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锦赛真的是中国女排的“魔咒”?

排球星空,与你分享排球资讯与快乐。

看了上一篇“菜”文的一位相熟的老朋友犀利地挑了不少毛病,说是此文太过“鸡汤”,分析得不透彻,不敢直面现状,也没提出针对性的具体措施,更没有大胆预测能打第几,我也没客气,直接怼道“我算老几啊,轮到我提措施。”说罢彼此哈哈一笑。

也有个把一起看了多年的老友“迷信”地说,中国女排真的就没有世锦赛冠军的“命”,他算了一下,距离1986年拿到世锦赛冠军已经三十多年了。其后无论是“黄金一代”还是郎导两次执教,奥运会、世界杯、大冠军杯能拿的冠军都拿了,偏偏到了世锦赛就“邪门”,总是会伴随着各种意外,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一直与冠军无缘。

他心有不甘地说他觉得郎导最大的遗憾其实不是东京奥运会,而是2018年世锦赛,如果当时操作一下就能进决赛,也许能夺冠,从而完成郎导执教生涯最后一块拼图,画上最完美的句号,郎导无疑成为排球史上最传奇的人物。

事实上,世锦赛的“邪门”在很大程度上也反应出因参赛队多、周期长、规则相对复杂,成为三大赛中最难打的赛事。世锦赛的排名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各队真实的实力,甚至有一种说法,世锦赛冠军含金量最高,最具说服力,细想这个结论站得住脚。

其实不仅是中国队在世锦赛“点儿背”,全盛时期的巴西队、2018年状态爆棚的意大利队也难逃“点儿背”的厄运。世锦赛也好,奥运会也好,事实上对于任何一支球队都是公平的,规则不是不可以利用,前提是需要有足够的实力做基础。(个人不提倡利用规则,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

第二主攻在哪 ?

几位球迷在群里聊天,其中一位问道“国内边攻手里还能找出后排一传过得硬,防守能起球,轮到前排别太卡的球员不?”马上就有人回应道“杨艺!”名字刚一打出来,立刻引来一片“呲牙”“捂嘴笑”的表情。玩笑归玩笑,也看得出主攻“瘸腿”的现状一直没完没了地折腾着大家。

年初国家队刚组建,在确定“珠宝”暂时无法回归时,实话实说,个人看好的主攻搭档是李盈莹+刘晏含,顺后依次是段放、栗垚上个周期国家队的边缘球员。尤其是“大哥”刘晏含作为中生代球员的代表,既不缺乏大赛经验又具备极强的攻击力,无论在一队还是二队都有过高光时刻,属于拿来就能用的实用型球员。但因技术不够全面,相对偏科,不符合国家队全攻全守的要求,难以坐稳主力位置。

不料这几位理想人选都有些不明所以的与国家队渐行渐远,“大哥”玩起了直播,频繁与球迷互动,栗垚、段放或因伤病或其他原因始终没能出现在国家队训练大名单里。除上面提到的几位,再往后就该是吴梦洁等值得培养的新人。但蔡导的心思球迷都没猜对,谁也没想到最后站在这一位置的金烨和王云璐。

世联赛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就“吃饱撑的”使劲琢磨蔡导的心思,是真的无人可用还是世锦赛另有打算还是着眼于长远,琢磨一圈下来,似乎缕出一些头绪,很简单:对一传的要求。可能马上会有人反驳道:金、王二人的一传也就那么回事,世联赛的表现没看出好在哪。如按这个逻辑推只能再往回“抬杠”,在近乎无人可用的前提下还能找到比她俩更好的人选吗?

也会有人提出锻炼新人啊,此时不锻炼更待何时?这个说法只能用郎导的名言做回应了,“球迷有球迷的看法,国家队有国家队的需要”。退一步说,如果锻炼新人没达到预期目的,不仅会影响个人成长,也立马会引来一通“和某某出道时没法比,要啥没啥”的声讨。

因此,第二个主攻在哪,个人以为以现在国家队的人员构成,不单指某一名球员而应是一个“小团队”的组成,根据每个人的临场发挥和对手的变化随时调整。

袁大队长能“醒”过来吗?

年少成名的袁心玥是现在这支国家队资历最老,大赛经验最多的球员。凭借出众的身高优势和敢打敢拼的球风,从国少直接跳进国家队,成为“朱袁张”的重要组成之一,战绩显赫。如今当年的三角缺了两角,作为副攻线上的主力担当和新任队长,其压力可想而知,以前她只需要做好自己带动场上气氛就行,而新角色需要更多的承担。

袁大队长明显还没完全适应角色的转换,在世联赛上表现不够理想,进攻拦网两端都没发挥出应有的高水准,让不少喜欢“小苹果”的球迷无比失望伤心。纷纷疑惑道“小苹果退步得太厉害了,拦网瞎扑,进攻和二传总是配不上”。不少球迷甚至拿出以前她的亮点之作反复对比,那时的小苹果自信满满,点高力大,背飞背快手起刀落,打得有声有色。而世联赛的袁大队长却给人感觉总是有劲使不出,打得别别扭扭。

还是那句话,需要拿出耐心允许球员的状态起伏和弱点的存在,顶级的球员也同样会有,不必过于放大。客观说也不能用“朱袁张”时期的袁心玥去纵向要求,教练和队伍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不断磨合寻找默契。另外,东京奥运会打完,国家队解散后,由于重重原因,袁心玥在一段时间里处于无球可打的地步。这对于运动员状态来说,消极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所以,如果总是没完没了地用几场球的糟糕表现否定队伍的实力和队员的能力,除了给自己添堵添堵之外没有任何积极的作用。也相信作为在国际赛场打拼了近十年的老队员,会在短时间内通过强化训练,强项补强,在世锦赛上找回自我,重现霸气。

刁琳宇能否胜任场上的新“灵魂”

蔡斌指导执教后,启用了弟子刁琳宇作为主力二传。刁琳宇属于老面孔、新队员,尽管从2017年就进入国家队,但仅在世联赛的分站赛上有过短暂亮相,并没经历过大赛考验。作为全队战术实施的组织者和场上灵魂,从世联赛表现看亮点和瑕疵都很明显,启动快、发球较好、端拦网相对占优、战术组织大胆,能有效激活王媛媛、龚翔宇,但也常有和主攻失配的短路现象。

客观说刚成立几个月的新女排技战术体系风格和特点还没完全形成,仍处于磨合阶段。要求新二传上来就能盘活全队也不现实,何况还需要稳定的一传和串联作保证,这些都需要在训练和实战中不断强化才能产生“心有灵犀”的化学反应,即便如沃洛兹一类的顶级二传回到波兰队也开始蒙圈,从优秀到平庸不过是队伍的转换。

作为排在丁霞、姚笛之后的“第三”二传,因一直和丁霞风格相近难以在国家队站稳脚。认真分析二人还是有很多不同,因年龄、伤病等影响,丁霞在世联赛主打并不多,更多扮演的是上场改变节奏的角色。而刁琳宇通过多年联赛的历练,在战术组织、稳定性、提速等方面能较好地执行教练的意图,看似和丁霞属同一风格,实则在场上的作用有很大区别。

即将踏上世锦赛的中国女排,自身存在的短板和问题都很明显,或许今年的世锦赛会再次成为无法跨越的“魔咒”,欣慰的是球迷开始走向成熟,无论成绩如何,只要看到进步,看到希望,就不惧一路风雨,不枉一路追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世锦赛   球员   大队长   场上   排球   国家队   中国女排   奥运会   联赛   球迷   冠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