿、扫踢等弧线式踢技的力量。

两脚之间的距离减小,灵活性增强,但是稳定性与对抗性相对于会下降,当我们处于安全距离和远距离时,我们可以适当减小两脚间的距离,从而使我们能灵活移动,快速接近、远离对手,有利于我们的试探性攻击。

我们可以在上步、退步、左右移动时,分别调整两脚上步和跟步的距离,从而达到控制两脚间距离的目的。

前后脚的角度可以根据进攻或移动的需要进行调整,减小角度便于移动,增大角度,便于拧转发力击打。后脚跟可选择踩实或翘起,后脚脚跟着地可使重心稳定,脚跟不落地便于移动和出拳发力。

注意:除非是摔法等动作的暂时需要,不然无论何时都要避免双脚平行站立、双脚并拢、双脚前后一线等情况的出现。

第二个因素是重心,重心在摔法动作和击打动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击打而言:重心在哪,接下来的重击就在哪。

各位可以尝试以下动作:重心压在前脚后完成前手勾拳、后手勾拳,左平肘、右平肘,左顶膝、右顶膝,前鞭腿、后鞭腿;再将重心压在后脚,重复以上动作。

你会发现:当重心位于前脚时,前手的拳和肘明显比重心位于后脚时重,重心位于后脚时也是如此。

膝和腿更加明显,当重心压在前脚时,不移动重心的话,后腿很难形成有效的攻击,重心位于前腿时也是同理。

这是因为拳和肘的攻击非常依赖腰胯拧转产生的力量,当我们的重心位于前脚,我们的腰胯拧转可以给予我们前手拳更强大的力量。

而后部的击打力量增强的原理与前部的击打有相似之处,只不过后部击打力量的增强主要是因为发力轨迹的增加。

拿后扫踢举例,当我们的重心位于后脚时,我们需要将重心转移到前脚,同时腰胯发力将腿画弧踢出。而正是这一过程让我们的扫踢得到更充分的发力,发力越充分,击打力量也就越强。

当我们重心压在前脚时,我们只能拖着腿进行扫踢,没有充分的发力,我们很难形成有效的击打,这也是在训练初期前扫踢需要换步才能踢出的原因。

在有一定的训练基础后,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重心来增强出拳的击打力度,注意调整重心的前提是确保自己的重心不会失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后脚   前脚   散打   灵活性   重心   关节   双脚   器官   稳定性   距离   力量   动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