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脸实际是水滴形,科学正被“五花大绑”,它的观点够意思

著名科幻小说《三体》中在探究我们现在的时空时,曾引入了一个大大的思考:我们的世界呈现出了如此丰富多彩的模样,存在着这么多内涵不同的物理规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如此提供了一个有关科学研究的新视角:人类不再如自然界动物一样对上天的安排逆来顺受,并努力适应着环境,而是要深刻反思:为什么我们要适应这个环境?这些让人类研究了300年的物理规律到底真是客观存在的,还是上帝无意间朝地球吐一口唾沫砸出来的坑?

那么为何地球的时空上会存在这么多物理规律呢?《我亲眼目睹蛟龙盘踞地球》中给出了答案:如果真是上帝无意中吐出的唾沫,那也只是因为它恰巧吐到地球上,因为地球的时空是固体主宰的固化时空,那些让人津津乐道的物理定律,只不过被地球固化时空环境“五花大绑”罢了。

不仅如此,《我亲眼目睹蛟龙盘踞地球》还给出了另一个“够意思”的观点:我们常说的女人本不是来自地球时空,而是由不同于地球以外的液化时空“穿越”而来的,证据就是:女人的脸,实际是水滴形的。

众所周知,女人作为地球上少有的“绝美”物种,她的出生、成长再到成熟,魅力值是逐渐上升的。除了令男人魂不守舍、充满柔美曲线的曼妙身姿,另一魅力值无限的地方就是女人的脸。

相比于男人线条笔直、苍劲有力的国字型脸,女人的脸无疑是另一种特别的存在:圆润的额头之下,蜿蜒的线条逐渐收缩,最后浓缩成了一道尖尖的的下巴。与男人的粗犷相比,女人的尖下巴可谓戳中了人的内心,辨识度极高。即便是当今的小鲜肉,也纷纷发起了对女人这张唯美脸庞的狂热追逐。

那么女人的这张脸该怎么称呼呢?早期的叫做瓜子脸,现在称呼为锥子脸,比方说范冰冰,就是瓜子脸的典型代表。正是因为瓜子脸符合了人类对美的渴望,尤其是那尖尖的下巴直戳人类的内心,故而一提到范冰冰,直入眼帘的恐怕还是尖尖的下巴带来的视觉冲击。

那么女人的脸真的是瓜子的“同父异母姐妹”吗?从物种角度而言显然太过荒谬,说锥子就更离谱了。但如果从时空角度来看呢?而且是上古时期从别的时空“穿越”而来的呢,事情是不是有转机了?

且不论怎么穿越的,单说女人脸型的形状,除了瓜子、锥子这些硬邦邦的固体之外,让人想象不到的是,有一种液体与之可以说完全一样:水滴。

从外形来看,水滴的形状也是标准的“头圆尾尖”,这与理想中的女人脸型可谓一模一样。当然水滴呈现这种外形,绝不只是为了好看,必然存在其与众不同的优势。果然,经水力汀等著名流体力学专家全方位求证,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所有形状的物体中,水滴形是水中前进阻力最小的一种。

再联想到女人喜欢游泳、补水的狂热喜好,以及女人如水的古代先贤们的经验总结,基本上可以下一个结论:女人绝对跟水关系莫大。为此,《我亲眼目睹蛟龙盘踞地球》做了大胆推断:女人实际上就是水做的,是由一个不同于地球固化时空的液化时空穿越而来的。

当然这个结论下得还是让人匪夷所思,为何我们地球所在的时空就是固化时空呢?对此,《我亲眼目睹蛟龙盘踞地球》给出了它的理由:

人类历史文明存在了7000~8000年,但大部分时间还处在混沌不知所措的停滞阶段,直到300年前,随着《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牛顿力学的横空出世,人类文明似乎才真正切中地球时空的要害,自此科学技术如井喷一般一发不可收拾,助推人类文明开启了鸡血般狂奔的模式。

那么牛顿力学究竟切中了地球的什么软肋了呢?答案就是固体。

首先,牛顿力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固体的运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99.99%的内容都是固体,液体只给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剪应力公式便草草收场。牛顿通过对固体运动的研究,给出了固体的一大固有属性:直线运动规律。

其次,牛顿力学揭露出了一个生存道理:这个世界处处充满了力的相互作用,最普遍存在的便是重力,其次还有弹力、摩擦力,当然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对抗力和凝聚力。要想对抗地球上固存的各种作用力,除了固体能够胜任,软哒哒的液体行吗?

所以种种现象均表明:地球实际正被固体所主宰,人类也正是认识到固体的主宰作用,故而人类的作品中均少不了直线,比如高楼的边缘、桌面的边沿,甚至连表征时空的坐标系,人类也惊人的发现:采用直线形式的笛卡尔坐标系,可以完美诠释N维时空。

如此一来,女人在地球上被称作弱者,天生缺乏安全感,渴望拥有一个坚强的臂膀做依靠就都解释得通了,毕竟她们本质上属于液体,在地球这个需要与各种力作对抗的时空环境,她们确实无法适应。

既然认可了地球的固化时空属性,再来看引爆了人类文明的科学规律,就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这些被地球人认可的科学定律,很可能只是固化时空的一种特殊存在,换言之,我们现在赖以信任的科学,有可能正被固化时空“绑架”。

因为按照弗洛里斯·科恩在《世界的重新构造》中的描述,科学之所以在300年前破土而生,一个关键因素便是:1600年至1640年一批动手思考(handing-on thinking)科学家,比如伽利略、笛卡尔、培根等摒弃了嘴上的口舌之争,转而开始了在实践中来检验理论的真伪,并且还制定了科学实验的流程和方法。

将真理的评判标准从某个权威人士身上转移开来,交给了实践,这显然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但问题是,假如实践不稳定,给出的结果是“朝三暮四”,这条道理显然行不通。好在这个世界是固体主宰的时空,实践的结果非常稳定,给出的结论也是唯一,故而这条路很行得通。为此,能不能经得起实践的重复性检验成为了科学评判的重要标准。

但按照哲学所言: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也即“一切皆流”是宇宙时空的一大特点。如果真流动起来了,显然将真理交给实践检验也就成了一纸空文。那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将实践用五花大绑紧紧捆绑住,让它不能有一丁点动弹,如此方能保证实践的结果不随实践、地点发生变化。

对此,《我亲眼目睹蛟龙盘踞地球》一书中如此形容:当一个人没有任何约束,不论是穿什么样的衣服、梳什么样的头,今天的他和明天的他显然是不一样的;反之,若将他用五花大绑捆绑在床上,让他丝毫动弹不得,那么今天的他和明天的他,必然一模一样。对于科学而言,显然他追求的是后者,也就反过来意味着:科学正被“五花大绑”。

综上,女人的脸实际是水滴形,科学正被“五花大绑”,《我亲眼目睹蛟龙盘踞地球》书中的观点还是很够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笛卡尔   水滴   科学   女人   蛟龙   够意思   亲眼目睹   固体   观点   地球   人类   时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