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丨铸造创新策源“发动机”

浙江新闻客户端 见习记者 涂佳煜 记者 曾福泉

图为西湖大学最核心的教学科研所在地“学术环”(资料照片)。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潘海松 摄

抢占未来科技创新制高点,拓宽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通道,这是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担负的使命。这条大动脉上的创新者们,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途上不断刻下自己的印记。

来到位于大走廊东端的浙江大学,仿佛能听到这一自主创新高能引擎不懈运转的轰鸣声。浙大热能工程研究所严建华教授团队的发明专利“可调谐激光光谱结合飞行时间质谱在线监测二噁英的方法”,前不久获得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金奖。这种能为大型固体废物焚烧设备做“CT”的前沿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做到实时在线监测垃圾焚烧过程中排放的剧毒致癌物质二噁英。

目前,杭州、宁波、绍兴等地多个日焚烧量超过1000吨的垃圾焚烧厂,以及山东、重庆的一些垃圾焚烧龙头企业,都安装了基于该技术研发的二噁英在线监测系统。“既可以优化焚烧效率,又能够确保排放达标,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运维成本与运行风险,垃圾焚烧更清洁、更安全。”浙能锦江环境诸暨八方电厂总经理杨雷远说。

让严建华感慨的是,浙大团队20多年前自主研发流化床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项目所在地就在今天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腹地,那时四周都还是田野荒地。经过近些年一日千里的发展,大走廊持续孕育出创新成果,助力化解垃圾焚烧“邻避效应”难题。接下来,二噁英在线监测技术还将运用于我国危险废物焚烧、核电厂固废处置、大型钢铁企业等项目,为环境保护和“双碳”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可以说,这项技术的推广过程,正是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原始创新成果向外辐射、支撑产业绿色转型的过程。”严建华说这番话时,正驾车自东向西穿行大走廊,前往位于青山湖科技城的浙大能源研究基地。基地面积达50余亩,如同一个完备的工厂,一座座四五层楼高的试验台均由科研团队自主设计安装。更多的固废、能源清洁利用新技术正在这里开展中试,准备走向市场。

AI+蛋白质组学、红细胞治疗技术、精密3D打印……城西科创大走廊上另一创新重镇西湖大学这一系列前沿创新成果的高效转化,在2020年催生了西湖欧米、西湖生物医药和西湖未来智造这3家年轻的公司。仅过了两年,它们的估值均已超过1亿美元,今夏纷纷跻身准独角兽行列。

“蛋白质组学在精准医疗中广泛应用的黄金时代正在来临。我们让人工智能技术变成人类的另一只‘眼’,处理关于人体蛋白质的纷繁复杂的大数据,进而解析生命活动的数学规律,最终实现基于蛋白质组的精准医疗。”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西湖欧米创始人郭天南告诉记者。目前,这家企业已搭建起一支复合人才团队,通过AI+深度学习与临床医疗大数据整合,积极探索有临床应用潜力的新诊断方法和治疗靶点,重点关注肿瘤、代谢性疾病等人类重大疾病的精准分型、预后预测和精准治疗等。

西湖大学迄今已成功孵化培育了21家科技创新公司,融资总额超16亿元,估值超百亿元。西湖大学成果转化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西湖大学在大力推进基础前沿研究的同时,探索灵活高效的成果转化路径。学校引入专业化“技术经纪人”团队,建立综合服务、产业赋能和金融投资三大服务平台,提供成果转化的全流程服务,架起科研与商业、学术界与企业界之间的桥梁,全程助力科技成果从“0”到“100”发展。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整个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还能看到5家省实验室、1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4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今年大走廊新获得国家科技奖23项、省科技奖一等奖44项,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核心技术。高能级创新“发动机”的牵引,正是浙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能和最大底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杭州   走廊   在线   西湖   浙江   精准   蛋白质   发动机   团队   大学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