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国赴美洽谈构建反华联盟,美国全靠忽悠,印度识破后临时退群

据财联社报道,包括美国、日本、印度和越南、印尼等多个东南亚国家在内的14个国家在美国洛杉矶于当地时间9月8日至9日召开了“印太经济框架”(IPEF)部长级会议。印度以“暂时看不到好处”为由,宣布暂时退出该框架的贸易领域的谈判。

今年5月拜登首次宣布启动所谓“印太经济框架”,并开启了亚洲之行,前往中国周边的日、韩两国,企图拉拢其加入所谓“印太经济框架”。

除美国外,该框架的成员国均位于中国周边的亚太区域。虽然拜登一直声称该框架的建立是为了增加美国与亚太各国的经济贸易联系,但是却被广泛地解读为企图削弱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重要地位,或将中国排除出全球供应链体系。

实际上所谓的“印太经济框架”完全就是美国为了一己私利而设计策划的,而非立足于各个成员国的共同利益。美国一直在标榜该框架的创新性远超传统的贸易框架协定,但是就目前而言,这个“印太经济框架”仍然没有任何关于下调或免除关税和市场准入标准的协议出台,在经济贸易领域的许多关键点也都缺乏认真坦率的讨论,所以该框架被认为是美国企图“空手套白狼”,不仅无法起到各成员国共同发展的目标,也不可能实现借成员国之力打压中国的企图,最有可能达到的效果就是帮助美国占成员国的便宜。

印度在经历过数百年的殖民史之后,对于同西方国家的各种合作一般都极为警惕,一般而言印度会对合作各方的损益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竭力规避自己蒙受损失而让对方通过与印度的合作受益的状况发生。

所谓的“印太经济框架”有四大支柱,分别是贸易、供应链、清洁经济、公平经济。印度退出的就是其中的贸易领域的谈判。除此之外的三个领域成员国均已达成共识,14国均签署通过。

印度人认为世界各国目前还没有就环保标准、劳动力自由流动、数字贸易和公共部门采购等多个相关领域达成广泛共识,贸然加入“印太经济框架”并就相关领域作出承诺可能降低印度的产业竞争力,也可能与印度的国内政策发生矛盾。印度贸易部长皮尤什·戈亚尔表示目前印度将会以观察员的身份继续留在该框架中,等到协议的细则明确之后再评估损益决定是否加入。很显然,印度非常警惕地看穿了美国画的“大饼”,退出也是因为所谓“框架”并未给自己带来实际利益。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将此解释称这体现了“印太经济框架”的灵活性,并表示将不会把印度的举动视为退出。戴琪还表示自己将会在年内与印度贸易部长皮尤什·戈亚尔会面,可以看出美国仍然没有放弃拉拢印度加入该框架的企图。

实际上,美国国内的民主党已经将所谓的“印太经济框架”当成了其为数不多的政绩,开始在国内大肆宣传,为中期选举制造声势拉拢选票,所以说到底谈得如何无关紧要,在媒体上制造民主党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已经成为了美国的胜利,维持了美国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的舆论才是当下拜登政府更想做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在中期选举之前开展的任何国际谈判必然是以选举造势为主,具有建设性的多方对话还是要等到美国选举结束政局稳定再谈。到时候这个所谓的“印太经济框架”的命运究竟如何也不好说,一种可能性就是如同当年奥巴马主导的TPP一样,被下一任政府彻底推翻并完全否定。

实际上,印度在过去的多个经济谈判中的表现都是先观望权衡摇摆不定,等到最后一刻再下定决心退出协议,比如当年的RCEP协定就是以保护国内相关产业为由在最后关头退出协定。

印度最近数年以来一直在中美俄之间摇摆不定。美国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阻断中国的发展进程,一直企图拉拢印度加深同美日等国各方面的合作。尤其是在军事安全领域,美国力主建立了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在经济方面,美国曾经力主建立TPP,想要在WTO框架之外另建“新群”,企图削弱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而数十年以来,印度从未放弃成为在全世界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一流国家。印度想要崛起,面临的第一步就是完成工业化与现代化,也就是尽量取代对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地位。由于印度从未经历彻底的社会革命,社会结构流动性极差,再加上较低的劳动力水平,印度企图凭借自身完成工业化的原始积累几乎不可能,所以说印度要想完成工业化离不开发达国家或是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对印度进行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印度在过去的数年一直抓紧机会通过在中国西南方向制造边境摩擦来为美国献“投名状”,期待与美日等国展开更为全面的产业合作并获得其产业转移的份额,当然这种期待并没有发生,反而令中印关系迅速转冷。

最近印度又开始改善同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关系。8月份,印度曾经宣布要参加俄罗斯在远东地区举行的“东方-2022”联合军演,但是最终这场参演人数多达五万人的军演,印度方面仅有数十人到场。印度的极度敷衍被外界广泛解读为对美国的配合。近日,印度也开始着手改善中印关系,与中国达成共识,开始在边境地区撤军退出对峙。

对于像印度这样在各方摇摆不定的国家,美国想要从与印度的合作中取得正收益显然是十分困难的,企图依靠印度制造麻烦遏制中国的发展可以说是几乎不可能。这里我们奉劝美国方面还是应该接受中国已经崛起的事实,不要再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而动歪心思,拉帮结派遏制中国发展,而是应当与当今的中国改善关系,找到符合双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稳步提升合作水准共同创造互利共赢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印度   美国   民主党   美日   成员国   中国   框架   领域   贸易   经济   联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