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流经济(支配性经济)近70年发展历程及未来瞻望



我国经济经历的几个阶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集体经济或者说土改经济(确立国家经济形态的过程),改革开放初期,七八十年代的计划经济(被外围封锁状态下的经济复苏或者疗养过程),改革开放后,九十年代至2008年的商品经济(与世界接轨的过程),2008年至2020年的房地产经济(学习国外经济模式的过程),存在经历和将要经历的2020年至2035年的金融经济及股权经济(自主经济从摸索到理顺的过程,这一阶段是中国经济抗衡欧美排挤过程的关键时期,在全世界再一次建立中国模式,引发世界经济模式变革,改变世界经济格局),2035年以后走向科学技术经济(冲破迷茫,步入经济文明时代,社会主义信仰及共产主义信仰发挥作用)。

在所有的经济阶段,所有的经济都离不开国家稳大盘的基础设施投资经济。正是在国家稳大盘的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国省县乡及产业道路、电力、电信、天然气、自来水、排水、排污、学校、医院、城市道路、工业建设、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等等),为所有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契机和希望,否则还停留在小农经济和市民经济。所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所有经济的基础,要放在首位。

中国的国情与世界上其它国家不同,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以公有制为主。农村方面,受生活成本和收入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边际效益递减,农业生产热情不高,农业人口多,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速度减缓,国家对农村投入大,产出效益低。城镇方面,人口质量相对较高,就业受工业、服务业发展影响,受国家政策制约,进入农村机会变小,在农业就业方面相对隔离。国家对城镇发展的投入与城镇实力成正比。由于对城镇和农村户籍管理严格,及土地确权、宅基地确权的影响,农业人口更不愿意转化为城镇人口,城镇人口难以流入农村,两者不能相互转化,形成无形的户籍隔离。

变革金融经济及股权经济改革路径,让中国经济成为安全的世界经济先锋楷模。在日益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支持下,打破农村土地和宅基地管理制度,不会出现流民现象。城市商业产权与企业股权,农村土地、宅基地与金融经济及股权经济相融合,可以产生新的经济模式,在以公有制为前提条件下,土地和宅基地所有权为国家和集体,逐步开放承包权(资格权),在国家监管下交易使用权和经营权,并根据市场价格情况征收一定的增值税收。在城镇方面,商业产权和企业股权挂钩,可以确保金融安全的同时,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使融资成为有益监管对象。对于农村土地和宅基地方面,在有效监管的同时,引入股权机制,引流金融进入,对接农业发展,带动种苗业、绿色健康农产品发展。在尊重农民意愿的情况下,打破固化的农村经济模式。

在完成社会主义前期经济过程之后,受社会保障体系的支持,人们的思想观念会从生活的迷茫中解放出来,向理想化社会发展而付出。科学技术经济会成为人们日常中最时尚和最密切的关注及方向。理想化也会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谋而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以生存为首要任务,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人们为生活而不断奋斗,当人们实现了美好生活之后,剩下的则是理想,那么为理想而奋斗肯定不是一个人能实现的,需要一群人,更多的人协作,共产主义的雏形会在这个过程初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经济   宅基地   股权   城镇   人口   主流   过程   农村   模式   未来   我国   金融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