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存在着我自己来的心理要求,但这时候,他们往往什么也干不好。但是有的父母或者奶奶爷爷图简单省事,对孩子的这种主动性和表现欲采取不理睬的态度,仍像原先那样包办一切,殊不知这一切阻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我家宝宝刚过两岁,我发现她的自我意识很强,而且做什么她都要自己来,我也鼓励和支持让她做,但有时候出个门真的太难啦[捂脸],穿衣服她要自己来,穿袜子鞋子等等都要自己做,但我觉得挺好,起码她有这个意识。可能换成以前我早就一把抱上走啦,但还好我为了给宝宝做榜样,强化了自我的学习意识,懂得了孩子各个年龄阶段的需求。
比如刚才我说的带孩子出门的事情,我虽然着急,但不能说“快,走了”这样很笼统的话。而应该蹲下去,正眼看着孩子,很和气地说:“把卫衣穿好,帽子带好,我们要出去了。”如果孩子按照要求做了,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进行表扬,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
再说刷牙,我教宝宝这样做,人家非要按照人家的方式,这个时候其实能不能刷好牙与孩子的参与意识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只要有这个意识慢慢就会啦。
视频加载中...
孩子要求自己来的时候,父母应因势利导,教他们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其实这种教育是很简单的,只要父母端正态度就可以了。
一般来说,从身边的事情教起:比如穿衣服、脱衣服、吃饭、洗手、收拾玩具、上厕所等等。
视频加载中...
教这样的孩子不要急于求成,每件事都可以分解成若干小步,每次做到一两个小步,逐渐达到熟练的程度就可以了。
可以专门为孩子准备一些小工具,如小喷壶,小围裙,小拖把等。这些既能教会孩子的技能,还可以给自己添个小帮手。
视频加载中...
孩子有参与意识是好事。很多孩子,特别是小孩子,常常看见大人们做什么,就吵着也要做什么。
比如说,男孩子可能看见哥哥或者父亲骑自行车,就会哭着要骑自行车。虽然他的脚还踢不着踏板,却总是跃跃欲试。女孩子看见母亲洗衣,有时候也哭着要洗衣。这既是孩子有参与意识的表现,也是孩子开始出现独立意识的表现,他们希望像大人一样有事可做。
因此,如果孩子出现这样的要求,父母或者长辈们就不要随便给他们泼冷水,比如说:“你人才比车子高一点儿,就想骑车子,别把车子摔坏了”,“人小小的,就想洗衣,不要把衣服洗脏了”等。
泼这样的冷水是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的,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孩子可能确实是太小了,还不能做这样的事情,可是能不能做这样的事情与孩子的参与意识相比,前者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对孩子的选择和决定,父母既应监督,也应检查,必要时还应给予帮助。不要老是把所有的事情揽到自己身上,觉得自己动手省事得多,这种越俎代庖的做法法对孩子的教育是极为不利的。
只要没有什么不良的后果,父母就应尽量不插嘴,让他们自己去总结,并从中吸取教训,这样孩子可能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具体地说,父母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强化孩子的参与意识。
要让孩子参与,就应该给孩子相应的权利。但是有的父母错误地认为,孩子如果有了适当选择的权力,就会产生占了上风的感觉。因此,常常只让孩子在“是”或“不”之间进行选择。其实这样会限制孩子的思考范围。但话又说回来,刚开始的时候,也应提倡孩子在两样东西之间进行选择,以免把选择范围弄得太大,孩子无法进行有效的选择。
如果孩子选择了父母所提供的范围之外的东西,父母可以这样教导孩子:“这个选择不错,但它不在我们选择的范围之内,”让孩子有不符合游戏规则的感觉。
孩子之所以愿意和父母一起做事,很大程度取决于有没有意思。比如,孩子刷牙的时候,父母给他念一首刷牙的儿歌,让他跟着歌中的步骤刷牙,孩子就会感到很有意思。如果孩子拒绝穿衣服,父母可以对他说:“听,小琼子说话了:我是你的小裙子,快点快点把你的头伸进来。”父母大概会觉得有点可笑,但孩子确实很喜欢的。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跟大人合作也是为了他自己好。如果孩子明白了这一点,就会产生很高的积极性。一般的情况是,两三岁的孩子已经懂得好多道理了,父母用孩子能够接受的语言跟他解释做这件事对他的益处,孩子是可以接受的。比如说,“你和我一起把桌子收拾干净就可以画画了”,“你换好睡衣就可以听妈妈讲故事了”。
只有希望参与,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即使孩子失败了,也不要灰心,要勇于让他接受再一次的失败,再进行下一次的参与。有这样的决心,你害怕孩子不积极参与吗?
更新时间:2024-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