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散户偏爱医药类基金?持有还是割肉?

从上面这个医药指数的整体走势可以看出医药基金已经整体走熊1年多了,那么为何散户还偏爱医药基金越跌越加仓呢甚至总想抄底呢?

原因分析如下:

1.源于医药基金从2019年初到2021年初的整体两年的大牛走势,让医药基金封神,大多数基民从医药基金中或多或少都挣到了钱,形成了长期的挣钱记忆。

2.对于明星基金经理的信赖甚至是痴迷的地步,相信跌了可以回本,也相信被市场熏陶出来的越跌越加仓,摊平成本越跌反而能购买更多的份额的这个基金理念。

3.对于医药行业自主意识的判断,源于医药行业的暴利和看病贵看病难,也源于对身边医护人员高薪的羡慕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医药会涨起来。

4.心理账户影响,不舍得割肉割了钱就真的没了,不割总还有个回本的念想。


那么医药类基金值得长期如此持有下去吗?看完以下分析相信你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断。

1. 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时期民生问题都是最重要的,随着老龄化加重急需解决生育率偏低的问题,而影响生育率的问题最大的就是医疗、房地产、教培这些行业,对于房地产国家近年以来都是房住不炒,看看2012年首富排行榜和2022年的对比就知道了,10年的时间房地产最暴利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对于教培看看曾经教育一哥的市值就知道了,在双减政策的发力下曾经一度千亿市值一样灰飞烟灭;而对于医疗最大的就是集采,这是惠民的政策,压缩了医药行业的整体利润和发挥空间。


2. 对于政策的发力那么医疗行业整体的估值就会发生逻辑性的改变,过高的利润也不符合缩小贫富差距的理念,这是核心底层逻辑。

3. 医药如果再大幅上涨除非两个逻辑,一是利润空间提升机构会给予更好的估值导致股价上涨,这个上面已经阐述,不再多说排除这个逻辑;二是研发出更好的针对慢性疾病的特效药,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看病的负担,因为医药从设计研发到临床实验和上市获批是一个很漫长又极其烧钱的过程,研发成功的风险也比较大,所以一旦研发成功第一面临的就是资本回笼的问题,还记得那种针对性治疗癌症的一针几十万甚至百万的特效药吗?普通人用的起吗?


从各种逻辑分析医药类基金涨虽能达到成功理财的目的,但是从现实中来说对于普通人看病的负担会再次加大,你真的希望他涨的很高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平成   生育率   基金   医药   散户   市值   医药行业   逻辑   利润   政策   医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