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金秋之旅 去北国边境看一场秋季童话



呼伦贝尔的秋天来得早,8月已经有草叶变黄,配合着草原上干净得没有一丝杂质的蓝天白云,每一个久居在城市里的人都能得到治愈,带你在这8万平方公里的草原、12万平方公里的森林、3万平方公里湿地、3千条河流和500座湖泊的世界里,找寻到美丽秋色的精华部分。




行程亮点:


入住仅在夏秋开放的诺图格营地,还原草原蒙古民族生活。


私家路线,撷取精华,避开景区景点,探索小众原生态部落。


森林与草原相结合,感受从森林到湿地,到草原的自然景观变迁与人文体验。


景观之外,更多融入少数民族文化体验。


俄罗斯家庭晚餐、蒙古草原盛宴、草原变装下午茶……丰富菜品组成呼伦贝尔味蕾寻味。



初探草原异域风情

海拉尔、莫日格勒河、恩和俄罗斯民族乡


海拉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作为呼伦贝尔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的交通十分便利,将会是我们呼伦贝尔行程的启程点。


海拉尔的陈巴尔虎旗有一条蜿蜒曲折的莫日格勒河,因其河道迂回弯曲,极度曲折,就似巨龙盘卧在草原一样,弯弯曲曲九转回肠,在全国十分罕见,被我国著名作家老舍曾称之为“全国第一曲水”。



莫尔格勒河不仅仅以“曲”闻名,更有趣的是它深一段、浅一段,深的地方有丈许,浅的地方河水刚没过脚面。河床是沙石河底,河水格外清澈。入秋后,两岸百草萋萋,果实累累,霜叶殷红,层林尽染。



当天边的晚霞变成绛红色的时候,莫日格勒河里的水,也渐渐地由白色转为红黄色,并感染着它身边的连天碧草,让它们拥有了柔弱却坚韧的生动。恰恰此时,炊烟从蒙古包上方袅娜升起,又在晚风的吹拂下柔柔地向西边飘去,形成一幅悠远的秋季草原牧歌。



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呼伦贝尔草原不仅生活着我们熟悉的蒙古民族,因为国境相邻,这里还聚居着以俄罗斯族和华俄后裔为主的民族村落。



呼伦贝尔草原的北端,蓝色的额尔古纳右岸,郁郁葱葱的白桦林中隐秘着一个鲜花盛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世外桃源,中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恩和乡。当你走进恩和乡,街头巷尾会遇到一张张俄罗斯的脸,他们讲着地道的东北话。而他们确实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也就是俄罗斯族及华俄后裔。



漫步在恩和街上,除了蓝天白云青草地,吸引人眼球的还有一幢幢极具异域风情的小木屋。这是当地人居住的典型俄式木砌房子,叫做“木刻楞”。它用原木交错叠建而成,门窗边框用彩色漆绘,从山坡上俯瞰,五颜六色的小木屋错落有致地排列在草原上,仿佛走进了某个欧洲小镇。路过新建的屋子,还嗅得到淡淡的木香。



若是想感受最真实的恩和生活,还是要在当地人家中住上一两晚才行。享用一场俄式晚餐后,听高鼻梁、蓝眼睛,一身俄罗斯服饰打扮的老奶奶,用一口东北话讲述俄罗斯族的故事,仿佛在读一部额尔古纳河畔百年史,别有意趣。




走进森林民族

敖鲁古雅驯鹿部落、莫尔道嘎


呼伦贝尔自古以来就是金戈铁马的舞台。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在史书上书写了极具生命力的草原故事,而如今,这里依旧是多民族组成的文化融合地区。


这里居住了一共42个少数民族,虽然文化与外貌不同,但他们全部深爱着这片故土,潇洒生活,同时守护着这片水草丰美的天地。鄂温克敖鲁古雅原生态驯鹿部落,就是在现代社会中隐居于草原深处的鄂温克村落,因至今依然坚持沿袭着“驯鹿文化”传统,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



从古至今,鄂温克人依然遵循着最古老最质朴的生活方式,他们是靠饲养驯鹿为生的少数民族。在几百年的时光中,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茫茫白桦林里游荡着的鄂温克人和驯鹿相互依存。驯鹿离不开森林,鄂温克人更离不开驯鹿。



鄂温克人的衣食住行都与驯鹿有关。他们的衣服、鞋帽以及居住的“撮罗子”内铺的皮垫都是由驯鹿皮制成。鄂温克人是喝驯鹿奶长大的,驯鹿的奶汁浓醇,营养丰富;鄂温克人的主食是肉干和驯鹿奶,配饭则是列巴等面食;用驯鹿奶和面烤制出来的列巴,比面包硬,样子像厚厚的锅盖,有20厘米厚。出门打猎时,一天带一个就够了。



驯鹿四蹄宽大,每小时行进约6公里,即便是沼泽地也穿行无阻,如履平地,因此被称为“林海之舟”,是鄂温克猎民重要的交通工具。



在鄂温克人看来,驯鹿不仅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代表着纯净自由。驯鹿爱干净,如果驻地的水源不干净,它们就会不断地迁徙。驯鹿离不开深山密林,吃的食物也很挑剔,不像牛羊用牧草就可以喂肥。也许,驯鹿和鄂温克人骨子里都一样,向往着密林中自由自在的生活,坚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现今,最后一代纯正血统的驯鹿鄂温克人仅有30余人,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驯鹿只剩600余头,极少一部分驯鹿鄂温克人仍然保留着较为原始、自然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是泛北极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然已进入了森林腹地,不如去已经落满金黄落叶的莫尔道嘎,感受大兴安岭如画的秋天。


莫尔道嘎森林公园位于大兴安岭林区腹地,公园占地面积57.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93.3%,是国内面积最大、位置最北,观光线路最长、森林多样性最完整的森林公园。每年秋季,就是莫尔道嘎最美的季节,有花开,有鸟鸣,在林间行车,呼吸着富氧的空气,聆听着虫鸟的歌声,放松心情,放慢脚步,就是一次难得的治愈之旅。



这里的秋天来得很早,8月下旬开始,当南方夏日的炎热还未完全消散时,林区就已经秋意盎然了,早熟的叶子随着秋风开始染黄。而等到9月之后,莫尔道嘎初秋的山林就会变得色彩斑斓,层次分明,有淡淡的红,有浅浅的黄,还有翠色樟子松点缀其间。简朴的民居、悠游的牧群、偃松枝上的松塔和漫山遍野的果实,都收纳在了这童话般的明艳画卷中。



到了莫尔道嘎就不能不去龙岩山,因为这里一年四季都各有各的美。春夏时花木繁茂,红遍山谷;冬天大雪纷飞,雾淞满枝,晶莹剔透;秋天霜染叶红,林海风卷浪涌,云清气爽,满山斑斓。



红豆坡位于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9公里处,因山坡长满兴安红豆而得名。山坡上数百公顷的红豆与杜香、落叶松相伴而生,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自然分布带。秋天来此,满树红豆已经成熟,漫步其间阵阵松香扑鼻,随手摘一把新鲜的红豆和杜香叶,用力一撮,酸甜的香味更为秋景增添趣味。





北国边境的金秋

白桦林、满洲里


呼伦贝尔的秋天,大气磅礴地像是一首嘹亮的草原民歌,从兴安岭飘到海拉尔,金黄色的旋律飘荡辽阔的大地上。但要问哪里的金黄最浓郁,哪里最被秋意眷顾,大概还得看白桦林。因为这里才真真当担得起“金秋”的名号。



白桦为落叶乔木,树干笔挺,给人干净、高挑的印象,素有“林中美少女”之称。沿着省道向北行驶,就能看到路旁的白桦林越来越多,绵延不断,茂密浩瀚,仿佛一直铺展到天边,修长笔直的姿态是北方难得一见的秀气温婉。



秋季的白桦林,目之所及,叶子尽成金色,在洁白树干和湛蓝天空的映衬下显得尤其夺目。林子里仿佛栖息着一只长满金色羽毛的大鸟,抖下自己金色的羽毛。



满洲里是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域,这里三国风情完美交融,有草原的胸怀、有俄式圆顶建筑、有湖泊的静邃,更有蓝天白云的澄澈可鉴。进入城市,就仿佛到了异国他乡。



城市里大片的俄式建筑群,并不是简单的民族融合产物,而是各有历史的真正文物。它们基本上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以后。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小型的民宅建筑,即单一木材构筑的房屋,另一类为砖木结构的房屋,如教堂、学校等大型建筑。



这些俄式建筑是在特定的历史年代、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地方建筑,它们所形成的的建筑群体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现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满洲里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历过风雨飘摇、饱经风霜的一段时期,当然共同历经和见证着中国近代到当代的命运旅程。我们选择在满洲里入住的满洲里饭店,就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且见证了许多标志性历史时刻,更招待过众多名人政要的历史建筑。



满洲里饭店始建于1904年,最初名为尼基金旅馆,是俄国人尼基金在满洲里开设的时为规模最大,环境最好的第一家旅店。开业即成为当时的地标建筑。


走进酒店大堂就会感受到无法磨灭的浓厚历史沉淀和文化气息,满洲里饭店本身就像是一本书,记载着自1904年以来,满洲里的风云变迁。



来此不妨循着光阴的足迹,找寻昔日的繁华,来一次岁月的浮光掠影之旅。不论是大堂还是客房内,随处可见的老照片和老物件,清楚地记载着这里的荣辱兴衰,从停靠的汽车,行驶的马车、古老的街道和不同的人文景观,构成了一道道历史的风景线,是百年满洲里的一个缩影。



酒店拥有66间格调豪华典雅的客房、亲子房及套房等不同房型,整体为俄式复古风格,色调高端典雅。值得一提的是,满洲里饭店特有的红色记忆房,曾是朱德、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伟人下榻过的房间,房间内展示了满洲里市发展各个时期的老照片,仿佛让人们一秒穿越到那个红色时代。



满洲里饭店二楼的尼基金餐厅,有着古朴、浪漫、优雅、温馨的环境。用餐时响起的俄罗斯民族交响乐、俄式风格的餐具和沙发椅,尽显百年老店的沧桑历史故事。





诺图格营地

开启蒙古人的草原生活


拜别森林、高山和边境风情,最后我们终于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腹地,入住诺图格营地,开启一场蒙古民族的草原生活。



诺图格在蒙语里是“故乡”的意思,营地仅在每年水草风貌的夏秋之际开放。碧波绿草海旁18个蒙古包一字排开,犹如一个庞大的部落,远离城市及公路,独享万亩纯净草原;借宿于天地之间,贴近自然的同时又秉持环保理念,全部采用架空式建筑,没有一锨水泥,不破坏牧草生长。



为了更好地入住体验,诺图格将传统的4米直径蒙古包拓展成了现在8~9米直径的开阔空间,同时加入了透明窗户,可将营地北侧的湖泊草海一览无余。


除了蒙古族的传统建筑之外,更有原汁原味的草原生活。与10个住宿蒙古包相配的,还有1个餐厅、1个酒吧和1个多功能活动中心。而蒙古包群的北边,特别设置了篝火平台,堪称整个营地生活的点睛之笔。



从传统、质朴、饱含诚意的草原迎客礼到陪伴蒙古人长大的搏克(摔跤)、通克(射箭)游戏,从羊毛毡传统手工艺到蒙古书法鉴赏,从阔亦田战场遗址到硝矿遗址,从民族服饰到手作美食,从骑马穿越到抓羊比赛,诺图格所呈现的是一个真实的、立体的、连通古今的、有民族精神的游牧世界。



对于蒙古人而言,骑马是一种生活方式。单手持缰纵横天地,没有城市钢筋森林带来的紧迫感与压抑感,尽情将自己融入山川草木和天地星辰。


武侠片中弯弓射大雕的英勇场面将在旅途中被还原,专业的射箭教练手把手教学,同时还有飞碟、足球等运动可供选择。



大口吃肉大碗喝茶,蒙古美食中所蕴含的不仅是草原的馈赠,更是蒙古人对天地和祖先神灵的敬畏以及刻在骨子里的热情豪爽。



为了将蒙古的餐饮文化还原,还有以蒙古食品为主的下午茶。奶茶的发源地就在内蒙的草原上。与奶茶店里常喝的奶茶不同,草原上的奶茶多是咸的。因为对于牧民来说奶茶除了解渴,还是补充营养的一种主要方法。



入夜后,浩瀚星空的天幕之下,随风跳动的篝火旁,又是草原生活的另一种样子。人人都以为草原人彪悍粗犷,殊不知在湛蓝的深夜里,才能看到他们最细腻的一面。白日里挥鞭的手拉起了马头琴,嘹亮的嗓门也能唱起温柔的蒙古长调。



秋日的呼伦贝尔,比夏天更多了一层韵味。正在变黄的草场颜色深浅不一,草场金黄树林橙红;远山的大片绿色还未消退而天空又格外蓝,眼前景色变得如油画般厚重;大兴安岭里的白桦林里漫天落叶如黄色蝴蝶翩跹起舞,一地灿烂。能用一段旅程,在这样一幅秋景下彻底融入山川草木,简直妙不可言。

-The End-

关注我,每天带你环游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呼伦贝尔   俄罗斯族   莫尔   满洲里   海拉尔   鄂温克   蒙古   驯鹿   俄罗斯   金秋   北国   边境   秋季   草原   童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