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民政“十四五”规划:聚焦七大发展任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9月6日,《惠城区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年—2025年)》(下称《规划》)正式印发,指引惠城“十四五”期间持续聚焦特殊群体和群众关切,深入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切实发挥民政兜底性、基础性作用。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惠城区民政事业将聚焦七大发展任务。到2025年,全区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提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效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政治权利切实维护,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1/3惠城区将加快养老服务发展。图为老人在社区护理站接受康复治疗。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推进社会救助申请“一证一书”

“十四五”期间,惠城区将不断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救助制度,健全惠城区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自然增长机制,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建立健全低收入家庭和支出型贫困家庭认定办法,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其中,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按不低于当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确定,全自理特困人员月人均护理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2%,半自理(半失能)特困人员月人均护理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30%,全护理(全失能)特困人员月人均护理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60%。

同时,进一步加强临时救助,健全区、镇(街道)、村(居)三级衔接互通的社会救助工作网络,加大对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救助力度,不断规范临时救助申请审核审批程序。

在社会救助信息化方面,将建设完善社会救助管理信息平台,推进社会救助申请“一证一书”的改革、预约、申请、受理、审核、审批和资金发放一网、一门办理。落实社会救助系统数据更新,做到“申请一户、录入一户、退出一户、核减一户”,实现线上线下流程同步。

惠城还将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实施“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探索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机制,并加大对基层工作人员社会救助服务综合能力培训力度。

加快养老服务发展

到2025年建成惠城区综合福利院三期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也是“十四五”期间惠城民政事业的重要课题。

如何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规划》明确,惠城将强化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作用。到2025年,建成医养结合为一体的惠城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即惠城区综合福利院三期),建成后护理床位达500张,形成以区综合福利院为中心,以各镇(街道)养老机构为站点的养老服务网络,全面推动全区养老机构建设和服务高质量发展。

同时,增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加快建设多功能、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到2025年,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为100%。在镇(街道)范围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协调指导等功能的综合养老服务机构(中心),到2025年覆盖率达到60%以上,并依托社区大力发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满足老人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社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基本成型。

养老服务市场环境也将在“十四五”期间得到优化。惠城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规范高效、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社会力量逐步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并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多层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

在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帮扶方面,充分发挥镇(街道)、村(居)社会工作服务站(点)作用,依托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开展多样化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活动。到2025年,全面建立居家社区探访制度,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

此外,惠城将建立健全政府主导、机构主责、部门协同、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全面加强养老服务运营秩序、质量安全、从业人员、资金等方面监管,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养老服务统一市场,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健全儿童保障体系

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

如何健全儿童保障体系?《规划》明确,惠城将按照“兜住底线、夯实基础、建强体系、创新发展”的思路,做细做实儿童福利工作。

“十四五”期间,惠城将完善儿童保障工作机制,推动建立惠城区政府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构建发现报告、评估帮扶、应急处置、监护干预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制。

构建儿童生活保障体系,落实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自然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确保不低于全省最低保障标准。落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与孤儿享受同等社会福利保障政策,保障率达到100%。到2025年,实现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覆盖率达到50%。

强化儿童工作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区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实现镇(街道)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配备以及新任职培训“两个全覆盖”,区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平台覆盖率达到90%,区级儿童福利工作人员培训率达到100%。加大机构内社工等专业技术岗位开发力度,建立常态化业务培训机制和激励奖惩措施。

在规范完善收养登记管理方面,惠城将全面落实收养制度改革各项任务,全面推进实施收养评估制度,加强收养登记队伍培训和档案管理,落实收养登记工作信息化建设,促进收养登记规范化信息化建设。

深化基层社会治理

成立城乡社区治理指导中心

为发挥民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十四五”期间,惠城将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创新城乡社区治理模式,提高城乡社区服务质量,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十四五”期间,惠城将完善村(居)民委员会特别法人治理,依法依规开展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继续推进非户籍居民参加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选举,推进村(居)民议事厅建设,建立健全村(居)民民主协商议事决策机制,健全村(居)务公开、监督领导和工作机制,实施村(居)务“阳光工程”。

为强化城乡社区治理,惠城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推进城乡社区减负增效,发挥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在城乡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作用,统筹发挥社会力量协同作用,搭建社区治理平台,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到2023年,成立惠城区城乡社区治理指导中心,全面提升城乡社区治理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促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为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惠城将配合组织部门做好镇、村、组三级五类干部“大储备”,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健全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体系,规范选聘方式,拓宽来源渠道,建立人员配置、员额管理、岗位序列、薪酬待遇等制度。全面落实村(社区)“两委”干部三级联审制度,实施城乡社区工作者治理能力提升计划,分层分级实施培训。

加强社会工作建设

持证专业人才总量将达1600人

社会工作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十四五”期间,惠城一方面将推动落实《惠城区社会工作人才扶持激励方案》,实施各项社工人才奖励和补贴,完善社工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社工扶持激励政策在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提高社工凝聚力和稳定性;另一方面,注重社工人才培养,加强社工人才培训,举办系列多元化社工专业培训,不断提升社工专业能力和素养,提高社工服务居民的能力和水平。力争到2025年,全区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1600人。

同时,提高社工服务专业化水平。通过大力实施“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2022年建成村(居)社会工作服务点,实现全区社会工作服务站(点)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

在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方面,推进社会组织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加强登记管理机关对全区社会组织工作的统筹协调,形成自律自治有序、社会监督有力、政府监管有方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格局;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加大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创新培育发展模式和培育发展机制,增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品牌社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社会组织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营造以依法治理为基础的、以优秀文化为涵养的良好生态体系;提升社会组织功能作用,引导社会组织下沉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共同体,提升社区社会组织自我规范能力和参与社区治理能力。加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协同作用,引导社会组织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社区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加快慈善事业发展

拓宽慈善公益参与渠道

如何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惠城将建立健全综合监管体系,规范慈善事业发展,提高慈善资金使用透明度。

“十四五”期间,惠城建立健全慈善工作组织协调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协作、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创新募捐形式,搭建企业、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参与慈善、奉献爱心的平台和载体,建成慈善组织孵化基地。强化“互联网+慈善”,努力拓宽慈善公益参与渠道。通过树立慈善典型,打造慈善品牌,弘扬社会美德,激励慈善先进人物,提升慈善公益感染力和号召力,营造“人人可慈善、人人乐慈善、人人享慈善”的社会氛围。

为推进福利彩票全方位发展,“十四五”期间,惠城将全面加强福彩队伍思想政治学习,开展福彩人才教育培训,提高管理和销售队伍素质。全面提高风险防控和科学管理服务水平。加强福彩文化建设,强化公益宣传,积极参与公益慈善项目,践行福彩发行宗旨,加强福彩品牌建设,着力打造阳光福彩、公益福彩、责任福彩,提升福利彩票良好形象和公信力,规范彩票市场秩序。

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推动婚姻登记“全城通办”“跨省通办”

“十四五”期间,惠城婚姻登记、殡葬管理、残疾人福利保障等工作也将得到提升,将大力推进基本社会服务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

在提升婚姻管理服务能力方面,推进登记机关标准化建设,2022年实现婚姻登记处新址搬迁,提升婚姻登记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婚姻登记信息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加快“互联网+婚姻登记”发展。推动全区婚姻登记“全城通办”“跨省通办”业务;加强婚姻家庭文化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婚姻家庭新风尚。开展心理咨询、社工服务,提高群众营造幸福婚姻、建设美满家庭的能力,建立和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在深化殡葬改革方面,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和工作协调机制,强化责任落实。抓好殡葬改革的宣传引导,增强殡改意识。完善殡葬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加快推进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和公益性公墓建设,提升殡葬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倡导和鼓励骨灰海葬、树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安葬。强化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健全红白理事会及村规民约,大力推行文明节俭治丧,提倡敬献鲜花、居家祭奠、网络祭扫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推行集体民俗公祭、“牌位拜祭”。

在保障残疾人福利方面,要提高残疾人福利保障水平,积极落实残疾人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各项特惠政策。做好残疾人政策宣传、教育、体育工作。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适龄残疾人儿童入学和贫困残疾学生的助学工作。加强残疾人维权工作,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相关

惠城民政工作“十三五”成绩

“十三五”以来,惠城区各级民政部门以人民为中心,聚焦脱贫攻坚、特殊群体和群众关切,深入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切实发挥兜底性、基础性作用,各项民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五年来,全面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党的核心作用更加坚强有力,民政系统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

五年来,多项经验得到肯定和推广。率先全面实施困难群众二次医疗救助、城镇低收入家庭救助、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惠民空间”社区微改造、长者之家、健康之家等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上级的肯定。

五年来,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升。低保、农村和城镇特困人员供养、孤儿养育、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增幅分别达到49.8%、32%、15.7%、41%、75%和56.7%。慈善救助得到较好发挥,区慈善总会累计资助880户困难家庭重大疾病患者471.38万元;资助211名贫困大学生78万元;公安民警救助基金支出86.38万元;生育关怀资金支出102万元。

五年来,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夯实。顺利完成了机构改革任务,厘清了民政工作职责。持续开展养老服务质量建设、困境儿童监护问题整治、殡葬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整治、民政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系列整治活动,有力确保了民政系统安全、健康、规范、有序运作。

五年来,社会组织工作可圈可点。全区社会组织登记备案增长38%,总数达1018家,在脱贫攻坚、公益慈善、社区治理、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惠城民政工作“十四五”目标

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取得新成效。加快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综合救助格局,健全完善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基本生活有保障、救助内容分类别、对象标准多层次、事业发展可持续,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城乡困难群众。“十四五”期间,城乡低保标准年度增速不低于居民上年度人均消费支出增速。

幸福颐养的老年服务实现新进展。完善城乡覆盖、功能完善、服务多元、监管到位的养老服务体系,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协调推进、医养康养结合发展,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显著增强。到2025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逐步形成兜底供养有保障、普惠养老能满足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机制。全区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适度普惠的儿童保障取得新成绩。健全覆盖范围广泛、分类标准明确、保障制度完善、部门联动有力、与惠城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儿童保障工作体系,形成以基本生活保障、分类保障、落实监护责任、关爱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儿童福利体系。“十四五”期间,孤儿生活保障标准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保障标准增长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幅度。到2025年,全区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覆盖率达到50%。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基本建立,儿童保障由兜底性、基础性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取得重要进展。

健康规范的慈善事业开创新局面。慈善事业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慈善组织蓬勃发展,志愿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福利彩票健康发展,慈善募捐渠道不断拓宽,慈善方式丰富创新,慈善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引领社会风尚的作用更加明显,全民慈善的氛围更加浓厚,慈善事业在扶贫、济困、助弱方面的作用更加有力。

协同共治的基层治理得到新提升。大力推进村(居)民自治,充分发挥基层自治作用,到2025年,基层民主参选率达到96.5%。社区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治理能力明显提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进一步充实,专业作用进一步突显,到2025年,全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1600人,实现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数量达到18人,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点)覆盖率达到100%。到2025年,每百户居民拥有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筑面积达到32平方米,乡镇社区和城市社区的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精细高效的社会服务达到新水平。婚姻登记管理更加便民,殡葬改革持续加强,残疾人福利更有保障;区划地名设置进一步优化。到2025年,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70%;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达到100%。

【记者】卢慧

【作者】 卢慧;王昌辉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社工   民政   社会工作   残疾人   城乡   慈善   能力   组织   社会   工作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