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游南京|带你游览玄武湖的武庙闸

今日头条:小熊灰尼

字数:6607字

建议阅读:14分钟

九月的南京温度适宜,不冷也不热,非常适合外出游玩,出发之前先来这里看看攻略,是否值得前往。近期,小编挑了一个“天气真好”的天气去了一趟玄武湖,花了四个小时,细细地游览了玄武湖的武庙闸历史文化展馆。想去一睹风采的人,可以先在这里品评一番,没有时间出门的,也可以在这里网上游览。

一、趣闻

01玄武门的历史名称

玄武门于1909年7月动工,当时称为“丰润门”,因为时任两江总督的张人骏是河北省丰润县人。到1928年4月,南京市政府教育局曾建议将丰润 门改为中正门,5月南京市长何民魂建议改为桃源门。但这两个建议都没有被采纳,1928年7月将丰润门更名为玄武门,取“玄武湖泽被民生,玄武门名副其实”之意。1929年4月,南京市长刘纪文函请民国要人题写各城门匾额,蔡元培先生应邀题写了 “玄武门”三字。

02赤身铁和尚镇水怪

据《续江宁府志》载:清代,武庙闸口置有一尊铸铁赤身和尚,面湖而立,以镇水怪。相传,很古的时候,有一水怪藏身在玄武湖底,常在凌晨时浮出水面兴风作浪,危害黎民百姓,搅得金陵城不得安宁。于是百姓只得去鸡鸣寺焚香,祈求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是夜,菩萨显灵,将水怪制服并锁于湖中,约定五更三点将其释放,水怪信以为真。但它哪里知道,从此金陵城只打五更不敲三点。为防止水怪挣脱锁链,再次危害百姓,于是又铸了一尊赤身铁和尚置于闸口,永镇水怪。

03“宰相肚里能撑船”与玄武湖

明朝天顺年间,南京大理少卿杨公复吩咐家童到玄武湖捞浮萍藻类喂猪,这件事被住在玄武湖附近的南京都察院的官员吴思庵看到了,他认为不妥,便命人阻止杨家书童。杨公复对于此事十分不服,便写下了打油诗:“太平堤下后湖边,不是君家祖上田。数点浮萍容不得,如何肚里好撑船”。“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俗语便出自此诗。

04你所不知道的 “江郎才尽”

“江郎才尽”的江淹,传说最初就是在梦中得到了郭赠送的生花妙笔,才写出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别陚》。郭璞是西晋建平太守郭之子,自幼爱好古文奇字和经术,还善写诗赋,他写的《江赋》辞藻华美,时人称赞。郭璞因直言劝谏惹怒王敦,被其斩首。后来东晋政权将郭璞视为抗节不屈的忠臣,追封其为弘农太守,葬在当时的乐游苑(今玄武湖)内。今玄武湖景区的环洲上建有郭璞纪念馆,让更多人了解这位“郭仙人”。

二、玄武湖武庙闸的历史文化

01前言

玄武湖是六朝时期的皇家园林湖泊,在我国皇家园林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六朝时期的皇家园林,主要分布在玄武湖一带,现武庙闸所处区域正是当时皇家园林的核心区域

武庙闸是南京城市南北水系的重要节点。史前时期,秦淮古河道从此处经过。公元239年,孙权诏令开凿潮沟,北连玄武湖“以引江潮”,南北水系由此贯通。公元267年,后主孙皓建昭明宫,开城北渠,引湖水巡绕殿堂,并在此设置了武庙闸的前身——北水关。“金殿分来玉砌流,黑龙湖撒凤池头”,玄武湖与建康宫城的水系融为一体

历经一千七百多年的运转,武庙古闸至今仍在南京城市调蓄、沟通南京主城水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南京市政府决定建设武庙闸历史文化展馆,展示玄武湖水文化、凸显玄武湖皇家园林的深厚底蕴。武庙闸历史文化展馆将带领我们穿越明城墙,突破视觉限制,了解玄武湖的历史变迁、认知南京城市的“山水城林”格局和发展脉络,感受南京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

02千年之路

①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孙权开凿潮沟,北接玄武湖,以引江潮。

②吴宝鼎二年(公元267年),后主孙皓(孙权之孙)建昭明宫,开城北渠,建水关,引后湖水流入新宫,巡绕殿堂。

③宋元嘉年间(公元424年-公元453年),宋文帝以覆舟山南为北苑,后造楼观于覆舟山,改曰乐游苑。

④宋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46年),宋文帝下诏筑北堤,建三岛,名玄武湖

⑤宋大明三年(公元459年),宋孝武帝开大,引水入华林园玄渊池,复贯穿宫。

⑥宋大明五年(公元461年),宋孝武帝“立驰道,自承明门至玄武湖”。

⑦明洪武初年(公元1369年-公元1373年),朱元璋在建造城墙时,将原有水关扩建成大闸,时称台城水关、通心水坝。

⑧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复移武庙于今市政府大院东侧,遂将此闸改称武庙闸。

⑨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重修武庙闸,并于闸口勒石记事。

⑩1971年,为疏通涵道,将100多节明代金属管全部拆除,更换为水泥涵管。

⑪1986年5月,武庙闸景点建成。

⑫1988年1月,南京城墙(武庙闸)被授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3皇家入口

武庙闸所处区域是六朝时期玄武湖的皇家入口,是皇帝外出狩猎、往返乐游苑和华林园的主要通道。除了通过潮沟、城北渠等河流与玄武湖相通之外, 建康宫城北面四座宫门中,承明门和玄武门也有道路直达玄武湖。一条是帝王 “驰走车马”的驰道,为刘宋孝武帝所建,建于公元461年。另一条是“元武湖大路”,出玄武门向北直达玄武湖,供官员通行

当时,武庙闸区域存在许多功能不同的码头设施,供游船、渡船、战船等各类船只停放。

驰道、元武湖大路和河道为大规模的人员聚集提供了交通支撑。

《宋帝驰道》

宋 马之纯

南城来到北城隅,更北直趋玄武湖。

一上雕鞍三十里,两傍官柳数千株。

六朝都邑真如此,旧日咸秦得似无。

暑月行人不张盖,漫天自有翠屠苏。

04皇家园林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朝经营玄武湖和华林园,在梁武帝时期达到最鼎盛的境地。除了华林园和玄武湖,南朝建康周围还有乐游苑、上林苑等多处行宫御苑。

“堂皇更隐映,松灌杂交加”,玄武湖南岸宫林立,其中,贯通六朝的华林园在玄武湖南岸(今武庙闸西南),为宫城园区:乐游苑在覆舟山(今九华山)一带,是皇家游乐、宴会的园林。

05华林园

华林园是御花园,始于三国孙吴,贯穿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代互有构造,尽古今之妙,凡341年。它是六朝时期江南城区历经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久的一座皇家苑囿,也是六朝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它是建康宫的一部分,为宫后园囿区,其位置在今武庙闸西南。

06乐游苑

东晋时称为药园。宋元嘉年间,宋文帝以其地为北苑,建楼观于覆舟山 (现武庙闸东南)山上、山后,改称乐游苑,与玄武湖自然衔接,它是帝王休闲、度假、接见群臣的地方。元嘉年中,规定每年三月饮(指古时农历三月三上日的宴聚)于此。陈太建十年(公元578年),陈宣帝在此举行了玄武湖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水上阅兵活动。南朝期间,乐游苑见证了很多先进科技成果的诞生。祖冲之曾受令在此与北人索驭比试指南车,结果技高一筹, 索氏毁车认输。齐武帝曾来此观看祖冲之演示水磨(利用水力加工粮食的工具)。

侯景之乱期间,乐游苑遭到了严重破坏,主要建筑均被焚毁。公元589年,隋兵攻入建康,历时150余年的乐游苑遂毁于战火

《中兴歌十首》(其六)

南北朝-鲍照

北出湖边戏,前还苑中游。

飞绕长松,驰管逐波流。

07栖元寺

南北朝期间佛教昌盛,有“北造像,南造寺”之说。南朝佛教以造寺为主,寺庙数量众多,其中“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有“南朝第一寺”之称的就是玄武湖畔的鸡鸣寺。其前身存在两种可能,目前尚无定论:一是玄武湖边的栖玄寺,二是梁武帝曾四次舍身的同泰寺。

栖玄寺具体位置在今武庙闸南侧。据《景定建康志》、《南京通史》等文献记载,栖玄寺“在覆舟山西南,鸡笼山东北”。刘宋时期,宋文帝刘义隆将鸡笼山东偏北处土地赏踢给七皇子刘宏,建宏敞府第。宋大明二年(公元458 年)刘宏临终前捐府第为寺庙,沿用名“栖元寺”,元、玄同义,南齐时此寺改名建元寺。

08南朝风韵

六朝时期,诗歌创作逐渐进入兴盛期,完嘉体、永明体、宫体诗相继出现,各领风骚数十年,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为唐朝的诗歌鼎盛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佳作如涌,名篇如潮。

《泛水曲》

南朝 齐 谢朓

玉露沾翠叶。金凤鸣素枝。

罢游平乐苑。泛昆明池。

旗散容裔。箫管吹参差。

日晚厌遵。采赠清。

百年如流水。寸心宁共知。

《夜游北园》

南朝 梁 萧纲

星芒侵岭树,月晕隐城楼。

暗花舒不觉,明波动见流。

09金陵怀古

陈朝灭亡后,建康城宫室被夷为平地。随着朝代更替,风华绝代的古台城从此消失,唯湖碧山青。“名园胜境,掩映如画。六朝旧迹,多出其间。每岁菱藕网之利不下数十千,《建康实录》所谓玄武湖是也。”唐宋文人常来此揽胜怀古,或追思亡国之痛,或抒发忧己之伤,或发出天意之问,因而诞生了许多金陵怀古名作,使得玄武湖的文化増添一份感伤的底蕴。

《台城》

唐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彩舟云淡,星河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0台城路

宋词词牌名《台城路》诞生于此。古台城,最初为吴太初宫,最早是孙权于公元248年所建。晋成帝公元330年重建,取名建康宫。公元378年谢安主政时扩建,殿宇达3500间。由于以尚书台为主体的中央政府位于建康宫之内,因此建康宫又被称作“台城”。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公元1095年一个深秋的傍晚,被排挤、调任水县不久的周邦彦也来此访古寻幽。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著名的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从此宋词又多了一个词牌名——《台城路》。

宋人把《齐天乐》改称《台城路》,这是对周邦彦的高度肯定。他词开格律一派,后人对他评价很高,近代王国维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而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从此以后,《台城路》成为了常用词牌。 用此词牌填词最多的是由宋入元的著名词人张炎,他流传下来的《台城路》有14首之多。

三、有关玄武湖的佳作名篇

01水调歌头 台城游

《水调歌头 台城游》

北宋 贺铸

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

台城游冶,能赋属宫娃。

云观登临清夏,璧月留连长夜,吟醉送年华。

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

访乌衣,成白社,不容车。

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

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樯影落寒沙。

商女篷窗,犹唱后庭花。

02经江宁览旧迹至玄武湖

《经江宁览旧迹至玄武湖》(节选)

唐代 张九龄

南国更数世,北湖方十洲。

天清华林苑,日晏景阳楼。

果下回仙骑,津傍驻彩。

喧凤管,荷斗龙舟。

七子陪诗赋,千人和。

张九龄(678年一740年)字子寿,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自他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 “风度得如九龄否?”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在该诗的前五句描写了六朝时期武庙闸一带的景象,展现出一幅皇帝游湖图:天清、日暮,宝马、彩旗,鸥鹭、笙歌,芰荷、龙舟,陪赋、唱和,“六代浸豪奢”得到了完美诠释。

03从武帝登景阳楼诗

《从武帝登景阳楼诗》

南朝 齐 柳

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

翠华承汉远,雕逐风游。

景阳楼建于公元445年,是华林园中主要建筑之一。柳恽(465年-517 年),字文畅,南朝齐梁时期著名诗人,音乐家、棋手。梁武帝萧衍博通文史,与沈约、谢朓等并列,为“景陵八友”之一。据《南史》记载,梁武帝参加宴会,必定要让柳恽赋诗。这首诗就是武帝《登景阳楼篇》的唱和诗,深受赞美,当时人们都共同传诵,风靡一时。

04幸玄武湖饯吴光太守任惠

《幸玄武湖饯吴光太守任惠》

南朝 陈 陈叔宝

寒云轻重色,秋水去来波。

待我戎衣定,然送大风歌。

这首诗描写的是586年陈后主在附近水域举行的水上阅兵活动。六朝时 期玄武湖水上阅兵活动共有十次,这是最后一次。这首诗是唯一一首由检阅者创作的诗歌,雄豪自放,流露出王霸之气,艺术水平极高,曾入选唐朝进士考试诗题。

05金陵三首 之二

《金陵三首》之二

唐 李白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亡国生春草,离宫没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江州。

06忆金陵

《忆金陵》

北宋 王安石

覆舟山下龙光寺,玄武湖畔五龙堂。

想见旧时游历处,烟云渺渺水茫茫。

王安石三任江宁知府,晚年寓居半山园,与玄武湖关系密切,留下了诗作近20篇。退隐后他与湖阴先生杨徳逢一个依山一个傍水,是山水相依 的“邻居”。二人不拘形迹、志趣相投、来往密切,他们乘船行青溪、经武庙闸、沿十字河(泄湖而成)穿梭往来,留下诗作10余首,演绎出了一段千古名相与玄武湖神秘隐士的传奇故事。

07过后湖

《过后湖》

明 计宗道

玄武湖宽一鉴开,尘须信有蓬莱。

双双白鸟冲州去,隐隐清峰入座来。

醉眼路迷盘岛屿,波心影动楼台。

九州图籍归天府,万载珍藏亦富哉。

玄武湖是明朝国家级档案黄册的存放地,时为禁湖。因此,明朝期间关于玄武湖的诗文大多是入湖公干的官员所作,其官员中的翘楚当属南京户部郎中计宗道。公元1512年秋,他与同僚在乘船入湖时突遭一场风暴,这次意外成就了一次玄武湖探险之旅。“事后,众各为诗,以舒情纪胜。宗道因为记,以书其事云。”于是便诞生了具有史料价值的《过后湖记》,其中描写武庙闸一带的景象:挺拔而凸出城头、殿阁参差、浮屠耸空者,鸡鸣山也;山东、西一带列如悬榜者,世传台城也。

四、南京水系

01南京水系格局初步形成

位于九华山、鸡笼山之间隘谷地带的武庙闸是秦淮古河道的一部分,史前南京城南北水系由此连通,后来由于长江主流线向西摆动等地质原因,这段古河道逐渐淤塞。

六朝建康城的水路系统奠定于孙吴时期。孙权建都建业后,诏令开挖青溪、运渎和潮沟三条人工河流,使玄武湖与秦淮河、金川河南北水系沟通,确保水源的同时,形成了发达的城市水运航道。吴宝鼎二年(公元267 年),后主孙皓建昭明宫,“开城北渠,引后湖水流入新宫,巡绕殿堂”,同时为控制水位,在今武庙闸区域设置了北水关。大明三年(公元459年),宋孝武帝在此开大窦,“引水入华林园玄渊池,复贯穿宫掖”,从此,玄武湖与建康宫城的水系融为一体。

秦淮河、青溪、运渎和潮沟形成的环都城水路系统于六朝时期基本完成,至此,南京形成了西接长江,北接玄武湖、金川河,东达江南运道,四通八达的大交通格局。这一水路系统在解决建康城生活用水、物资运输、军事防御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六朝及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唐宋以来,政权北移,南京失去了政治中心的地位,玄武湖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淤塞非常严重。玄武湖于熙宁八年(公元1074年)被泄湖为田,直至元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再次出现在南京版图上,期间消失了260多年。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琦诏令疏浚玄武湖,进一步还田为湖。在疏浚玄武湖的同时,洪武初年,明朝把京师城建到玄武湖南岸、西岸一侧,使玄武湖与九华山、鸡笼山之间多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城墙,彻底改变六朝以来武庙闸区域山水相连的景观。明代建造太平门至后湖小门(今解放门附近)段城墙时,将原有水关一并重新设计、扩建了大闸,时称台城水关、通心水坝。

02武庙闸在南京水系构成中的地位

今天的南京市区以紫金山、富贵山、九华山、鸡笼山、北极阁一线山地为界,南部为秦淮河水系,北部为金川河水系,玄武湖属于北部水系,而连通南北水系的节点就是武庙闸。玄武湖湖水通过武庙闸后,经珍珠河抵达珠江路浮桥后,沿着五代十国时期的杨吴城壕一直向东,再经过南唐时期的桥,一路向南,最终于淮清桥桃叶渡一带,汇入十里秦淮

03东水关

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建造南京城,为了控制秦淮河的水位,经过精心设置,将东水关辟为通济水关“月洞”,水关共三层,每层十一券,共三十三券,下层十一券通水,上中两层共二十券为藏兵屯粮之用,现尚存中、下两层共二十二券。

04西水关

西水关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是南京明城墙重要组成部分,据《古里秦淮地名源》里所考证,五代南唐时期,西水关被称为下水门,明代筑城时改建为西水关,设偃月洞。清代在下浮桥和偃月洞之间设有银台洞,又称云台洞。1935年,云台洞旧址建西水关防洪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仍然是小型防洪排涝设施,后被拆除

05水关、涵闸

水源,是一座城市诞生、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从南京城千百年的发展进程中,可以得到充分的验证。因此,元末明初建造的南京城墙,对处理城墙与城市水源的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在武庙闸修建的同时,朱元璋在城墙一周修建了二十多处水关、涵道、水道。在秦淮河出入口处,分别建有东水关和西水关,水关设有闸门3道,前后2道为“木闸门”,中间设“铁栅门”以防潜水入城之敌。此外,还设有金川河闸、玄武湖的通心水坝、前湖的半山园闸与琵琶湖的琵琶闸等多处涵闸。这些涵闸设有铜、铁管和铜水闸,只能进水不可进人,设计巧妙、结构合理。

本篇为馆内介绍,下一篇为馆外雅景,请把想看打在评论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玄武湖   武庙   南京   秦淮河   玄武   金陵   南朝   水系   公元   时期   网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