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效应下,上海实现半导体产业重大突破,冲破封锁指日可待

尽管美仍在不断加码半导体产业封锁程度,但国内半导体已经展现锋芒,展现出让人惊叹的潜力。针锋对麦芒,是封锁对国内半导体产业造成痛击,致使我们损失惨重,还是我们打破束缚,鲤鱼跃龙门,还需时间来证明。

但笔者相信,时间是站在我们这边的。只要国内半导体能在这一波最猛烈的限制断供下不被动摇,那么随着芯片产能的提升,芯片技术的突破,困境会越来越小,最终只要我们实现基本自主,那么困境也就迎刃而解了。

好消息传来,上海发力了

根据最新的消息,上海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在聚焦“强化高端产业引领,构建新型产业体系”主题时表示:“14纳米先进工艺规模实现量产,90纳米光刻机、5纳米刻蚀机、12英寸大硅片、国产CPU、5G芯片等实现突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约占全国25%,集聚重点企业超过1000家,吸引了全国40%的集成电路人才。”

14nm,是高端芯片中低端芯片的界限和门槛,这一工艺制程的量产,代表着在中低端制程,我们已经有了实现自主的基础。要知道,先进制程虽然附加值高,但是应用场景少,远不如中低端制程少。这一领域一旦实现自主,芯片制造的问题就解决了大半。

光刻机,是芯片制造的和核心设备,EUV光刻机,更是生产先进工艺芯片的关键。我们长时间无法突破14nm以下工艺,正是因为EUV光刻机被卡脖子。好消息是,上海微电子正在加速研发制造,28nm国产光刻机有望自主。届时通过N+1,N+2技术,可以将芯片性能提升到7nm水平。

蚀刻机,大硅片等同样是芯片制程的重要环节,此前长期处于卡脖子状态,现如今也正在一一走向自主。

国产CPU,5G芯片就更让人意外了。要知道,CPU,GPU可是电子消费产品的关键核心,也是芯片产业的尖端科技。而5G芯片,也早让国内诸如华为这样企业头疼不已,现如今有所进展,相信未来必然能够给市场带来全新的活力。

产业集群效应下,国产半导体产业正在崛起

上海全市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约占全国25%,集聚重点企业超过1000家,吸引了全国40%的集成电路人才。这一连串数据加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一座半导体之都的希望。

在产业集群效应下,供应链,市场,人才等问题都将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而除了半导体之外,上海所打造的六大产业群——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也将对半导体产业起到推动的作用,有利于产业上下游的良性发展。

从这里我们也能够看得出来,芯片产业正在过去的“各干各地”慢慢朝着“集中力量办大事”转变。这是一个好消息,给了国内半导体上下游企业更多合作的平台和机会,对于生态建设有很大的帮助。

对此,也有不少人表示:厉害了,我的“沪”。很庆幸,能够在半导体崛起的过程中,看到背后的城市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上海   光刻   硅片   指日可待   集成电路   半导体   效应   芯片   自主   先进   产业   半导体产业   国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