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深夜发文哭诉,我撤回了安慰的信息:成年人的友谊,很无奈

某夜,躺在床上刷到了好友小A的一条朋友圈。

“长大以后才发现,有些事情有些泪,只能吞进肚子里慢慢难受……又是一个失望的生日。”


本想留言一句“生日快乐,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可是又担心不妥,删掉编辑好的文字。


打开对话框,想私信,但在准备发送的那一刻,却犹豫了。


最后,我选择关闭了对话框。

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样,哪怕是想念的话语,也不敢私聊说起,仿佛除了“你好吗”,别的话都无从说起。


人与人之间,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由熟悉到陌生的疏远感。


原本无话不谈的朋友,现在连安慰一句都要瞻前顾后。


究竟,人和人之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渐行渐远的?


生活轨迹不同,难以感同身受

作家亦舒说:“世上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当事人或心如刀绞或肉体受苦,至爱亲友再同情了解,也帮不了事主”。


成年人有一种精细的敏感,浮于表面的对话、不再及时的回复、戛然而止的聊天,都会让彼此感到微妙的距离感。


若兰和君茹是大学同学,两人曾经以闺蜜相称。


毕业后,若兰很早就结婚生子,当起了家庭主妇;而君茹一直在社会打拼,她考研、晋升,到了适婚年龄还是单身。


有很多次她们相约一起吃饭,可是君茹都以公司临时有事加班而爽约。


若兰虽然心里不高兴,可是嘴上没说什么。


后来有一次,若兰因为家庭琐事困扰,情绪不好想找君茹倾诉,寻求安慰。


君茹在电话的另一头说:“你就是全职太太当得太舒服了,不知道我们在社会打拼有多累,这点事根本不算什么。”


顿时,若兰心里一凉,突然觉得眼前这个人很陌生。


以后,若兰再也没有找君茹分享心事,两人联系得也越来越少了。

看过这样一段话:

“长大的过程就像是从开阔的平原慢慢走进了迷雾森林中。之前是风光旖旎的大平原,你们可以边走边玩,可一旦进了迷雾森林,那里麻烦密布,险象环生,每个人都要用九十分的精力走自己的路,那么‘散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成年后,曾经再好的朋友,也会渐渐淡出你的生活。


各自的抱负不同,生活轨迹不同,共同的话题也会减少,彼此无法感同身受。


综艺《康熙来了》曾经有一期,当时讨论的话题是:“什么时候你感觉到离朋友最远?”


小S说:“是我看他穿着我没见过的衣服,在没有我的地方拍了照片,评论我不认识的人的时候。”


原来,时间和空间真的会改变两个人的世界,让彼此的交集变得越来越少。

曾经看过一句话:你们结伴同行,看起来感情很深,但也只是各取所需;你们形影不离,互诉衷肠,但也不过是因为离得很近。


深以为然。


其实,并不是谁变得更无情,而是平行的生活轨迹,拉开了原本交织在一起的心;不是故意要疏远,而是后来的我们都有了比“跟你联系”更重要的事情要忙,两个人不再建立共同的回忆。


久而久之,我的痛苦你不懂,你的快乐我也无感。

成年人的交往,大多是价值互换

一段成熟的关系,一定伴随利益的牵绊。


小时候,朋友之间只需要一起打闹就能友谊万岁;成年后,朋友之间需要用心经营才会友谊长存。


《天道》里的芮小丹和肖亚文,是大学同学,是闺蜜,也是知己。


她们毕业之后,一个在北京打工,一个在古城当警察。生活轨迹渐渐分离,联系也变得很少。


然而,有一年芮小丹休假去法兰克福探望母亲,肖亚文不远万里自费2万多元跑去找芮小丹。


她们在机场拥抱的时候,肖亚文对芮小丹说:“刚才你的拥抱并不真诚。”


而芮小丹也直接说:“你不告诉我到底有什么事情,我真诚得起来吗?”


果然,肖亚文有事求芮小丹相助,她想将丁元英托付给小丹照顾,从而达到间接献媚的目的。


有人说,肖亚文是在“利用”芮小丹,来达到靠近丁元英的目的。但是,这并不妨碍她们情同手足。


正是因为她们彼此了解对方,真诚相待,才不忌讳谈及利益,才能做到掏心窝子交流。

提供情绪价值,同样也是维系感情的重要方式。


在知乎上看过一条问题:什么时候让你觉得一段友情结束了?


一条回答让人扎心:


当你一次又一次向朋友诉说自己的难过情绪后,只得到一个敷衍的表情,或者连一两句安慰的回应都没有,久了就会疲惫,再也不想分享任何事情。


其实,有时候朋友之间看似简单的一句问候,足以照亮对方的人生。


张歆艺曾在节目里说:“真正的朋友,能把自己的很多情绪都交给对方,但是能做到这一点特别难。”


朋友之间的安全感,是建立在对方意识到你的情绪变化,能够与你产生共鸣并给予回应。


因此,成年人的友谊,更多时候是一种能量的传递。


你们不会刻意回避对方的“工具性”,甚至还能借这些互动来增进感情,适度“麻烦”对方,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你们能够为彼此提供高质量的情绪价值,不需要时常见面,但每一次的陪伴都是真诚而走心的。

真正的友情,经得起时间沉淀

小时候觉得,好的友情就是彼此形影不离,常伴身边;长大后才明白,友情最好的状态,是平日互不打扰,但一直互相牵挂。


高圆圆和贾静雯是娱乐圈里的模范闺蜜。两人的友谊长达二十年。


2002年,高圆圆和贾静雯在《倚天屠龙记》里初次相遇,戏里两人为爱相杀,戏外却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两年后,贾静雯结婚生子,当起了全职太太。然而,好景不长,几年后贾静雯陷入了婚变,被官司缠身,形象狼狈不堪。


就在贾静雯处于低谷之时,高圆圆义无反顾地站出来支持她,陪伴在她身边。


十年后,贾静雯再次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而高圆圆也遇见了自己的真命天子。


高圆圆结婚前,贾静雯为她举行了隆重的告别单身派对,大方“告白”好闺蜜。


谈到友情,高圆圆这样说:“我们俩不是天天会聊天,但是真的会彼此在意,有事情的时候,一定会在对方身边。”


作为艺人,两人的工作都非常忙碌,但是从单身到各自结婚有了家庭,高圆圆和贾静雯的友谊一直亲密如初。


好朋友就是如此,就算平时不联系,关系不会散,感情也不会淡。

心理学表明,18-25岁是所谓的“成年初期”,人们需要朋友带来的亲密关系,以克服内心的孤独、迷茫和不确定感。


而“成年中期”的友情,不再需要时刻相伴,关系被定义为:知道他在那里。


不一定要时刻联系,却能彼此惦记;不一定要互相讨好,却能够久处不厌。


唯有历经的时间沉淀,真正的友谊才会浮出水面。谁是你生命中的过客,谁是你生命中值得珍视的人,终将得到验证。

写在最后:


很喜欢三毛写的一句话:


“朋友这种关系,最美在于锦上添花;最可贵,贵在雪中送炭;朋友中的极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涩,清香但不扑鼻,缓缓飘来,似水长流。”


诚然,各自的成长、岁月的变迁、圈子的更替会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遥远。


但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终究只是别人生命里的过客。知交零落,是人生常态;能得三两知己,便是幸运。


志同道合时齐头并进,天各一方时遥祝君安,在对方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在彼此重要的时刻参与其中


别怀疑友情这种东西,时间不会让它消亡,它会安静地生长。


文丨白小静:小女人视角,解读大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友谊   朋友   感同身受   发文   成年人   轨迹   深夜   情绪   事情   感情   友情   关系   时间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