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假球更可恶的,是让孩子踢假球的人

1985年,中国足球开启了“从娃娃抓起”模式,当时只有三四岁的杜威、于涛和曲波们,最终成就了后来青年队天花板的“超白金一代”。

2022年,中国足球再次进入“从娃娃抓起”的状态,只不过这一次要“抓”的,是看上去无比诡异的“广东省运会足球决赛疑似踢假球”。

如果说,在12强赛中铩羽而归的男足国家队伤了球迷的心的话,那些脸上还带着稚气的十四五岁的孩子表情麻木地看着对手一次次洞穿自己身后大门的画面,更加刺痛了原本对中国足球还抱有一线希望的球迷的神经。

当越来越多的“陈亦明”意味深长地说着“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时候,高仲勋的那句“中国足球没戏了”,就越像一根鞭子,狠狠地抽打在早已千疮百孔的中国足球身上。

可以肯定的是,当那些未来有望跨进职业足球门槛的孩子的身上被贴上了“假球”标签之后,中国足球又一次输在了起跑线上。

可喜的是,一直被外界诟病“不作为”的中国足协,第一时间启动了调查程序并且组成调查组,前往广东进行调查。作为足球项目的主管部门,中国足协展现出了应有的担当,毕竟在此之前,有太多太多的疑案,随着时间的流逝变成了悬案,中国足球的公信力,也在一次次的不了了之中被不断消耗,变成了笑话甚至“公地悲剧”。

很难说,中国足协的这次调查,何时能有一个明确的结果,毕竟在“假球”和“默契球”“人情球”之间,存在着一片说不清道不明却又真实存在的“灰色地带”,但至少可以从公平公正的角度,认定为足球范畴内的“失德行为”,从足球的角度“从严、从重、从快”进行处理,否则的话,这一次是U15,下一次可能就会是U13、U11和U9、U7了,中国足球也许就真的要沦落到“人人喊打”甚至“无人问津”的境地了。

孩子们是无辜的,对这个年龄段的球员来讲,那些所谓的“大人”的一句话,就是他们无法也无力违背的意志,而改变的,或许是他们的足球生涯甚至整个人生——从这个角度来讲,比假球更可恶的,是那些让孩子们打假球的人,只有铲除掉这些“毒瘤”和“绊脚石”,“从娃娃抓起”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中国足球才有明天和未来可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假球   公地   足协   中国足球   中国   可恶   球迷   角度   身上   娃娃   足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