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县药姑山白云寺旁银杏树的传说

‖ 《文化网》胡八明(攝影 胡柳成 邹秋林)

巍巍药姑山,属幕阜山余脉,位于湖北省通城县和湖南省临湘市两省四县交界处,山体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山林总面积11万亩,最高峰“三仙坦”,海拔1261米,药姑山不仅是一座药山,还是一座佛道文化之仙山,更是一座闻名遐迩的红色文化之山。明朝“药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有“药姑山上百草全、只缺甘草与黄莲”之说。山顶有千年佛教寺庙三仙坦、白云寺庙,革命时期的红军后方医院“割耳坡”也在药姑山楠竹沟。药姑山大风磅瑶祖故里千家峒,是全球300多万瑶族人民的精神家园。

今天要说的,就是白云寺寺庙旁边那一棵银杏树。目前已成为药姑山风景名胜区的一处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这棵银杏树长在白云寺庙的左侧,临庙而生,巍然矗立在白云寺的一侧。据药姑山林场的胡新国师傅说,从前这里本来就有一颗古老的千年银杏树,70年代文革时期被砍掉了,寺庙也毁于一旦,因为银杏树的根部没有挖掉,1993年他在护林巡山时发现在这颗银杏树的老根部位长出了一颗新枝,于是,他用绳索系住标记,提醒大家保护好,直到今天,这颗老银杏树发的新枝也有20多米高了。

传说,千年之前,寺庙的和尚与药姑山里的瑶民在寺庙旁边栽植了这颗银杏树。当时的白云寺有200多僧人,香火很旺,金银财宝也多,为了防止强盗打劫,寺庙里的师父安排徒弟在银杏树下挖了一个地窖,把金银财宝埋藏在里面,以备不时之需,这个事情当时只有庙里的师父和监寺僧人才知道,这个秘密一代传一代,直到70年代后。

70年代初,文革时期破四旧,运动一波接一波,药姑山白云寺被当作林场宿舍,僧人被迫还俗下山,很多大树都被砍了炼钢铁,据当地老人讲,也是稀奇事,当年白云寺林场养的猪、牛、羊,从不踏足被毁掉的寺庙门槛,被砍掉的千年银杏树很多年都没有发过芽。可惜的是,银杏树下埋藏有宝贝的秘密,不知道被谁泄露了出去,一天,一群红卫兵拿着锄头铁锹来到白云寺,到处寻找宝贝,把埋在银杏树下地窖里的金银财宝全部挖掘走了,然后在墙上题上“农业学大寨、破除封建迷信思想!”等字样。直至80年代末,白云寺才又来了道士居住,1993年,药姑山下的信徒们筹资建起了简陋的庙宇,改名“白云观”。这时候,在原来的古银杏树根上,悄悄地生长出来了一枝绿树杈。此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古银杏树又一次绝处逢生,它开始成长了,在新时代春风吹拂下,银杏又焕发了生机,亮出了风采;在药姑山的旅游开发热潮中,这棵饱经沧桑的银杏树更是热了一方土地,撑起了一片蓝天,其传奇故事在药姑山也广为人知,同时,它也显示了生命的顽强和不屈。


壬寅年的秋天,笔者同药姑山诗联学会的几位老师又一次来到了药姑山白云寺。大家站在银杏树下昂头观看,用手抚摸着硕大的树干,思绪万千!躺在寺庙前那颗菩提树下怡然养神,聆听着秋风落叶,呼吸着天然氧气,闭上眼睛默默祈祷,与大自然交流。忆想瑶族先民的生活往事,默问药姑山瑶族先民因何而离开美丽的家园而去?!那些沧桑的记忆,迫不得已离去的忧伤,应早已刻入药姑山千年古木的年轮,密密匝匝地贮存着一圈又一圈的符号,正等待着后人去诠释。

神奇而美丽的药姑山,有多少瑶学专家在这里寻寻觅觅,追根溯源,想破译这迁徙的密码,如今的药姑山瑶祖故里,那深情地呼唤“瑶望千年,只为等你!”是通城人们最诚挚的邀请!

药姑山白云寺旁的这颗银杏树,就像是瑶祖故里守卫的哨兵,它给人们留下一片绿荫、一道风景,更是沧桑岁月中的一份难忘的回忆,顽强的屹立在药姑大山之上。


2022.9.14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银杏树   通城县   瑶族   金银财宝   地窖   先民   僧人   故里   银杏   寺庙   千年   白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