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丨不良贷款骤增,首当大任的吕家进,真正的考验才开始


这两天,话题“百万退休金买兴业银行理财血本无归”登上微博热搜。事情大概是这样的,两位投资人投资上百万元认购该支行客户经理推荐的多款“理财”。

一开始是在兴业银行长安支行购买正规理财产品,后客户经理建了一个微信群,开始私下见面,案涉理财产品均系在兴业银行长安支行外所购买,并将款项直接打入客户经理的个人账户。

但购买后并未如期收到理财收益,在询问后才得知自己认购的是“飞单”产品。所谓“飞单”,是指银行工作人员借助银行平台,私下向客户销售非所属银行自营理财产品或非银行授权和达成委托销售关系的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

目前,该名客户经理已经于2020年8月20日被停职,这些投资人的起诉也以败诉收尾。

“银行的工作人员的行为难道不是代表着银行的吗?为什么出了问题银行可以推得一干二净”、“再也不要相信银行员工所推荐的任何理财产品”、“理财经理私下都有飞单,银行方面默许,客户不知情以为正常操作,出事了银行推卸责任,说是个人行为,比强盗还无赖”……

不少网友用留言的形式,表达着气愤的情绪。如今员工停止,孰是孰非已经无法追踪,到底是个人行为,还是其他原因,投资人说不清楚,因为后期有微信群联系、打到个人账户的操作,所以追踪起来会很麻烦。

不过,也有投资者表示,兴业银行北京分行对员工培训不到位、对有过失的员工缺乏管理,未及时监督和纠正马某违规推荐销售非兴业银行理财产品,未尽到合理监管义务导致储户遭受损失。

先不管投资者损失不损失,兴业银行这几年的发展可谓是欣欣向荣。从去年7月份,吕家进来到兴业银行后,不断交出喜人成绩单。

3月24日,兴业银行发布2021年报。年报显示,兴业银行全年营收2212.36亿元,同比增长8.9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826.80亿元,同比增长24.10%。

时隔五个月后,兴业银行发布了2022年半年报。报告显示,兴业银行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58.53亿元,同比增长6.33%,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26.77亿元,同比增长3.4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8.87亿元,同比增长11.90%。

资产规模方面,截至2022年6月末,兴业银行资产总额89847.4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44%;本外币各项存款余46469.4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79%。

不仅成绩优异,1988年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福建省福州市的兴业银行,殊荣不断如跻身英国《银行家》全球银行1000强前20强、《财富》世界500强前200强,荣膺英国《银行家》“2021中国年度银行”,明晟 ESG 评级连续 3 年蝉联中国银行业最高评级A级。


但就像硬币有AB 双面,兴业银行高光业绩的背后,其实也存在一些难以回避的隐忧。


不良贷款数据双增


去年刚刚实现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继续“双降”的兴业银行,到了今年上半年却交出了一个双增的成绩单。

据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兴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 0.15个百分点至 1.10%,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末下降 9.42 亿元至 487.14 亿元;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上升 49.90 个百分点至 268.73%,拨贷比较上年末提高 0.22 个百分点至 2.96%。


到了今年上半年,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上升0.05 个百分点至 1.15%,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 62.92 亿元至 550.06 亿元。

不良覆盖率251.3%比一季报的268.89%下降了17.59个百分点。拨贷比2.89%比一季报的2.95%下降了6bp。中报不良贷款减值准备余额1382.3亿比一季报推算出的1367.57亿多了14.73亿,比去年末1309.09亿多了73.21亿。

说实话,不良贷款其实一直是个关键指标。为什么这么讲,道理很简单。企业或者个人偿还贷款的能力减弱,出现逾期甚至于进入不良状态,银行资产是否能够有效受偿就会经受很大的考验。

根据国际通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商业贷款依据风险程度可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后三类可称之为不良贷款。本息逾期超过90天以上的,至少就应该归类为次级贷款了,银行本息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受偿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本金和利息收不回来,利润肯定要受影响。

而且,根据监管要求,各家银行必须要计提足够的拨备(风险准备金)来覆盖不良贷款,从而有效降低风险。不良贷款增多,需要计提的拨备就多,拨备后利润就相应减少,创利能力、纳税能力都要打折扣。

而且说实话,真实的情况可能要比半年报中提到的数字,更加可怕。因为上半年兴业银行核销223.27亿,比去年同期的124.75亿增加了98.52亿。

贷款核销是“呆账贷款核销”的简称,是银行按照有关规定对不良贷款或贷款损失进行核销的一种制度。并不是所有的坏帐都可以被核销,而是经过多方努力确认没有回收的可能,变成了坏帐。

如果根据不良增量+核销作为新生成不良的下限。今年上半年,兴业银行新生成不良至少为286.19亿(62.92+223.27),而去年同期为111.31亿,增长率可以说是超过100%。

这种不良率的上升,离不开重仓房地产的业务布局。据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兴业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由3175亿元增加到3368亿元,猛增近200亿元。

不仅如此,截至6月末,兴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余额3335.58亿元,房地产业贷款占比6.98%;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1065.33亿元,占比23.17%,房地产贷款合计占比为30.15%,超越了监管“红线”。

值得警惕的是,2021年年报中,兴业银行境内自营贷款、债券、非标等业务项下投向房地产领域业务余额1.65万亿元,不良率1.34%。2022半年报中,兴业银行境内自营贷款、债券、非标等业务项下投向房地产领域业务余额 1.63万亿元,不良率上升至1.85%。

以此测算,兴业银行不良余额约为301亿元。要知道今年上半年,兴业银行才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8.87亿元,仅仅比不良余额多出一百亿+。

这个不良率也被媒体质疑,因为之前兴业银行安排200亿元的房地产并购贷款额度,以此支持房地产行业的并购力度,但有媒体指出,兴业银行操作是通过并购已经形成坏账的房企,从而让自己的贷款“起死回生”。

除了房地产不良贷款外,兴业银行信用卡、个人贷款也出现增多。对此,兴业银行解释称,一方面,该行于第四季度根据监管要求严格信用卡贷款逾期认定标准,逾期认定时点较原规则提前,增加部分逾期和关注贷款,但大部分为临时性逾期,经催收提示后客户能偿还贷款,不会进一步迁徙为不良。

另一方面,延期还本付息客户政策保护期到期后,部分客户无法恢复正常经营和还款能力,疫情救助政策退出,导致增加部分逾期和关注类贷款。对于这些用户,兴业银行在半年报里提到:“积极履行银行社会责任,为受新冠疫情影响的客户提供延期还款等人性化关怀服务。”

可是在现实中,依然是不少用户受到上门催收的待遇。在互联网投诉平台中,关于兴业银行投诉高达9196条。其中,有用户表示:由于大环境影响,上海爆发疫情几个月,目前没有稳定收入,多次打电话催收,也沟通了要延期协商还款,但是在没有本人允许的情况下擅自上门进行暴力催收,这严重影响家人的生活,请给与一个说法。


这并非个案,另据用户表示,2022年9月15号下午3点左右,银行委托的第三方去公司上门催收,导致影响我的工作生活,叫我打电话给通讯录好友借钱还款。催收人员说假如没有还款,9月19将会报案拘留我15天。


吕家进首当董事长大任


根据中泰证券研究所研报数据,与招商银行相比,兴业银行2021年表内合计涉房贷款规模很大,达到5321亿元。

其实,对于地产贷款一方面是源于之前确实是赚钱的,另一方面和领导认知也确实存在关联。


据兴业银行财报显示,董事长吕家进,博士研究生学历,正高级经济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历任河南省邮政储汇局副局长、局长,河南省新乡市邮政局局长,河南省邮政局副局长,辽宁省邮政局副局长,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副局长,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行长,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执行董事、行长,交通银行副行长,中国建设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现任兴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众所周知,建行曾是中国房地产贷款的中流砥柱,早在30年前就提出“要住房,找建行”的口号。即便在四大行房地产不良率占比最低,但也达到2.98%。

并且,早在2021年,建设银行副行长吕家进就表示,近年来监管部门高度关注房地产风险,先后出台了多项监管制度。按照监管规定,建行将对房地产开发贷继续实施名单制管理,专注于对一二线城市中的优质项目进行支持,严格把关项目用途,将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措施稳妥推进对公房地产业务发展,有序降低房地产相关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占比。

但是仅仅在2021年,兴业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由3175亿元增加到3368亿元,猛增近200亿元。需要注意的是,2021年政策端并没有像现在这样扭转。

另外值得一提的事,建设银行历来是国有大行金融反腐重灾区。去年8月,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栏目曾发表题为《多位高管落马、涉嫌暴力催收 建设银行被罚79次冠绝六大行》的文章。

此外,根据公开数据,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发现,建设银行高官落马数冠绝六大行。仅仅是2021年建设银行“落马”高官达6位,占据六大国行被查高官总数的三分之一,为六大行之最。

在今年,因为泰禾事件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行长田惠宇,建行深圳市分行原行长王业、原副行长张学庆、原分行风险总监韩凤林,以及前建行工作人员泰禾的执行副总裁黄曦、集团副总裁兼福州区域总裁林文华,分别开始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除了在建设银行外,吕家进所在的邮储银行,也是频频出现高管落马事件。如吕家进在邮储银行任职副行长和行长期间的两位重要搭档和顶头上司陶礼明、李国华居然相继被查落马。

在房住不炒的大势之下,兴业银行的吕家进也在慢慢转变。

如兴业银行某高管在2021年业绩会上称,该行投行业务对商行业务的带动作用较明显。银行权益投资建立起了“募投管退”全流程机制,探索出以权益投资切入带动商行业务的联动模式,提升了“商行+投行”的服务能力。兴业银行已投资项目56个,其中12家已上市,投资逐渐步入收获期。

上述兴业银行高管称,兴业银行通过“股+债”方式支持晶科能源从美国纽约交易所分拆上市,通过股权直投,带动存款、贷款、票据、保函、代发工资等各项业务全面合作。

在该公司实现创业板上市后,募集资金账户存款超百亿元存于兴业银行,兴业银行投资的市值当时浮盈接近10倍。

这样的投资成功案例还有,并且浮盈不是10倍,而是35倍。据媒体报道,天合光能的美股私有化便创造了这样一段神话。2017年3月24日,彼时天合有限股东同意吸收盘基投资、兴银成长、兴璟投资等为新股东,将天合有限的注册资本从4.2亿美元增加至12.6亿美元。

2017年7月12日,天合有限股东会决议,天合有限原注册资本12.63亿美元按缴付之日汇率折算为87.89亿元人民币。折算成人民币后,兴银成长、兴璟投资的投资额分别为20亿、10.8亿,持股分别为22.69%、12.31%。

企查查数据显示,兴璟投资由兴银成长100%持股,兴银成长则由华福证券100%持股,华福证券的大股东为国资委,兴业信托为持股4.4%位列第四大股东,而兴业信托的大股东为兴业银行。

2017年7月,兴璟投资将持有天合有限10.01%股权在福建省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转让,最终由天合星元等8家公司联合受让9.22%的股权,成交金额14.3亿元。由道得清能受让0.79%的股权,成交金额1.22亿元。

10.01%的股权对价15.51亿元,而这已经收回了其投资成本,并倒赚4.71亿,外加2.3%的天合有限股权。

兴璟投资高抛没多久,2017年10月,兴银成长将持有天合有限5.00%股权在福建省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转让,最终由鼎晖弘韬等3家公司联合受让1%的股权,成交金额1.55亿元。由道得清能受让4%的股权,成交金额6.2元。

即5%股权对价7.75亿。两次出售,兴银系已经收回23.26亿元的投资款,而其此前总计出资30.8亿元,也就说,兴银系仅花费7.54亿便得到天合光能19.99%的股权。

几次提现完成后,兴银资本及其一致行动人兴璟投资持有公司股份比例由15.01%减少至13.99%。按照当前市值计算,这笔交易5年左右的时间爆赚近35倍。

拥有如此的投资天赋,对于第一次掌舵一家商行的吕家进而言,失去地产这个赚钱小能手,依旧能够依靠“商行+投行”的模式,续写传奇与佳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不良贷款   建设银行   大任   行长   余额   股权   贷款   不良   业务   银行   房地产   吕家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